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946
典故
14
词典
846
佛典
82
其它
4
共946,分64页显示
上一页
45
46
47
48
4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51
52
53
54
下一页
词典
(续上)
规形环影
蛤形
还形烛
顾景惭形
顾影惭形
骨瘦形销
骨化形销
鹄面鸠形
鹄形菜色
鹄形鸟面
鹳形
怪形怪状
观形察色
观念形态
官场现形记
《分类字锦》:
规形环影(规形环影)
见上注
分类:
杯碗
《骈字类编》:
蛤形
欧阳詹明水赋望蟾魄而光彩殊流端蛤形而清泠忽下
《漢語大詞典》:
还形烛(還形燭)
唐玄宗 妃 杨太真 既死于 马嵬坡 ,帝日夕思之。有道士以 少君 术求见,言以 太真 像置于五色帐中,以诸药作烛,外画五色花,谓之“还形烛”。黄昏时秉烛入帐,可见人形。 元 伊世珍
《嫏嬛记》
卷下:“先是道士以五色石示上,谓之衡遥,以少许研极细,和以诸药,令作烛,外画五色花,谓之还形烛。上既入……于是 太真 在帐中见上。” 清
洪升
《长生殿·觅魂》
:“抵多少衡遥石怀中秘授,还形烛帐裡高燃。”
分類:
唐玄宗
《漢語大詞典》:
顾景惭形(顧景慚形)
看着身影,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谓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称号等而感到惭愧。 三国 魏
曹植
《封二子为公谢恩章》
:“天时运幸,得生贵门。遇以亲戚,少荷光宠。窃位列侯,荣曜当世。顾景惭形,流汗反侧。”亦作“ 顾影慙形 ”。 晋
傅咸
《申怀赋》
:“芬芳并发,我秽其馨;德音光宣,我累厥声;岂伊不愧,顾影慙形。”
分類:
看着
身影
自己
形体
羞愧
自认
不配
配享
享受
荣誉
惭愧
《漢語大詞典》:
顾影惭形
见"顾影惭形"。
《漢語大詞典》:
骨瘦形销(骨瘦形銷)
形容瘦削到极点。 清
沈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
:“而 芸 终以受愚为恨,血疾大发,牀席支离,刀圭无效,时发时止,骨瘦形销。”
分類:
瘦削
极点
《漢語大詞典》:
骨化形销(骨化形銷)
谓死亡。 唐
元稹
《莺莺传》
:“则当骨化形销,丹诚不泯,因风委露,犹託清尘。”
《艺风堂友朋书札·刘炳照〈致缪荃孙〉(十二)》
:“只恨浮生短,忆当年 邓尉 (谓 石瞿 ),骨化形销。”
分類:
死
《國語辭典》:
鹄面鸠形(鵠面鳩形)
拼音:
hú miàn jiū xíng
形容人饥饿瘦弱、面容憔悴。《隋唐演义》第八回:「如今弄得衣衫褴褛,鹄面鸠形一般,却去拜他,岂不是迟了!」《六部成语注解订正。户部》:「鹄面鸠形:言饥寒之民面如鹄、形如鸠也。」也作「鸟面鹄形」。
分類:
面容
瘦削
形体
人
《國語辭典》:
鹄形菜色(鵠形菜色)
拼音:
hú xíng cài sè
形容饥饿瘦弱的面容。《幼学琼林。卷三。贫富类》:「鹄形菜色,皆穷民饥饿之形。」
分類:
面黄肌瘦
《漢語大詞典》:
鹄形鸟面(鵠形鳥面)
饥疲瘦削貌。 明
归有光
《送宋知县序》
:“岁復荐饥, 侯 加意抚恤,向之逃亡者,鵠形鸟面,争出供役。”
分類:
瘦削
《骈字类编》:
鹳形(鹳形)
毛诗陆疏广要见鹳石下
《漢語大詞典》:
怪形怪状(怪形怪狀)
奇异古怪的形态、样子。 邹韬奋
《萍踪寄语》
四一:“他的那副怪形怪状,最初颇引起过路人的好奇心,围着看他。”
分類:
奇异
古怪
形态
《國語辭典》:
观形察色(觀形察色)
拼音:
guān xíng chá sè
观察脸色来推测心情。《水浒传》第一一○回:「观形察色,见貌知情。」
《國語辭典》:
观貌察色(觀貌察色)
拼音:
guān mào chá sè
观察表情、脸色,以猜测对方心意。《韩非子。八奸》:「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水浒传》第一一○回:「古人云:『富与贵人之所欲,贫与贱人之所恶。』观形察色,见貌知情。」
分類:
观察
脸色
揣测
心意
太平天国
《國語辭典》:
观念形态(觀念形態)
拼音:
guān niàn xíng tài
信仰与观念的体系,用来解释复杂的社会现象,指导个人或个体的社会政治方向。
分類:
意识形态
《漢語大詞典》:
官场现形记
长篇小说。清代李宝嘉作。六十回。以1900年庚子事变后处于动荡和改革时势下的中国社会为背景,对中国封建官僚政治体制进行全面的剖析和批判,对清末官场的腐败无能,官吏祸国殃民、惧洋媚洋的丑恶行径作了深刻的暴露,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分類:
长篇小说
六十
年庚
事变
动荡
改革
时势
中国
社会
背景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