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矫形
通过外科手术使人体恢复正常形态。例如:矫形外科;矫形医生。
《漢語大詞典》:万耑(萬耑)
见“ 万端 ”。 形容方法、头绪、形态等极多而纷繁。
《国语辞典》:唇读(唇读)  拼音:chún dú
细察对方发音时嘴唇之不同形态,以瞭解说话的内容,为聋哑者除手语外沟通思想的另一种方式。
《国语辞典》:主格  拼音:zhǔ gé
语法上称句子中的主语标志为「主格」。有形态变化的语言中,因为格的不同,其形态也跟著不同。如英语中的「I am a boy.」的「I」是主格。「He love me.」的「me」是受格(宾格)。「This is my book.」的「my」是所有格。
《国语辞典》:象纹(象纹)  拼音:xiàng wén
一种装饰在青铜器上的纹饰。表现象的形态和长鼻特徵的图案。盛行在商至西周时代,到春秋战国时,亦见有单以象头、象鼻为图案的象纹。
《漢語大詞典》:成矿
使转变为矿石
注入或补给矿物。例如:使有机物矿化。
,使其转变为矿物形态
《漢語大詞典》:拟态(擬態)
谓某些动物的形态、色泽或斑纹等极似他物,借以蒙蔽敌害,保护自身的现象。如尺蠖之极似树枝,凤蝶幼虫之极似鸟粪等。亦指人在外表上所模拟的形态。 鲁迅 《〈热风〉题记》:“记得三四年前,在他们身上偶而还剩有制服模样的残余;再早,就更体面,简直是童子军的拟态。”
《漢語大詞典》:旨态(旨態)
犹言意蕴神韵。指音乐、诗文等的内容和表现形态。宋书·范晔传:“其中体趣,言之不尽,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虽少许处,而旨态无极。”
《國語辭典》:意识形态(意識形態)  拼音:yì shì xíng tài
Ideology
泛指个人或群体所持有关于社会运作方式的思维模式。该词为法国大革命后恐怖统治时期遭受囚禁的思想家特拉西(Antoine Destutt de Tracy,西元1754~1836)所创,原意为有关形构观念(idea)的知识体系(-logy)。然而,在马克思(Karl Marx)与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看来,意识形态本身即代表了统治阶级对世界的看法,而这种看法必定是扭曲的,因为它只合乎统治阶级的利益。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意识形态也常被视为是优势群体世界观的心智反映。也译作「意识型态」。
《漢語大詞典》:铸木镂冰(鑄木鏤冰)
谓约束树木(使其按人为的形态生长),刻镂冰块(使其成某种精致的工艺品)。比喻经办毫无成效的事情。 宋 叶廷圭 海录碎事·人事中:“卖浆贩麦,利輒失时,铸木鏤冰,初无成日。”
《國語辭典》:植物学(植物學)  拼音:zhí wù xué
研究植物的形态构造、生理、生态、演化分类、地理分布等以探讨植物生命现象的科学。通常分为纯理植物学与应用植物学。
《漢語大詞典》:土壤水
土壤中各种形态的水的总称。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液态水按所受的力分为吸湿水、薄膜水、毛管水和重力水。毛管水是土壤毛管孔隙中保持的水分,是农业生产中最有效的土壤水分。土壤水来自于降水、灌溉水和地下水,是土壤重要组成成分之一。
《國語辭典》:图画文字(圖畫文字)  拼音:tú huà wén zì
不具美术要求与作用,而只用来传达意思的简单图画。图画文字不代表固定的语词,也没有特定的读法,严格来讲,称不上文字,但可视为文字的前身。曾为北美、非洲、西伯利亚和中东原始部落使用。
《國語辭典》:随物赋形(隨物賦形)  拼音:suí wù fù xíng
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描绘、刻划事物的形象。如:「这幅泼墨山水随物赋形,形神兼备,真是传神极了。」
《國語辭典》:体虱(體蝨)  拼音:tǐ shī
一种虱子。为寄生在人的衣物,被褥上来吸取人体血液的体外寄生虫。特徵为无体翅、椭圆形、六对脚、腹部肥大、口突出适于吸收,繁殖力强,为斑疹伤寒的主要传播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