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变形(變形)  拼音:biàn xíng
1.人的外貌或物品的形状、格式产生变化,有异于原先的形态。如:「塑胶物品遇火容易变形。」
2.参见「形变」条。
3.岩石受应力造成褶皱、断层、剪裂、张裂的总称。
《漢語大詞典》:常形
固定的形态或形状。管子·君臣上:“天有常象,地有常形,人有常礼,一设而不更,此谓三常。”《史记·太史公自序》:“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 宋 秦观 《李训论》:“难无定势,易无常形,惟其人也。”
《國語辭典》:化形  拼音:huà xíng
1.变化为其他形状。如:「神怪小说中,狐狸常化形为人,来陷害人们。」
2.比喻死亡。
《漢語大詞典》:湿生(濕生)
亦作“溼生”。 佛教语。众生形成的四种形态之一。谓从湿而生,如腐肉中生蚤、虱之类。 南朝 梁 沈约 《为文惠太子礼佛愿疏》:“山藪翾飞,湿生、化生,有想、无想,皆藉今日慈悲,咸簉浣濯。” 南朝 梁 王僧孺 《忏悔礼佛文》:“袭介披鳞,溼生卵化。八苦六穷,三涂五道。”法苑珠林卷八九引《般若经》:“一者卵生,二者胎生,三者湿生,四者化生……三者湿生,所谓蚤、虱、蚁子之类。”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凡胎生、湿生、卵生、化生之万形千汇,亦皆与我耳目相接,魂知相通,爱磁相摄,而吾何能恝然!”参见“ 四生 ”。
《國語辭典》:四生  拼音:sì shēng
佛教用语:(1)谓轮回众生的四种出生方式。即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卵生,从卵壳而生;胎生,由母胎而生;湿生,从湿气而生;化生,无所依托,因业力现出。《阿毗达磨俱舍论》卷八:「于中有四生,有情谓卵等。」(2)谓一切轮回的众生。唐。道宣〈大唐雍州长安县清官乡净业寺戒坛铭〉:「三圣位隆,四生仰极。」
《漢語大詞典》:定质(定質)
(1).固定不变的性质。南史·王昙首传:“﹝ 王僧虔 ﹞尝为飞白书题尚书省壁曰:‘圆行方止,物之定质,修之不已则溢,高之不已则慄。’” 唐 刘知几 史通·邑里:“人无定质,因地而化。故生於 荆 者言皆成 楚 ,居於 晋 者齿便从黄。”
(2).固定的形态。 宋 苏轼 《答谢民师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於所当行,常止於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参两:“阴阳有定性而无定质也。”
(3).指固体物质。 清 谭嗣同 《〈仁学〉自叙》:“由胚胎以至老死,由气质流质以成定质,由肤寸之形以抵七尺之干,又由体魄终于溃烂朽化,转朽变为他物,其数亦由一而万万也。”
《漢語大詞典》:形物
(1).指器物。列子·汤问:“均,天下之至理也。连於形物亦然。” 张湛 注:“连,属也。属於器物者亦须平焉。”
(2).指事物的形态和性质。庄子·天下:“在己无居,形物自著。” 成玄英 疏:“委任万物,不伐其功,故彼之形性各自彰著也。”
《漢語大詞典》:房生
聚簇而生。植物开花、受粉、结果的一种形态。《诗·秦风·晨风》“山有苞櫟” 三国 吴 陆玑 疏:“ 河内 人谓木蓼为櫟,椒榝之属也,其子房生为球,木蓼子亦房生。”
《國語辭典》:状态(狀態)  拼音:zhuàng tài
1.外貌或神情。明。李东阳〈书马远画水卷后〉:「右马远画水十二幅,状态各不同。」
2.状况、情形。如:「警报一响,全市立即进入警戒状态。」
《國語辭典》:气态(氣態)  拼音:qì tài
物质以气体形态存在。其特点是无固定的体积、形状,可充满任何容器。
《国语辞典》:营力(营力)  拼音:yíng lì
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量,统称为「营力」。也称为「作用力」。
《漢語大詞典》:贵形(貴形)
可贵之形态。道家以为反映万物之“道”的形式并不以可贵的形态出现。老子“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三国 魏 王弼 注:“清不能为清,盈不能为盈,皆有其母,以存其形。故清不足贵,盈不足多,贵在其母。而母无贵形,贵乃以贱为本,高乃以下为基,故致数舆乃无舆也。玉石琭琭珞珞,体尽於形,故不欲也。” 唐 史近 《汉武帝斋宫产灵芝赋》:“夫道心虚澹,我则无味以玄感;化感贵形,我乃无根而効灵。”
《漢語大詞典》:一势(一勢)
(1).谓一种形态。 南朝 陈 徐陵 《奉和山池》诗:“楼臺非一势,临玩自多奇。”
(2).一种威势。
(3).方言。犹言一样,同道。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七回:“ 小小子 也抽着烟卷儿,笑着对 大水 说:‘咱们都一势啦!’”
《國語辭典》:家系  拼音:jiā xì
继承单一祖先血缘关系的系统。除了血统继承关系外,亦和家族制度的维持及延续有关。
《漢語大詞典》:元形
大自然赋予的形态,指万物。 隋 王通 中说·立命:“地者,统元形焉,非止山川丘陵之谓也。”
《漢語大詞典》:阵色(陣色)
战阵的形态。 南朝 梁简文帝 《从军行》之二:“三门应遁甲,五垒学神兵。白云随阵色,苍山答鼓声。” 北周 王褒 《从军行》之一:“平云如阵色,半月类城形。”
分類:战阵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