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地理 拼音:dì lǐ
1.山川土地的环境形势。《周易。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
2.研究地球表面现象,行政区划等情况的科学。《旧唐书。卷一九二。隐逸传。孔述睿传》:「述睿精于地理,在馆乃重修地理志,时称详究。」
3.地址。《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便教人来行在取他丈人丈母。写了他地理脚色与来人,到临安府寻见他住处,问他邻舍,指道:『这一家便是。』」
2.研究地球表面现象,行政区划等情况的科学。《旧唐书。卷一九二。隐逸传。孔述睿传》:「述睿精于地理,在馆乃重修地理志,时称详究。」
3.地址。《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便教人来行在取他丈人丈母。写了他地理脚色与来人,到临安府寻见他住处,问他邻舍,指道:『这一家便是。』」
《國語辭典》:建瓴 拼音:jiàn líng
1.建,倾、倒。通「瀽」。瓴,盛水的瓶子。「建瓴」指把瓶中的水往下倾倒。语本《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裴骃《集解》注引如淳曰:「瓴,盛水瓶也。居高屋之上而翻瓴水,言其向下之势易也。」形容居高临下,势不可挡。《周书。卷三一。列传。韦孝宽》:「窃以大周土宇,跨据关、河,蓄席卷之威,持建瓴之势。」唐。颜师古 等慈寺碑:「于是亲总元戎,授兹戚钺,建瓴东下,将一车书,北据崇芒,南屯伊阙,云罗既布,指期涤荡。」
2.水流倾泻而下。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一下。后游雁宕日记》:「水从石后建瓴下注,汇潭漾碧,翛然沁人。」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四笔。卷七。百龄治河》:「塞外大雪封山,来岁春融建瓴而下,施工愈难,合龙宜速。」
3.喻指快速流失。唐。杜牧 〈分司东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刘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韵〉:「寒暑逾流电,光阴甚建瓴。」明。杨寅秋〈答林元东宪副〉:「成事难于登天,败事易于建瓴。」
2.水流倾泻而下。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一下。后游雁宕日记》:「水从石后建瓴下注,汇潭漾碧,翛然沁人。」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四笔。卷七。百龄治河》:「塞外大雪封山,来岁春融建瓴而下,施工愈难,合龙宜速。」
3.喻指快速流失。唐。杜牧 〈分司东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刘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韵〉:「寒暑逾流电,光阴甚建瓴。」明。杨寅秋〈答林元东宪副〉:「成事难于登天,败事易于建瓴。」
《漢語大詞典》:面势(面勢)
亦作“ 面埶 ”。 方面;形势。《周礼·考工记序》:“或审曲面埶,以飭五材,以辨民器。”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审曲面埶,审察五材曲直方面形埶之宜以治之及阴阳之面背是也。” 孙诒让 正义:“ 郑鍔 云:‘审曲者,审其曲也。面埶者,面其埶也。材有曲直,直者不待审而可知,审其曲者,然后见其理之所在。埶有向背,背者不可向以为用,面其埶然后顺其体之所向。’……与 先郑 异,亦通。”后据 郑 注引申为建筑物和自然环境的情势、外观、位置。 南朝 梁武帝 《游锺山大爱敬寺》诗:“面势周大地,縈带极长川。” 唐 杜甫 《寄题江外草堂》诗:“敢谋土木丽,自觉面势坚。” 宋 程大昌 《北边备对·黄河四大折》:“ 黄河 自 盐泽 西来,暨达 潼关 ,其面势所向,凡四大折。”
分類:形势
《國語辭典》:堪舆(堪輿) 拼音:kān yú
1.天地的总名。《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上》:「属堪舆以壁垒兮。」颜师古注引张晏曰:「堪舆,天地总名也。」
2.相地、看风水。参见「风水」条。《幼学琼林。卷四。技艺类》:「地师习青鸟之书,号为堪舆。」
2.相地、看风水。参见「风水」条。《幼学琼林。卷四。技艺类》:「地师习青鸟之书,号为堪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