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韵府拾遗 支韵》:牛彝
隋书礼仪志:秋冬牛彝,庶礼物备也。
《漢語大詞典》:彝化
永久的教化,经常的教化。《宋书·武帝纪中》:“所以经纬三才,澄序彝化,作范振古,垂风万叶,莫尚於兹。”
《漢語大詞典》:外彝
见“ 外夷 ”。
《漢語大詞典》:外夷
亦作“ 外彝 ”。 指外族。也指外国或外国人。《汉书·萧望之传》:“外夷稽首称藩,中国让而不臣,此则羈縻之谊,谦亨之福也。”汉书·叙传下:“西南外夷,种别域殊。”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谢恩赐吐蕃信物银器锦綵等状》:“今蒙重赐,益荷圣慈,况来自外夷,知德广之所及。” 明 张鼎思 《代醉编·奇节》:“其人得疾,既篤,谓 崔 曰:‘荷君见顾,不以外夷见忽。’”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三·梁尚书:“其一人望见 梁公 ,股栗伏地,比至称病不謁, 梁 怪之,勒令出见,一见怒甚,即核其交通外彝,侵冒军实罪状,劾而杀之。”参见“ 外族 ”。
《国语辞典》:彝语(彝语)  拼音:yí yǔ
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分布东南亚的通称「罗罗语」,中国境内的则分成六个方言。其主要差异在语音和词汇,语法大致相同,以主语、宾语、谓语为基本语序。
《国语辞典》:方彝(方彝)  拼音:fāng yí
古代盛酒器。名称是清代金石家定的,其形状似尊,有的还具觚棱。方彝的特徵是它盖子的形状像屋顶,盖上的钮也像屋顶。其器体有直腹的,有曲腹的,也有腹旁具两扁耳向外伸出的。此器使用,盛行于商至西周时期。
《漢語大詞典》:蛮彝(蠻彝)
见“ 蛮夷 ”。
《國語辭典》:蛮夷(蠻夷)  拼音:mán yí
汉族对外族四夷的称呼。《国语。楚语下》:「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明。无名氏《闹铜台》第五折:「有一日圣明主招安去,扫蛮夷辅圣朝。」
《漢語大詞典》:彝准(彝準)
固定的制度;准则。《魏书·高祖孝文帝纪上》:“其有贪残非道、侵削黎庶者,虽在官甫尔,必加黜罚。著之於令,永为彝準。”
《韵府拾遗 铣韵》:彝篆
齐书王俭传:诏曰:南昌公俭,宏谟盛烈,载铭彝篆,及赞朕躬,徽绩光茂。
《漢語大詞典》:彝义(彝義)
常理。《宋书·后废帝纪》:“夫缓法昭恩,裁风茂典,蠲宪贷眚,训俗彝义。朕临驭宸枢,夤制氓宇,式存宽简,思孚矜惠。”
分類:常理
《漢語大詞典》:彝言
指永久传世之言。 明 何景明 《寿闻定峰兵宪序》:“今先生西寇之平,是有军旅之功也;书院之建,是有惠士之德也;而文词诲训,是有彝言也。”
分類:永久传世
《漢語大詞典》:彝险(彝險)
夷险。平易的顺境和险恶的逆境。 清 陈梦雷 《与李厚庵绝交书》:“自谓针芥之投,庶几终始也。岂意彝险易操,初终殊态。”
《漢語大詞典》:彝乐(彝樂)
指宗庙祭享常用的乐章。 汉 王粲 《太庙颂》:“绥庶邦,和四宇,九功备,彝乐序,建崇牙,设璧羽,六佾奏,八音举。”
《漢語大詞典》:彝簋
泛指古代祭祀所用的礼器。 宋 赵昂 《浮萍赋》:“鉴坚芳於楚客,寧见羞於彝簋。”
分類:祭祀礼器
《漢語大詞典》:彝理
常理;正道。 明 李东阳 《止善刘公传》:“公乡居,每集耄稚,諭彝理,明利害,多所变革。”
分類:常理正道
《漢語大詞典》:居彝
见“ 居夷 ”。
《漢語大詞典》:居夷
亦作“ 居彝 ”。 本指居住在东方九夷之地。后泛指居住在少数民族地区。 明 徐爱 《〈传习录上〉前言》:“不知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因已超入圣域,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 清 钱谦益 《秋日杂诗》之十八:“世界自寥廓,吾师欲居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