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钦录(欽録)
指皇帝亲自录选。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按祖宗旧制,必照依钦録姓名,挨次鱼贯陞转,罔敢搀越。”
分類:亲自帝王
《漢語大詞典》:牛录额贞(牛录額貞)
见“ 牛录额真 ”。
《漢語大詞典》:牛录额真(牛录額真)
清 代八旗基层组织牛录的统领官。 清 太宗 天聪 八年改名“牛录章京”。 顺治 十七年改称“佐领”。额真,满语“主子”的意思;章京,汉语“将军”的满语译还音。清史稿·博尔晋传:“ 太祖 初起兵,有挟丁口来归者,籍为牛录,即使为牛录额真,领其众。 顺治 间,定官名皆汉语,谓之‘世管佐领’。”亦作“ 牛录额贞 ”、“ 牛录厄真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牛录额贞、牛录章京皆即今佐领。”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六章:“ 清 营的一个牛录厄真带领四个兵在石碑旁边等候,随即护送他们到三里外的 多铎 营中。”参见“ 牛录 ”。
《漢語大詞典》:牛录额真(牛录額真)
清 代八旗基层组织牛录的统领官。 清 太宗 天聪 八年改名“牛录章京”。 顺治 十七年改称“佐领”。额真,满语“主子”的意思;章京,汉语“将军”的满语译还音。清史稿·博尔晋传:“ 太祖 初起兵,有挟丁口来归者,籍为牛录,即使为牛录额真,领其众。 顺治 间,定官名皆汉语,谓之‘世管佐领’。”亦作“ 牛录额贞 ”、“ 牛录厄真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牛录额贞、牛录章京皆即今佐领。”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六章:“ 清 营的一个牛录厄真带领四个兵在石碑旁边等候,随即护送他们到三里外的 多铎 营中。”参见“ 牛录 ”。
《漢語大詞典》:牛录
(1). 清 八旗组织的最早基层单位。起源于 满族 早期集体狩猎组织。最初,每一牛录辖十人。以后,所辖丁壮数逐渐扩大到三百人。设统领官一人,称“牛录额真”。清史稿·兵志一:“每旗三百人为一牛录,以牛录额真领之。” 傅克东 《清代前期的佐领》:“佐领在满语中包括牛录(八旗组织的基层单位)和牛录额真(八旗基层单位的首领)二者而言……这种以血缘(族)和地缘(寨)而组成的牛录,最初只有十人,而牛录额真不过是十人之长(即‘什长’)。”
(2).借指 清 兵。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乱离:“乱兵纷入,父子分窜。女为牛录俘去。”
《漢語大詞典》:牛录厄真
见“ 牛录额真 ”。
《漢語大詞典》:牛录额真(牛录額真)
清 代八旗基层组织牛录的统领官。 清 太宗 天聪 八年改名“牛录章京”。 顺治 十七年改称“佐领”。额真,满语“主子”的意思;章京,汉语“将军”的满语译还音。清史稿·博尔晋传:“ 太祖 初起兵,有挟丁口来归者,籍为牛录,即使为牛录额真,领其众。 顺治 间,定官名皆汉语,谓之‘世管佐领’。”亦作“ 牛录额贞 ”、“ 牛录厄真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牛录额贞、牛录章京皆即今佐领。”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六章:“ 清 营的一个牛录厄真带领四个兵在石碑旁边等候,随即护送他们到三里外的 多铎 营中。”参见“ 牛录 ”。
《漢語大詞典》:牛录章京
见“ 牛录额真 ”。
《漢語大詞典》:牛录额真(牛录額真)
清 代八旗基层组织牛录的统领官。 清 太宗 天聪 八年改名“牛录章京”。 顺治 十七年改称“佐领”。额真,满语“主子”的意思;章京,汉语“将军”的满语译还音。清史稿·博尔晋传:“ 太祖 初起兵,有挟丁口来归者,籍为牛录,即使为牛录额真,领其众。 顺治 间,定官名皆汉语,谓之‘世管佐领’。”亦作“ 牛录额贞 ”、“ 牛录厄真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牛录额贞、牛录章京皆即今佐领。”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六章:“ 清 营的一个牛录厄真带领四个兵在石碑旁边等候,随即护送他们到三里外的 多铎 营中。”参见“ 牛录 ”。
《漢語大詞典》:破记录
打破以往记录下来的最好成绩。例如:国奥队第一次在国际比赛中破纪录。
《國語辭典》:舍短录长(舍短錄長)  拼音:shě duǎn lù cháng
舍弃短处,取用长处。宋。朱熹丞相魏国陈正献公行状〉:「谓宜广收博采,舍短录长。」也作「舍短取长」。
《國語辭典》:舍短取长(舍短取長)  拼音:shě duǎn qǔ cháng
舍弃短处,撷取优点。《汉书。卷三○。艺文志》:「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后汉书。卷六三。李固传》:「及其在位,廉方自守,所交皆舍短取长,好成人之美。」也作「舍短录长」、「舍短从长」、「舍短用长」、「舍短取长」。
《國語辭典》:舍短取长(捨短取長)  拼音:shě duǎn qǔ cháng
除去缺点,撷取优点。也作「舍短取长」。
《高级汉语词典》:收录机  拼音:shōu lù jī
收音机与录音机合一的,具有接收无线电广播并有录音、放音功能的装置
《漢語大詞典》:雀录
见“ 雀籙 ”。
《漢語大詞典》:雀箓
亦作“雀录”。
1.传说中赤雀所衔丹书。史记·周本纪 唐 司马贞 述赞:“ 后稷 居 邰 , 太王 作 周 ,丹开雀録,火降乌流。”
2.泛指重要史籍文献。《北齐书·文苑传·樊逊》:“昔 百里 相 秦 ,名存雀籙; 萧 张 辅 沛 ,姓在 河 书。” 林纾 《赠伍昭扆太守序》:“顾观 伍君 方敝裘于于,纵情詼謔,穷搜鸡碑雀録之细廪为谈资,殆絶口不言西学焉。”
《漢語大詞典》:僧录司
执掌寺院僧尼事务的官署。 唐 开成 中始设于京邑。《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当日就差押番去 临安府 僧録司,讨一道度牒,将乙侍者剃度为僧。”明史·职官志三:“十五年始置僧録司、道録司……设官不给俸,隶礼部。”《清会典·礼部十一·祠祭清吏司》“凡僧官道官皆註於籍”原注:“京师僧官曰僧録同,正印一人,副印一人。”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道释科教·僧录
《国语辞典》:卡式录音机(卡式录音机)  拼音:kǎ shì lù yīn jī
使用卡式录音带的录音机。
《漢語大詞典》:兼收并录(兼收並録)
把不同的说法都一并载录下来。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答客问下:“传闻异辞,记载别出,不能兼收并録以待作者之决择,而私作聪明,自定去取,则此次之业难于凭藉者四矣。”
分類:一并载录
《國語辭典》:搢绅录(搢紳錄)  拼音:jìn shēn lù
旧时的职官姓名录,详载内外官吏的姓名、籍贯、出身等。也作「缙绅录」。
《漢語大詞典》:缙绅录(縉紳録)
旧时书坊刊印的全国职官录。亦省作“ 縉绅 ”。 清 李渔 《玉搔头·篾閧》:“从不曾听见这个官衔!我且问你:出在那一本《縉绅》上?”儒林外史第二二回:“柜上有人家寄的一部新《縉绅》卖。 牛浦 揭开一看,看见 淮安府 安东县 新补的知县 董瑛 ,字 彦芳 , 浙江 仁和人 。” 柳亚子 《〈胡寄尘诗〉序》:“外吏则道府,京秩则部曹,多才多艺……此与职官表、缙绅录何异?”
《分类字锦》:金匮药录(金匮药录)
唐书·艺文志》:京里先生《金匮仙药录》三卷。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