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强 → 彊强”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强起
亦作“彊起”。
(1).勉强起床。 汉
枚乘 :“高歌陈唱,万岁无斁,此真太子之所喜也,能强起而游乎。” 唐 谷神子
《博异志·赵昌时》:“俄而天明, 赵生 渐醒,乃彊起。” 宋
王安石 《强起》诗:“推枕欲强起,问知星正明。”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 继孟 疾正剧,强起卧于舆,歷八日夜而至 临安 。”
(2).强行起用。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秦王 闻之,怒,彊起 武安君 , 武安君 遂称病篤。”
《晋书·隐逸传·郭翻》:“安西将军 庾翼 ,以帝舅之重,躬往造 翻 ,欲强起之。” 宋
王禹偁 :“詔书三下,强起公为尚衣使, 澄心堂 祗候。”
《高级汉语词典》:强者 拼音:qiáng zhě
具有非凡的体力或智力的人
《國語辭典》:康强(康強) 拼音:kāng qiáng
安乐强健。唐。
杜牧 〈〉:「愿公如卫武,百岁尚康强。」也作「康彊」。
《漢語大詞典》:强名
亦作“彊名”。 犹盛名。 唐
独孤及 《题玉潭》诗:“碧玉徒强名,冰壶难比德。唯当寂照心,可并奫沦色。” 唐
韩愈 :“臣闻上圣玄邈,独超乎希夷;彊名之极,犹存乎罔象。”
亦作“彊名”。 勉强称做;虚名。语出
《老子》:“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唐
杜牧 《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诗:“高人以饮为忙事,浮世除诗尽强名。” 唐
陆龟蒙 《看压新醅寄怀袭美》诗:“尊中若使常能渌,两綬通侯总强名。” 宋
杨万里 《至节宿翁源县与叶景伯小酌》诗:“此县谁言是强名,古来十室亦琴鸣。只嫌六七茅竹舍,也有两三鸡犬声。村酒今冬胜虚度,霜风一夜办新晴。半生客路逢佳节,佳节何曾负半生。” 金
王若虚 《门山县吏隐堂记》:“孤城斗大,眇在穷山之颠;烟火萧然,强名曰县。”
《國語辭典》:强弩(強弩) 拼音:qiáng nǔ
1.劲度强硬的弓。汉。桓宽《盐铁论。伐功》:「以汉之强,攻于匈奴之众,若以强弩溃痈疽。」《聊斋志异。卷三。夜叉国》:「又不欲操儒业,仍使挽强弩,驰怒马,登武进士弟。」也作「彊弩」。
2.强健的射手。《后汉书。卷七十四上。袁绍传》:「馥从事赵浮、程涣将强弩万人屯孟津,闻之,率兵驰还。」也作「彊弩」。
《國語辭典》:强壮(強壯) 拼音:qiáng zhuàng
1.健壮有力。唐。
白居易 〈〉诗:「幸遇芳菲日,犹当强健时。」《三国演义》第十三回:「其时李傕、郭汜但到之处,劫掠百姓,老弱杀之,强壮者充军。」
2.语本《礼记。曲礼上》:「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指壮年、中年。南朝陈。徐陵〈让左仆射初表〉:「若思强壮,固无耆老。」
《國語辭典》:倔强(倔強) 拼音:jué jiàng
强硬不屈。《宋史。卷三六○。赵鼎传》:「桧见之曰:『此老倔强犹昔。』」《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老和尚见他说得倔强,心下好些著恼。」
《國語辭典》:不强(不強) 拼音:bù qiáng
不强壮。《文选。阮籍。诣蒋公》:「负薪疲病,足力不强。」
《漢語大詞典》:强兵
亦作“彊兵”。
(1).使军队强大。
《孙膑兵法·强兵》:“ 齐 士教寡人强兵者,皆不同道。”
《战国策·秦策一》:“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
《史记·苏秦列传》:“臣闻明主絶疑去谗,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故尊主广地彊兵之计臣得陈忠於前矣。”
(2).强大的军队。
《吴子·图国》:“其名又有五:一曰义兵,二曰彊兵。” 唐
杜甫 《奉寄章十侍御》诗:“指麾能事迴天地,训练强兵动鬼神。”
《水浒传》第二十回:“又没强兵猛将,如何收捕得这伙强人。”
《國語辭典》:强记(強記) 拼音:qiáng jì
记忆力特强。《大戴礼记。保傅》:「博闻强记,接洽而善对者谓之承。」
《國語辭典》:强记(強記) 拼音:qiǎng jì
勉强记住。如:「读书需求了解,强记无益。」
《漢語大詞典》:强学(强學)
亦作“彊学”。 勤勉地学习。:“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 汉
扬雄 《法言·修身》:“君子彊学而力行。”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人性温恭,俗重强学,多信外道,少敬佛法。” 清
刘大櫆 《程易田诗序》:“以故与縉绅之士相背而趋,终无遇合,退而强学,栖迟山陇之间,虽非有苦,而亦未尝有乐也。”
《漢語大詞典》:强项(强項,彊項)
彊項:亦作“强项”。颈项僵直,不能随意转动。彊,通“ 僵 ”。 唐
杜牧 :“其时九月,天已寒,四方全师,未颁冬衣服,聚之受詔,或伍或离,垂手强项,往往誶语。”
《國語辭典》:强项(強項) 拼音:qiáng xiàng
1.直硬颈项。形容秉性刚直,不肯低头屈服。《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传》:「帝不悦曰:『卿强项,真杨震子孙。』」《聊斋志异。卷十。席方平》:「或势逼大僚,而有志者亦应强项。」
2.指实力强的运动项目。
《漢語大詞典》:强项令(强項令)
指 东汉 光武帝 时 洛阳 令 董宣 。 董宣 为 洛阳 令时, 湖阳公主 苍头杀人,匿于主家。后公主出行,用他为骖乘。 董宣 候之于途,驻车扣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诉于帝,帝大怒,召 宣 欲箠杀之。 宣 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即以头击柱,帝令小黄门止之,使叩头谢主。 宣 不从。强使顿之, 宣 两手据地,终不肯俯。因敕强项令出。事见
《后汉书·酷吏传》。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 光武 能申於 莽 而屈於强项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一员官》:“夫人即偕公子命驾归,矢曰:‘渠即死於是,吾亦不復来矣!’踰年,公卒。此不可谓非今之强项令也。”
《國語辭典》:豪强(豪強) 拼音:háo qiáng
强横而有权势的人。汉。
赵壹 〈〉:「妪𡟥名势,抚拍豪强。」也作「强豪」。
《漢語大詞典》:强作
(1).勉力而做。
《孔丛子·执节》:“ 魏安釐王 问天下之高士, 子顺 曰:‘世无其人也。抑可以为次,其 鲁仲连 乎?’王曰:‘ 鲁仲连 强作之者,非体自然也。’答曰:‘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
(2).勉强装作。 宋
苏轼 :“ 渊明
《闲情赋》,正所谓国风好色而不淫,正使不及
《周南》,与 屈 宋 所陈何异?而 统 乃讥之,此乃小儿强作解事者。”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七章:“他脸色苍白,强作镇静地站在 邓军 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