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无量寿经》
如弹指顷,即生彼国。
《王右丞集》卷二十五
唐·王维《能禅师碑》:弹指不留,水流灯焰。金身永谢,薪尽火灭。
典故
弹指兰阇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下〈政事〉~75~
王丞相拜扬州,宾客数百人并加沾接,人人有说色。唯有临海一客姓任及数胡人为未洽,公因便还到过任边云:「君出,临海便无复人。」任大喜说。因过胡人前弹指云:「兰阇,兰阇。」群胡同笑,四坐并欢。余嘉锡笺注引《朱子语类》百三十六曰:「王导为相,只周旋人过一生。谓胡僧曰:『兰奢,兰奢。』乃胡语之褒誉者也。」嘉锡案:兰奢当作兰阇,盖记者之误。然朱子不言所以为褒誉之义。王伯厚又以为即兰若。考释慧琳一切经音义五云:「阿练若,或云阿兰若,或但云兰若,此土义译云寂静处,或云无诤地。所居不一,皆出聚落,一俱卢舍之外,远离喧噪,牛畜鸡犬之声寂静,安心修习禅定。」又二十一云:「阿兰若者,此翻为无诤声。谓说诸法本来湛寂无作义,因名其处为法阿兰若处,此中处者,即菩提场中是也。」释法云翻译名义集七云:「阿兰若大论翻远离处。萨婆多论翻闲静处。天台云:不作众事,名之为闲。无愦闹,故名之为静。或翻无诤,谓所居不与世诤。」慧琳、法云释兰若之义甚详,而不言及兰阇。伯厚谓兰阇即兰若,当别有所本。译音本无定字也。茂宏之意,盖赞美诸胡僧于宾客喧噪之地,而能寂静安心,如处菩提场中。然则己之未加沾接者,正恐扰其禅定耳。群胡意外得此褒誉,故皆大欢喜也。
《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六〈历代三〉~324~
王导为相,只周旋人过一生。尝有坐客二十馀人,逐一称赞,独不及一胡僧,并一临海人。二人皆不悦。导徐顾临海人曰:「自公之来,临海不复有人矣。」又谓胡僧曰:「兰奢。」兰奢,乃胡语之褒誉者也。于是二人亦悦。
《國語辭典》:弹指(彈指)  拼音:tán zhǐ
1.捻弹手指作声。用以表示欢喜、许诺、警告等。原为印度风俗。后亦用来表示情绪激动。《南史。卷四五。王敬则传》:「顺帝泣而弹指:『唯愿后身生生世世不复天王作因缘。』」《旧唐书。卷九一。敬晖传》:「晖等既失政柄,受制于三思,晖每推床嗟惋,或弹指出血。」
2.比喻很短暂的时间。宋。普润大师《翻译名义集。时分。怛刹那》:「僧祇云:『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名一弹指。』」
3.比喻时间过的很快。《儒林外史》第一回:「弹指又过了三四年,王冕看书,心下也著实明白了。」
4.比喻轻易、容易。《三国演义》第五一回:「却说周瑜、鲁肃回寨,肃曰:『都督如何亦许玄德取南郡?』瑜曰:『吾弹指可得南郡,落得虚做人情。』」
《國語辭典》:一弹指(一彈指)  拼音:yī tán zhǐ
比喻极短的时间。唐。白居易 禽虫十二章诗:「何异浮生临老日,一弹指顷报恩雠。」宋。苏轼过永乐文长老已卒〉诗:「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
《国语辞典》:光阴弹指(光阴弹指)  拼音:guāng yīn tán zhǐ
形容时间过得很快,有如一弹指的功夫。《儒林外史》第四回:「光阴弹指,七七之期已过,范举人出门谢了孝。」
《国语辞典》:弹指之间(弹指之间)  拼音:tán zhǐ zhī jiān
1.形容极短暂的时间。如:「弹指之间,他的生命就在车轮下消失了。」
2.形容时间过的很快。如:「人生如梦,弹指之间已过数年。」
分类:时间短暂
《国语辞典》:弹指神功(弹指神功)  拼音:tán zhǐ shén gōng
一种可用手指力道将物弹出的功夫。如:「楚香帅的弹指神功是武林一绝。」
《國語辭典》:撚指  拼音:niǎn zhǐ
搓揉手指。形容很快。《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逐月却与几个小男女打交撚指。开学堂后也有一年以上。」《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光阴撚指,不觉陪费五六年。」
《漢語大詞典》:拈指
犹弹指。形容时间短暂。《水浒传》第一○八回:“拈指间,烘烘火起,烈烈烟生。”《水浒传》第一一八回:“ 时迁 却把飞檐走壁、跳篱骗马的本事出来,这些石壁拈指爬过去了。”
《漢語大詞典》:巡指
犹弹指。极言时间之快。 元 李寿卿《度柳翠》第一折:“巡指间春又秋,转眼间晨又昏。”
分類:弹指时间
《漢語大詞典》:捻指间(捻指間)
犹言弹指间,一会儿。《水浒传》第三八回:“ 李逵 见了……只顾吃,捻指间把这二斤半肉都吃了。”
弹指
【佛学大辞典】
(杂语)经中有三意:一为许诺,行事钞下三之三曰:「增一云:如来许请,或默然,或俨头,或弹指。」一为欢喜,法华经神力品曰:「一时謦欬,俱共弹指。」法华文句十曰:「弹指者随喜也。」一为警告,嘉祥法华义疏十一曰:「为令觉悟,是故弹指。」【又】(杂语)时名。戒疏二下曰:「僧祇云:二十念为瞬,二十瞬为弹指。」
【俗语佛源】
原指印度的习俗。其法,弯曲食指,再用大拇指捻弹作声。印度人用弹指表示喜悦、赞叹等意思。如《法华经·如来神力品》:「释迦牟尼佛及宝树下诸佛现神力时,满百千岁,然后还摄舌相。一时声,俱共弹指。」智注:「弹指者,随喜也。」在古代,中国人已熟悉印度人的这个习俗。如《世说新语·政事》载:「公因便还到过任边,云:『君出,临海便复无人。』任大喜悦,因过胡人前弹指云:『兰,兰!』」后在诗文中,多用「弹指」表示激愤。如宋·文天祥《与湖南大帅江丞相论秦寇事宜札子》:「凡怀忠愤,无不弹指!」不过,今天人们用「弹指」一词,多表示短暂易逝的时间。如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又如郭沫若《北上纪行》诗之五:「弹指人将老,回头憾苦多。」亦作「一弹指顷」。如赵朴初《满庭芳·为人民大会堂作》词:「一弹指顷恒沙涌,楼殿重重。」此比喻意亦出于佛经。《无量寿经》谓:一心念佛的人,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如弹指顷,即生彼国(西方净土)」。「一弹指顷」有多长呢?或说「心九百六十转」康僧会《大安般守意经》序),或说「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名一弹指」(《翻译名义集·时分》)等。可见,「弹指」之间虽很短暂,但已有许多念头在生生灭灭了。(李明权)
弹指顷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一弹指之顷。观无量寿经曰:「如弹指顷,即生彼国。」
一弹指
【佛学常见辞汇】
(喻)极短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