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鞠躬  拼音:jú gōng
弯腰行礼。《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赤心到殿下,金甲人喝令拜。赤心鞠躬跪拜。」《初刻拍案惊奇》卷七:「张果道:『不可!不可!弟子当侍立。』小道士遵师言,鞠躬傍站。」
《國語辭典》:鞠躬尽瘁(鞠躬盡瘁)  拼音:jú gōng jìn cuì
鞠躬,弯身以示敬慎。尽瘁,竭尽辛劳。鞠躬尽瘁指不辞辛劳,尽力于国事。明。王世贞《鸣凤记》第六出:「我老臣不能为玉烛于光天,岂忍见铜驼于荆棘,明日奏过圣上,亲总六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漢語大詞典》:弓弯(弓彎)
(1).向后弯腰及地如弓形。 唐 沈亚之 《异梦录》:“ 凤 即起,从东廡下几上取綵牋,传《春阳曲》。其词曰:‘ 长安 少女踏春阳,何处春阳不断肠。舞袖弓弯浑忘却,罗衣空换九秋霜。’ 凤 卒诗,请曰:‘何谓弓弯?’……美人乃起,整衣张袖,舞数拍,为弓弯状以示 凤 。”参见“ 弓腰 ”。
(2).指旧时妇女裹缠如弓形的脚。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弓弯纤小,腰支轻亚。”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 蒙古 某额駙尝射得一狐,其后两足著红鞋,弓弯与女子无异。”
《國語辭典》:弓腰  拼音:gōng yāo
弯腰如弓。《酉阳杂俎。卷一四。诺皋记上》:「舞袖弓腰浑忘却,蛾眉空带九秋霜。」
《國語辭典》:屈身  拼音:qū shēn
1.弯下身躯。《金瓶梅》第三回:「这西门庆连忙向前,屈身道唱喏。」
2.委屈自己,降低身分。《三国演义》第四回:「近日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
《國語辭典》:俯身  拼音:fǔ shēn
弯下身体。如:「每当他看到错落在草丛中的含羞草时,总喜欢俯身抚弄。」《红楼梦》第七八回:「又俯身看那埭下之水,仍是溶溶脉脉的流将过去。」
分類:俯身弯腰
《國語辭典》:弓腰  拼音:gōng yāo
弯腰如弓。《酉阳杂俎。卷一四。诺皋记上》:「舞袖弓腰浑忘却,蛾眉空带九秋霜。」
《漢語大詞典》:卑疵
形容低眉弯腰的样子。史记·日者列传:“今公所谓贤者,皆可为羞矣。卑疵而前,孅趋而言;相引以势,相导以利。”
分類:低眉弯腰
《國語辭典》:敛躬(斂躬)  拼音:liàn gōng
弯曲身体,缩在一起。唐。元稹《莺莺传》:「无力慵移腕,多娇爱敛躬。」
《國語辭典》:倨句  拼音:jù gōu
器物弯曲的角度。微曲的为「倨」,大曲的为「句」。《周礼。冬官考工记。冶氏》:「已倨则不入,已句则不决,长内则折前,短内则不疾,是故倨句外博。」
《漢語大詞典》:偃踞
弯腰蹲着。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有一碑卧楼板,偃踞而録之。”
分類:弯腰
《漢語大詞典》:俯蹐
弯腰屈身,小步而行。 唐 杨若虚 《应知合孙吴运筹决胜科对策》:“俯蹐玉陛,咫尺天休。”
《漢語大詞典》:蛇进(蛇進)
亦作“虵进”。 喻弯腰前行。 汉 贾谊 新书·劝学:“既遇 老聃 ,噩若慈父,雁行避景,夔立虵进,而后敢问。”
分類:弯腰前行
《国语辞典》:探腰  拼音:tàn yāo
弯腰向前。
分类:弯腰向前
《漢語大詞典》:伛步(傴步)
谓弯腰曲身行走。 明 徐渭 《缇芝赋》:“恐盛德之点璧,惟傴步以循墙。”
《漢語大詞典》:鞠恭
曲体弯腰貌。 宋 委心子 《新编分门古今类事·梦兆门下·黄牛庙诗》:“方拜时,神像为起鞠恭,且使人邀予上,耳语久之。” 清 魏源 《登太行绝顶》诗之三:“诸山听指挥,趋侍何鞠恭。”
分類:曲体弯腰
《漢語大詞典》:跳灰驴(跳灰驢)
一种儿童游戏。一人低头弯腰,双手撑膝;一人助跑跳起,手按其背,分腿跃过。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一折:“一个撮着那布裙踏竹马,一个舒着那臁肕跳灰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