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分类字锦》:执弩射牲(执弩射牲)
见扬威武注。
分类:蒐狩
《漢語大詞典》:窝弩(窩弩)
即窝弓。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弩:“其山人射猛兽者,名曰窝弩,安顿交迹之衢,机傍引綫,俟兽过带发而射之。一发所获,一兽而已。”参见“ 窝弓 ”。
《國語辭典》:窝弓(窩弓)  拼音:wō gōng
猎人埋伏在草丛中专射野兽的弓箭。《水浒传》第二三回:「今夜又该我们两个捕猎,和十数个乡夫在此上上下下,放了窝弓药箭等他。」《三国演义》第二四回:「整备窝弓射猛虎,安排香饵钓鳌鱼。」
分類:猎人
《漢語大詞典》:琐弩(瑣弩)
亦作“璅弩”。 连弩。后汉书·舆服志上:“大车,伍伯璅弩十二人。”
分類:连弩
《漢語大詞典》:四弩
四种用机栝发箭的弓,即夹弩、庾弩、唐弩、大弩。周礼·夏官·司弓矢:“司弓矢,掌六弓四弩八矢之法……凡弩,夹、庾利攻守,唐、大利车战野战。”
分類:机栝发箭
《国语辞典》:弩箭离弦(弩箭离弦)  拼音:nǔ jiàn lí xián
箭矢自强弩弦上射出。形容速度极快。《西游记》第四二回:「那妖王著了迷乱,只情追赶。前走的如流星过度,后走的如弩箭离弦。」
《国语辞典》:强弓硬弩(强弓硬弩)  拼音:qiáng gōng yìng nǔ
坚固有力的弓。《三国演义》第十二回:「操令强弓硬弩射住,令典韦出马。」
《国语辞典》:负弩先驱(负弩先驱)  拼音:fù nǔ xiān qū
背著弓箭走在前头开道,表示对长官的尊敬。《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
《国语辞典》:彊弩之末  拼音:qiáng nǔ zhī mò
强弩发射的箭,至射程尽头,力量削弱,连绢帛也穿不过。语本《史记。卷一○八。韩长孺传》:「彊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非初不劲,末力衰也。」比喻气衰力竭。《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百馀里,此所谓『彊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也作「强弩之末」。
《国语辞典》:张眉弩眼(张眉弩眼)  拼音:zhāng méi nǔ yǎn
展眉瞪眼。形容表情誇张、做作。《朱子语类。卷四四。论语。宪问篇》:「而今人所以知于人者,都是两边作得来张眉弩眼,大惊小怪。」
《国语辞典》:硬弩强弓(硬弩强弓)  拼音:yìng nǔ qiáng gōng
比喻以强硬的态度或武力方式解决问题。《西游记》第二八回:「怎禁他硬弩强弓,黄鹰劣犬,网扣鎗钩,故此各惜性命,不敢出头顽耍。」
《漢語大詞典》:樽中弩
典出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予之祖父 郴 为 汲 令,以夏至日请见主簿 杜宣 ,赐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於盃中,其形如虵。 宣 畏恶之,然不敢不饮,其日便得胸腹痛切,妨损饮食,大用羸露,攻治万端,不为愈。后 郴 因事过至 宣 家,闚视,问其变故,云:‘畏此虵,虵入腹中。’ 郴 还听事,思惟良久,顾见悬弩,必是也。则使门下史将铃下侍徐扶輦载 宣 於故处设酒,盃中故復有虵,因谓 宣 :‘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 宣 意遂解,甚夷懌,由是瘳平。”后多用以形容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唐 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诗:“疑惑樽中弩,淹留冠上簪。”参见“ 杯弓蛇影 ”。
《國語辭典》:杯弓蛇影  拼音:bēi gōng shé yǐng
相传杜宣夏至日赴宴,见酒杯中似有蛇,不敢不饮。酒后胸腹极痛,医治不瘉,后得知是壁上赤弩照在杯中,形影如蛇,于是病痛立刻痊瘉。见汉。应劭《风俗通义。卷九。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后比喻为不存在的事情枉自惊惶。也作「杯底逢蛇」、「杯中蛇影」、「弓影杯蛇」、「弓影浮杯」、「影中蛇」。
《国语辞典》:搭弩张弓(搭弩张弓)  拼音:dā nǔ zhāng gōng
架上弓箭,拉开弓,准备射箭的样子。《西游记》第六回:「在那山凹里,驾鹰牵犬,搭弩张弓,充作打围的样子。」
《分类字锦》:弓弩毕弋(弓弩毕弋)
庄子夫弓弩毕弋机变之知多则鸟乱于上矣
分类:偶字
《漢語大詞典》:独辕弩军(獨轅弩軍)
宋 代军种名。宋史·郭谘传:“转运使 任顓 言 諮 有巧思,自为兵械皆可用。詔以所作刻漏、圆楯、独辕弩、生皮甲来上,帝颇嘉之……许置弩五百,募士兵教之。既成,经畧使 夏安期 言其便,詔立独辕弩军。”
分類:军种
《漢語大詞典》:黄桦弩(黄樺弩)
亦作“黄华弩”。 宋 代弩名。其弩饰有黑漆、黄白桦、雌黄桦稍之别,饰黄桦的为黄桦弩,饰雌桦稍的为雌黄桦稍弩。见 宋 曾公亮 武经总要·器图、 明 王圻 三才图会·器用六。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弯一枝窍鐙黄华弩,担柄簸箕来大开山板斧。” 凌景埏 校注:“由於式样、射法、材料、颜色等的不同,分称为黑漆弩、黄樺弩、雌黄樺弩、白樺弩等。一般大弩,常用多人发射;也有一种由一个人踏射的,名‘跳鐙弩’,也称‘小黄’,使用方便。见 宋 武经总要。这里‘窍鐙’、‘黄华’,当是‘跳鐙’、‘黄樺’的另一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