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2 【介绍】: 唐时西突厥首领。世统十姓部落,为莫贺咄叶护。太宗贞观六年,与族兄阿史那步真有隙,率所部入朝,授右监门卫大将军。从征高丽有功,封平壤县伯。高宗显庆二年,转右武卫大将军,从讨平阿史那贺鲁,册立为兴昔亡可汗,兼昆陵都护,分押五咄陆部落。龙朔二年,与步真同从苏海政讨龟兹,步真诬其谋反,被杀。
僧寂友 朝代:武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睹货逻国人,梵名弥陀山。自幼出家,游于印度,遍学经论。武则天时来华,与宝叉难陀共译《大乘入楞伽经》,又与沙门法藏等译《无垢净光陀罗尼经》。译毕辞归。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华言寂友。睹火逻人也天后时。偕实叉难陀出大乘入楞伽经。天授中。偕沙门法藏等。出无垢净光陀罗尼经一卷。经之缘起。盖劫比罗战荼婆罗门以疾将终。佛欲延其寿命而说也。既进上。后厚饯之西归。
宋高僧传·卷第二 译经篇第一之二
释弥陀山。华言寂友。睹货逻国人也。自幼出家。游诸印度遍学经论。楞伽俱舍最为穷覈。志传像法不吝乡邦。杖锡孤征来臻诸夏。因与实叉难陀共译大乘入楞伽经。又天授中与沙门法藏等译无垢净光陀罗尼经一卷。其经佛为劫比罗战荼婆罗门说。延其寿命。译毕进内。寻辞帝归乡。天后以厚礼饯之。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玄宗开元、天宝间进士。芮挺章选诗1首入《国秀集》。事迹略见《国秀集》目录。《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衡山道士。宪宗元和七年(812)入长安,与刘师复、侯喜作《石鼎联句》诗,造句奇警。韩愈为之作序。据云当时已90余岁,并能捕逐鬼神。宋人或谓是韩愈托名,或以为即贾岛,但皆无确證。事迹见《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八、《太平广记》卷五五引《仙传拾遗》。《全唐诗》除收联句外,又存玄宗开元二年(714)《谒尧帝庙》诗1首。清人沈钦韩怀疑该诗为宣宗时罗浮山道士轩辕集作。
释道澄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梁氏。京兆人。父涉中书舍人。幼使出家。无所顾恋。偶有禅者过之。谓曰。可名道澄。且付以瓶锡仪范之器。号律沙弥。受具后。历横肆。习南山钞。谨持守以进于学。然姿性率略。所处不恒。奉恩庄严草堂诸刹。所至安之。尤以护生为务。建中二年。坐夏云阳山。一虎忽哮吼入门。澄若有所语者。虎摇尾摄耳去。澄后徙居章信寺。或问其故。澄曰。出家可滞一方乎。西域之法。三时分房。俾无贪著。后世易之。哀哉。贞元二年二月八日。上于寺从澄受菩萨戒。京甸倾瞻。赐赉优渥。澄尽以回施二田。五年。上幸澄所居问修心法门。且诏为妃主嫔御。受菩萨戒。十六年四月。赐号大圆。十九年九月十八日终。
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道澄。姓梁氏。京兆人也。父涉中书舍人。生而奇表辄恶荤肴。出家如归无所顾恋。忽遇禅僧摩顶。与立名曰道澄。瓶锡常随冥合律范。号律沙弥也。受具之后习听南山律于诸学处。微其玷缺。然性都率略住寺不恒。或奉恩庄严草堂等寺。所到便居护生为切。建中二年坐夏于云阳山。有虎哮吼入其门。澄徐语之。其虎摇尾襵耳而退。徙居章信寺。或问其故。澄曰。出家者可滞一方乎西域三时分房俾无贪著。观门易立矣。不然者岂通方广恕乎。贞元二年二月八日。帝于寺受菩萨戒。京甸倾瞻赐赉隆洽。所受而回施二田矣。五年帝幸其寺问澄修心法门。又敕为妃主嫔御受菩萨戒。十六年四月。敕赐号曰大圆。十九年九月十八日。终于此寺焉。
弥德超 朝代:

人物简介

简介
太平兴国八年(983)任枢密副使。
范启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徽州休宁人,字弥发,一字求迩。博学穷理,不乐仕进。理宗末,征之不起,赐号风月处士。有《鸡肋漫录》、《管锥杂志》、《井观杂说》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饶州浮梁人。李心道父。治《春秋》,登进士第。以行履端方为乡里所重。训子有方,能世其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明州鄞县人,号和旨。史浩从子。师杨简,为杨门中杰出者。父史涓为浩同胞弟,浩显贵时,涓辞官不拜。涓卒,欲授弥林官,亦辞不拜。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弥坚。号石室。闽清陈氏子。根性敏利。历诸丛席。最后见孤峰秀公。函盖相合。遂传东山之衣。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思净(一○六八~一一三七),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喻。受《法华》于德藏瑛法师,后潜心净观,专致念佛。徽宗大观初于杭州北关创精舍,饭僧三百万,因扩舍为祥符寺,以待僧侣。工画阿弥陀佛,世呼为喻弥陀。高宗绍兴七年卒,年七十。《新绩高僧传四集》卷四二有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8—1137 【介绍】: 宋僧。钱塘人,俗姓喻。工画阿弥陀佛,杨杰呼为喻弥陀。就北关租屋斋僧,后移“妙行”额为寺院。凿西湖多宝山石为佛像。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名思净。钱塘喻氏子。好画阿弥陀佛。臻其妙。杨无为呼为喻弥陀。世因以称焉。弃家学佛。就北关僦舍饭僧。不二十年。及三百万。移妙行额。广所居为寺。至今接待不绝。属离乱。寺独不焚。师造贼垒。愿以一身代一城之命。贼竦然。为之少戢。或者问师能画弥陀。何不参禅。师答曰。平生只解念弥陀。不解参禅可奈何。但得五湖风月在。太平何用动干戈。师儿时游西湖多宝山辄作念曰。异时当镌此石为佛。后果为弥勒像。侍郎薛公问弥勒见在天宫说法。凿石奚为。师答曰。咄哉顽石头。全凭巧匠修。只今弥勒佛。莫待下生求。其随机应答类如此。师平生务实。不事虚饰。绍兴七年冬。趺坐而逝。侍郎无垢张公九成铭其塔。 赞曰。 永脱世尘  不为物转  本有弥陀  毫端发见 钵饭流香  石像符愿  无垢为铭  师其可见
补续高僧传·遗身篇
思净。钱塘喻氏子。好画阿弥陀佛臻其妙。杨无为。呼为喻弥陀。世因以称焉。或者问。师能画弥陀。何不参禅。师答曰。平生只解念弥陀。不解参禅可奈何。但得五湖风月。在太平何用动干戈。师儿时。游西湖多宝山。辄作念曰。异时当镌此石为佛。后果为弥勒像。侍郎薛公问。弥勒。见在天宫说法。凿石奚为。师答曰。咄哉顽石头。全凭巧匠修。只今弥勒佛。莫待下生求。其应对机辩如此。师平生务实。不事虚饰。尝就北关。僦舍饭僧。不二十年。及三百万。移妙行额。广所居为寺。属离乱。寺独不焚。师造贼垒。愿以一身。代一城之命。贼竦然。为之少戢。全活者众。绍兴七年冬。趺坐而逝。侍郎张无垢九成。铭其塔。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二
释思净,姓喻氏,钱塘人。受《法华》于德藏瑛法师。复潜心净观,专志念佛,日课《观经》。大观初,于郡北关创精舍,饭僧三百万,因扩舍为寺,以待徒侣。宣和初遇乱,经造贼垒,愿以身代一城之命,贼悚然为之少戢。素善画佛,每画先于净室,爇香念佛,注想久之乃下笔。一日画丈六像,忽见佛光,良久乃灭,众皆瞻礼,世因𧦝为“喻弥陀”。或问净:“何不参禅?”答曰:“平生只解念弥陀,不解参禅可奈何?但得五湖风月在,太平不用起干戈。”绍兴七年冬,端坐想佛经,七日忽起,然香于炉,归坐加足而化,顶上经七日犹暖,异香不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0—1140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似矩,号无碍居士。李撰子。徽宗崇宁二年进士。任监察御史。使辽,还,建议促辽金相攻。金兵入侵,与李纲议不合,罢去。旋除刑部尚书,高宗建炎元年知淮宁府,因杜用等叛,坐贬秩。高宗至杭州,命权绍兴府,试户部尚书兼侍读。吕颐浩视师,用为参谋官,以忤旨出知平江府。后为工部尚书,未几罢去。
全宋诗
李弥大(一○八○~一一四○),字似矩,号无碍居士(《吴郡志》卷三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徽宗崇宁三年(一一○四)进士。除校书郎,迁监察御史。假太常少卿充契丹贺正旦使,还为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出知光、鄂二州,复召为给事中兼校正御前文籍详定官。宣和七年(一一二五),为河东宣抚副使、知陕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知淮宁府。绍兴二年(一一三二),权知绍兴府,历知平江、静江二府,入为工部尚书,未几罢。十年,卒,年六十一。《宋史》卷三八二有传。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三四○一
李弥大(一○八○——一一四○),字似矩,自号无碍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弥逊弟。崇宁三年登进士第。以大臣荐召对,除校书郎,迁监察御史。历中书舍人、给事中、刑部尚书、河东宣抚使。建炎初知淮宁府,入为吏部侍郎,权绍兴府,试户部尚书兼待读,出知平江府。被劾夺职,起知静江府,入为工部尚书,未几罢去。绍兴十年卒,年六十一。《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远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靖康元年(1126)任肇庆府知府。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9—1153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似之,号筠溪。李弥大弟。徽宗大观三年进士。政和中累官起居郎,上封事直言朝政,贬知庐山,改奉嵩山祠,废斥隐居八年。宣和末知冀州,募勇士,修城堞,力抗南下金兵。历任知州及监司。高宗绍兴七年召为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复奏六事,鲠直如故。八年,试户部侍郎。秦桧复相,因反对屈节议和,被迫引退。九年,以徽猷阁直学士知漳州。十年,归隐福州连江西山。有《筠溪集》。
全宋诗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为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溪先生文集》为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九四四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福州连江(今福建连江)人,居于吴县(今江苏苏州)。弥大弟。登大观三年进士第。历单州司户,调郓州阳谷簿。政和四年二月,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十二月,引见上殿,改授承奉郎,迁秘书省校书郎,充编修六典检阅文字。六年,授尚书礼部员外郎。七年正月,守尚书司封员外郎。八年四月,擢为起居郎。以封事剀切贬知庐山县。历知冀、筠、饶、吉州。绍兴七年,召为左司员外郎,试中书舍人。时秦桧当国主和议,弥逊极论之,遂出知漳州。以力沮和议罢职,归隐西山十馀年。二十三年卒,年六十五。有《筠溪集》(一名《竹溪先生文集》)二十四卷(存)。见《筠溪李公家传》(《筠溪集》卷末附),《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纶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七七三
李弥纶,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撰子,弥逊仲兄。大观间,以父遗奏补试将仕郎,绍兴间尚在世。见杨时《李子约墓志铭》(《龟山集》卷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