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张元道,字道元,号烟霞子,一号益斋,华阳(今四川成都)人(《诗苑众芳》)。今录诗五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张子龙,字龙泽,号湛江,瑞安(《宋诗拾遗》卷二一作平阳,今均属浙江)人。登学究科,尝为吴县教授。事见《东瓯诗存》卷九。今录诗三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4—1049 【介绍】: 宋光化军乾德人,字顺之,号退傅。太宗淳化三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侍御史。仁宗时以枢密直学士判集贤院。天圣六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曹汭狱事起,得罪太后,遂罢知江宁府。明道初再入相,次年坐事罢,出判许州,徙河南府。宝元初,复入相,封郧国公。康定年间,朝廷多事,机务悉委之,但无所建明,为谏官韩琦所论,封邓国公致仕。卒谥文懿。
全宋诗
张士逊(九六四~一○四九),字顺之,阴城(今湖北老河口)人。太宗淳化中进士,为郧乡主簿,除射洪令。迁侍御史,历江南、广东、河北转运使。真宗天禧四年(一○二○)以枢密直学士判集贤院。五年,擢枢密副使(《东都事略》卷五二本传)。仁宗天圣六年(一○二八)拜礼部尚书、同平章事。七年,以刑部尚书知江宁府。明道元年(一○三二)复拜同平章事。二年,出判河南府。宝元元年(一○三八)复拜同平章事。康定元年(一○四○)以太傅致仕。皇祐元年卒,年八十六。谥文懿。有《应制》、《春坊》、《杂文》等文集十种,《宋史·艺文志》著录晏殊、张士逊《笑台诗》一卷,均佚。事见《文恭集》卷四○《太傅致仕邓国公张公行状》,《宋史》卷三一一有传。今录诗二十首。
全宋文·卷一九九
张士逊(九六四——一○四九),字顺之,光化军乾德(今湖北光化西北)人。淳化中举进士,调郧城主簿,迁射洪令,改襄阳令,历江南、广东、河北转运使。累迁尚书左丞。天圣六年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罢知江宁府,移许州。明道初复入相,坐事罢,出判许州,徙河南府。宝元元年再入相,时朝廷多事,以老病无所建明,为韩琦所论,乃拜太傅,封邓国公致仕。皇祐元年卒,年八十六,谥文懿。《宋史》卷三一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5—1062 【介绍】: 宋广陵人,寓常州武进,字景山。张秘子。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补乐清尉。召还迁殿中丞、集贤校理。通判常州,罢官籴而民不流亡。累迁知温州,以荐擢提点淮南路刑狱,平王申冤狱。历广南东路、京西、河北转运使,有善政。为盐铁副使,擢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按察使。云翼卒杀石待举作乱,平之,以预杀降夺职知虢州。又累以事夺三官。稍迁至知扬州,以光禄卿致仕,归休于昆陵私第,自号知幸老人。精吏事,所至有声。有《知幸诗集》。
张先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2—1039 【介绍】: 宋博州高唐人,张逊孙。仁宗天圣二年进士。授汉阳军司理参军,调河南法曹参军。改著作佐郎、知阆中县。官终秘书丞、知亳州鹿邑县。好学自力,善笔札。与欧阳修友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0—1078 【介绍】: 宋湖州乌程人,字子野。仁宗天圣八年进士。知吴江县。晏殊知永兴军,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虢州。英宗治平初致仕。工于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多花月艳冶之辞,时称张三影。有《安陆集》。
全宋诗
张先(九九○~一○七八),字子野,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齐东野语》卷一五)。官宿州掾(《能改斋漫录》卷一七),知吴江县(《中吴纪闻》卷三),嘉禾判官(《宛陵集》卷九《送佥判张秘丞赴秀州》)。晏殊知永兴军,辟为通判(《画墁录》)。历知渝州、虢州(《宛陵集》卷二一、三九),以都官郎中致仕。张先以词著,与柳永齐名,苏轼以为“诗笔老妙,歌词乃其馀技”。《嘉泰吴兴志》谓有文集一百卷,惟乐府行于世。史籍无传,其事迹详见夏承焘《张子野年谱》(载《唐宋词人年谱》)所考。 张先诗,以南宋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张都官集》一卷(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中之《安陆集》,并参校《苕溪渔隐丛话》(简称丛话)、《至元嘉禾志》(简称嘉禾志)等。另从《安陆集》、《永乐大典》、《能改斋漫录》等书中录诗十九首。
词学图录
张先(990-1078) 字子野。吴兴人。晏殊知永兴军,辟为通判。曾以词中巧用三"影"字,人称张三影。有《张子野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愈。宋益州郫县人,祖籍河东,字少愚。游学四方,屡举不第。仁宗康定初上书言边事,知州杨曮、安抚王拱辰交称其才。除试秘书省校书郎,愿以授父显忠而自隐于家。文彦博治蜀,为筑室青城山白云溪以居之,因号“白云先生”。母丧,盐酪不入口。六召不应,乐游山水。后闭门著书,未就而卒。有《白云集》。
全宋诗
张俞,字少愚,又字才叔(《青琐高议》前集卷六),号白云居士,益州郫县(今属四川)人。屡试进士不第。仁宗宝元初,西夏事起,曾于蜀上书陈攻取十策,诏赴阙。庆历元年(一○四一),除试秘书省校书郎,不就(《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三)。隐居青城山白云溪,七诏不起,遨游天下山水三十馀年,卒年六十五。有《白云集》,已佚。《东都事略》卷一一八、《宋史》卷四五八有传。今录诗二十九首。
全宋文·卷五五○
张俞(一○○○——一○六四),一作愈,字才奴,又字少愚,号白云居士。其先三世自河东徙,为益州郫(今四川郫县)人。少嗜书,好为诗,喜弈棋,隽伟有大志。屡举进士不中,又举茂材异等不中。宝元初,西戎犯边,上书陈攻取十策,诏以为试秘书省校书郎,请授其父显忠而隐于家。文彦博治蜀,为置青城山白云溪杜光庭故居以处之。凡七诏不起。乐山水,遇有兴,虽数千里辄尽室往。遂浮湘沅,观浙江,升罗浮,入九嶷,买石载鹤以归。有文集三十卷。见张俞《上蜀帅任密谏书》及《东都事略》卷一○八、《宋史》卷四五八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7—1091 【介绍】: 宋应天宋城人,字安道,号乐全居士。仁宗景祐元年举茂才异等科,复中贤良方正科。历知昆山县,通判睦州。西夏入犯,上平戎十策。历知谏院,论建甚多,主与西夏讲和。累进翰林学士,拜御史中丞,改三司使。出知数州府。英宗治平中召拜翰林学士承旨。神宗即位,拜参知政事,反对任用王安石,极论新法之害。以太子少师致仕。既告老,而论事益切,于用兵、起狱尤反复言之。卒谥文定。有《乐全集》。
全宋诗
张方平(一○○七~一○九一),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应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举茂材异等,为校书郎,知昆山县。又举贤良方正,迁著作佐郎、通判睦州。召直集贤院,俄知谏院。历知制诰,权知开封府,御史中丞,三司使。加端明殿学士、判太常寺。坐事出知滁州,顷之,知江宁府,入判流内铨。以侍讲学士知滑州,徙益州。复以三司使召,迁尚书左丞、知南京。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英宗立,迁礼部尚书,知郓州,还为翰林学士承旨。神宗即位,除参知政事,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又转徙中外,以太子少师致仕。哲宗元祐六年卒,年八十五。赠司空,谥文定。有《乐全集》四十卷。事见《东坡后集》卷一七《张文定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八有传。 张方平诗四卷,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乐全集》为底本,校以清吴兴陶氏抄本(简称陶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季锡畴校本(简称季本)。又据《栾城集》等辑得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七八二
张方平(一○○七——一○九一),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应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少颖悟,景祐元年举茂材异等,宝元元年又中贤良方正。西夏叛,上《平戎十策》。历知谏院、知制诰,进翰林学士,拜御史中丞、三司使。出知杭、益等州府,十易藩镇。英宗召拜翰林学士承旨。神宗即位,除参知政事,寻以父忧免。服阕,以观文殿学士留守西京,又历数郡。极论新法之害。数请老,元丰二年以太子少师致仕,元祐六年卒,年八十五,谥文定。深识三苏父子,故苏轼终身敬事之。有《乐全集》四十卷(存)、《玉堂集》二十卷、《注仁宗乐书》一卷。见王巩《张公行状》(《乐全集》附录),《宋史》卷三一八本传。
张玉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泾州保定人,字宝臣。以六班散直隶狄青麾下。善用铁简,军中号为张铁简。仁宗皇祐中从征侬智高有功,擢为广西钤辖,进龙神四厢都指挥使、副都总管。神宗熙宁中迁宣州观察使。河北置三十七将,以玉为第一将。入为马步军都虞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9—1071 【介绍】: 宋蜀州新津人,字次功,一作次公,自号黄松子。张商英兄。少攻苦读书,至经岁不知肉味。仁宗庆历三年进士。调谷城令,开古黄渎渠,溉田千顷,作《谕民》十篇以譬风俗。代还,改著作佐郎。英宗立,转秘书丞、太常博士,上《慎始书》。神宗即位,擢殿中侍御史里行。帝方励精图治,急于用人,唐英荐王安石。有史才。有《唐史发潜》、《仁宗政要》、《宋名臣传》、《蜀梼杌》等。
全宋诗
张唐英(一○二六~一○六八),字次功,一作次公(《东都事略》卷一○二《张商英传》),蜀州新津(今属四川)人。商英兄。仁宗庆历三年(一○四三)进士。荐试贤良方正不就,调谷城令。监阆州税。神宗即位,擢殿中侍御史。熙宁元年卒,年四十三。事见《宋代蜀文辑存》卷一四《宁魂》及《张御史唐英墓志铭》,《宋史》卷三五一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五三○
张唐英(一○二六—— 一○六八),字次功,自号黄松子,新津(今四川新津)人,商英兄。庆历三年进士,初调渝州南平决曹掾,再调归州狱掾,移襄州谷城令。代还,改著作佐郎。英宗即位,转秘书丞、太常博士,迁屯田员外郎,特除殿中侍御史里行。熙宁元年六月卒,年四十三。善议论,有史才,著《兴王正议》五十篇、《唐史发潜》六卷,《仁宗政要》四十卷、《嘉祐名臣传》五卷、《蜀梼杌》十卷(存二卷)等,又有文集若干卷。见张商英《张御史唐英墓志铭》(《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一四)、《宁魂》(《成都文类》卷五○),《宋史》卷三五一《张商英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张某,名不详。神宗熙宁时人(《宋诗纪事补遗》卷九八),曾官度支郎中(清光绪《长汀县志》卷二九)。
全宋文·卷二八六二
张某(原阙其名),号慈林居士,孙永客,北宋后期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3—1122 【介绍】: 宋蜀州新津人,字天觉,号无尽居士。张唐英弟。英宗治平二年进士。调通川主簿。熙宁中以章惇荐,权检正中书礼房公事,擢监察御史里行。坐事责监荆南税。哲宗初为开封府推官,屡诣执政求进,反对稍更新法,出提点河东刑狱,连徙数路。哲宗亲政,召为右正言,迁左司谏,力攻元祐大臣司马光、吕公著等。徽宗即位,迁中书舍人,崇宁初为翰林学士,寻拜尚书右丞,转左丞。与蔡京议政不合,罢知亳州,入元祐党籍。大观四年拜尚书右仆射,变更蔡京所为,为政持平。为台臣疏击出贬。后还故官职卒。谥文忠。有《神宗正典》、《无尽居士集》等。
全宋诗
张商英(一○四三~一一二一),字天觉,号无尽居士,蜀州新津(今属四川)人。唐英弟。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名臣碑传琬琰集》下卷一六《张少保商英传》),调通川县主簿,知南川县。神宗熙宁四年(一○七一),权检正中书礼房公事。五年,权监察御史里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八、二三一)。贬监荆南税。元丰初,除馆阁校勘。三年(一○八○),检正中书刑房,寻责监江陵县税(同上书卷三○三、三○八)。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为开封府推官。二年,出提点河东刑狱,连使河北、江南、淮南路(同上书卷三七五、四○三、四五○、四八一)。绍圣中,召为右正言、左司谏,因事责监江宁酒税。起知洪州。元符元年(一○九八),为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同上书卷五○四)。召为工部侍郎,迁中书舍人。徽宗立,出为河北路都转运使,降知随州。崇宁初,为翰林学士,拜尚书右丞转左丞。罢知亳州,入元祐党籍。大观四年(一一一○),除资政殿学士,中太一宫使(《乾道临安志》卷三),顷除中书侍郎,拜尚书右仆射。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出知河南府,寻落职知邓州,再谪汝州团练副使,衡州安置。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九。赠少保。有文集一百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两宋名贤小集》辑有《友松阁遗稿》一卷。《宋史》卷三五一、《东都事略》卷一○二有传。张商英诗,第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为底本,从《新刊古今岁时杂咏》(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抄本为底本)等书中辑得之诗,另编一卷。
全宋文·卷二二二八
张商英(一○四三——一一二一),字天觉,号无尽居士,蜀州新津(今四川新津)人,唐英弟。治平二年进士,调达州通川主簿,辟知南川县,以检正中书礼房擢监察御史里行,责监荆南税。更十年,得馆阁校勘、检正刑房,责监赤岸盐税。哲宗初,为开封府推官,反对变更新法,出提点河东刑狱,连使河北、江西、淮南。哲宗亲政,召为右正言、左司谏,力攻元祐大臣。又以事责监江宁酒。起知洪州,入为工部侍郎,迁中书舍人,出为河北都转运使,降知随州。崇宁初,历吏部、刑部侍郎、翰林学士。雅善蔡京,拜尚书右丞,转左丞。复攻京,罢知亳州,入元祐党籍,削籍知鄂州。大观四年,除中书侍郎,拜尚书右仆射,变更蔡京之政。政和元年,为臣僚所攻,罢知河南府,旋贬衡州安置,继复还故官职。宣和三年十一月卒,年七十九。绍兴中赐谥文忠。有《无尽居士集》一百卷,久佚。《宋史》卷三五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文州人,号草堂。哲宗元祐间进士。与马涓等上书忤权贵,坐党锢,退居成都,与张正己等游。有诗歌杂著百余篇。
全宋诗
张觉民,号草堂,文州(今甘肃文县)人。哲宗元祐间进士。与马涓等上书,忤权贵,坐党锢,退居成都,与张正等游。事见《宋元学案补遗》卷九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邠州人,字芸叟,号浮休居士、碇斋。英宗治平二年进士。为襄乐令。尝上书反对王安石新法。神宗元丰四年,从高遵裕征西夏,因作诗述及宋军久屯失利情形,谪监郴州酒税。哲宗元祐初,以司马光荐,召为监察御史。进秘书少监,使辽,加直秘阁、陕西转运使,知陕、潭、青三州。徽宗立,擢右谏议大夫。徙吏部侍郎,寻以龙图阁待制知同州。崇宁初坐元祐党籍,贬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复集贤殿修撰。性慷慨,以敢言称。嗜画,题评精确,亦能自作山水。为文豪迈有理致,尤长于诗。有《画墁集》等。
全宋诗
张舜民,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长安(今陕西西安)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为襄乐令。神宗元丰中,应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宜文字。元丰六年(一○八三),因作《西征回途中》诗,贬监邕州盐米仓,改监郴州酒税。哲宗元祐初,以司马光荐,为监察御史,又因言事出通判虢州。元祐九年(一○九四),以秘书少监出使辽国,使回为陕西转运使,历知陕、潭、青三州,元符中罢。徽宗即位,召为右谏议大夫,旋出知定州,改同州。入元祐党籍,贬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复集贤殿修撰,卒于政和中。著有《画墁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辑为八卷。《宋史》卷三四七有传。张舜民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画墁集》(其中诗四卷)为底本。校以鲍廷博刊《知不足斋丛书》本(简称鲍本)。四库所辑张舜民诗较草率,今又从《永乐大典》残本中辑得二十九题三十三首,编为第五卷。又《画墁集》卷七、卷八为《郴行录》,中有记行诗十二首,再益以自《全芳备祖》等书中所辑集外诗及断句,合编为第六卷。
全宋文·卷一八一三
张舜民,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碇斋,邠州(治今陕西彬县)人。治平二年进士,为襄乐令。元丰四年,从高遵裕征西夏,因作诗述及宋军久屯失利之情,坐谪监邕州盐米仓,又改监郴州酒税。元祐初,以司马光荐,召为监察御史,累擢吏部侍郎。崇宁初,坐元祐党,谪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复集贤殿修撰。舜民慷慨喜论事,以刚直敢言称。见《宋史》卷三四七本传、卷二○三、二○六、二○八、《艺文志》二、六、七。著有《使辽录》一卷、《郴行录》一卷、《南迁录》一卷、《画墁录》一卷、《画墁集》一百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4—1114 【介绍】: 宋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人,字文潜,号柯山。神宗熙宁六年进士。哲宗时累官起居舍人,以直龙图阁知润州。坐元祐党籍,徙宣州,谪监黄州酒税,再徙复州。徽宗时召为太常少卿,又出知颍、汝二州。崇宁初再坐党籍落职,以曾为苏轼举哀行服,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后得自便,居陈州。工诗赋散文,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作诗务平淡,效白居易体,乐府学张籍。有《宛丘集》、《明道杂志》、《诗说》等。
全宋诗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为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为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历秘书丞、著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复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为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复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为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为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隐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全宋文·卷二七五○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楚州淮阴(今属江苏淮安)人。少即颖异能文,后得苏轼兄弟爱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熙宁六年中进士,任临淮主簿等职。元祐初以太学录召试馆职,历任秘书丞、著作郎、史馆检讨。居三馆八年,擢起居舍人。绍圣初以直龙图阁知润州,坐党籍落职,徙宣州,谪监黄州酒税。徽宗即位,历知兖、颍、汝州。崇宁初复坐党籍落职,并因为苏轼举哀行服,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得自便,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著有《宛丘集》七十卷(存)、《治风方》一卷。见《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三、一七,《宋史》卷四四四本传,邵祖寿《张文潜先生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