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庾弘远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齐颍川鄢陵人,字士操。庾仲文子。仕齐为江州长史。从刺史陈显达举兵败,斩于朱雀航。将刑,谓子路结缨,吾不可不冠而死。索帽著之。子子曜抱父乞代命,遂并被杀。
全齐文·卷二十五
弘远,颖川鄢陵人,宋吏部尚书炳之子,永元中为江州长史。
杨仲宣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1 【介绍】: 北魏恒农华阴人,杨顺子。自奉朝请稍迁通直散骑侍郎,爵弘农男。孝庄帝建义初,出为正平太守,封弘农伯。与父同为尔朱氏所杀。
萧恢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弘达。梁武帝弟。齐郁林王隆昌中,萧鸾(齐明帝)作相,委以腹心,为宁远将军。明帝即位,累迁北中郎外兵参军,前军主簿。齐东昏侯药死其兄萧懿,恢潜逃。及萧衍(梁武帝)起兵,乃出奉迎。入梁,封鄱阳郡王,历官南徐州、郢州刺史,遣使巡行州部,境内大治。迁都督、益州刺史。官终荆州刺史。恢轻财好施,凡历四州,俸禄随而散之。卒谥忠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僧人,扶南国人。梁武帝时携梵文经本来,诏与伽跋罗共译《宝云》、《法界体性》、《文殊般若经》三部,合十一卷。以其不习汉语,故所译经文,多有不达意处。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又有沙门曼陀罗者。亦扶南人也。华言弘弱。远赍梵本来。上使与婆罗译之。则宝云法界体性文殊般若经三部。合一十一卷。其文隐质。多不可晓。
续高僧传·卷第一 译经篇初
梁初又有扶南沙门曼陀罗者。梁言弘弱。大赍梵本远来贡献。敕与婆罗共译宝云法界体性文殊般若经三部合一十一卷。虽事传译未善梁言。故所出经文多隐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6—574 【介绍】: 南朝陈汝南安成(今河南汝南县东南)人,字思行。周颙孙。年十岁,通《老子》、《周易》,十五补国子生。起家梁太学博士。累迁国子博士,于士林馆讲授,听者倾朝野。博学,善谈玄及占候,兼明释典,当世名僧亦多请质疑滞。侯景占建康,附景为太常,掌礼仪。后投元帝,授黄门侍郎,迁左户尚书,加散骑常侍,校雠秘府图籍。入陈,累迁侍中、尚书右仆射。侍东宫讲《论语》、《孝经》。撰有《周易讲疏》等。
全陈文·卷五
弘正,字思行,汝南安成人,梁太子詹事舍兄子。(《南史》作弟子。)天监中,补国子生,除太学博士,历晋安王丹阳尹主簿、建业、曲阿、安吉令。普通中,为司义侍郎,直寿光省。中大通中,迁国子博士,侯景以为太常。元帝承制,授黄门侍郎,直侍中省,迁左民尚书,加散骑常侍。江陵陷,敬帝以为太尉王僧辩长史,行扬州事。太平初,授侍中,领国子祭酒,迁太常卿、都官尚书。陈受禅,授太子詹事。文帝即位,迁侍中、国子祭酒,授金紫光禄大夫,领慈训太仆。废帝即位,领都官尚书,授太傅长史,加明威将军,宣帝即位,迁特进,领国子祭酒、豫州大中正,进尚书右仆射。太建六年卒,年七十九,赠侍中、中书监,谥曰简,有《周易义疏》十六卷,《孝经私记》二卷,《庄子内篇讲疏》八卷,集二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7—569 【介绍】: 南朝陈僧。东阳乌伤人,名翕,一名弘,字元风。年二十四,弃妻子,舍第宅,于松下建双林寺以居。习禅宗,精研释典,通晓经论。梁武帝中大通中迎入都,住同泰寺,迁钟山定林寺,从学者甚众。尝讲经于华林园之重云、寿光诸殿,屡现异相。入陈,宣帝时卒,徐陵为之撰碑。
全梁文·卷六十七
弘,一作翕,义乌县双林乡人,舍宅为寺,栖止终身,天监六年迎为讲师。
神僧传·卷第四
大士傅弘者。住东阳郡乌伤县双林寺。体权应道蹑嗣维摩。时或分身济度为任。依止双林导化法俗。或金色表于胸臆。异香流于掌内。或见身长丈馀臂过于膝。脚长二尺指长六寸。两目明亮重瞳外耀。色貌端峙有大人之相。梁孝武闻之延住建业。乃居钟山下定林寺。坐荫高松。卧依磐石。四澈六甸。天花甘露恒流于地。帝后于华林园重云殿开般若题。独设一榻拟与天旨对扬。及玉辇升殿而公晏然其坐。宪司讥问。但云法地无动。若动则一切不安。且知梁运将尽救悯兵灾。乃然臂为炬冀禳来祸。至陈大建元年夏中于本州。右胁而卧。奄就升遐。于时隆暑赫曦。而身体温暖色貌敷愉。光彩鲜洁香气充满。屈伸如恒。观者发心莫不惊叹。遂合殓于岩中。数旬之间香花散积。后忽失其所在。往者不见号慕转深。悲恋之声恸噎山谷。初大士在日常以经目繁多人或不能遍阅。乃就山中建大层龛。一柱八面。实以诸经运行不碍。谓之轮藏。仍有愿言。登吾藏门者生生世世不失人身。从劝世人。有发于菩提心者。能推轮藏。是人即与持诵诸经功德无异。今天下所建轮藏皆设大士像。实始于此。山有古松。大士曾于松间愿度众生。以斧为誓。至今松木斧痕犹在。其饲虎之馀饭弃掷林间。化而为石。青白错杂可作数珠。谓之饭石。至今长存。灵异之迹不可纪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0—575 【介绍】: 南朝陈汝南安成人,字思方。周弘让弟。起家梁太学博士,封湘滨县侯。仕梁官至昌州刺史。入陈,文帝天嘉中,历国子博士、尚书左丞、秘书监,掌国史。位至太常卿、光禄大夫。性方雅敦厚。
全陈文·卷五
弘直,字幼方,弘正第四弟。仕梁为太学博士,迁西中郎、湘东王外兵记室参军,入为尚书仪曹郎。湘东王镇江荆二州,累除咨议参军,带柴桑、当阳二县令。台城陷,承制授假节、英果将军、世子长史,寻除智武将军衡阳内史,迁贞毅将军、平南长史、长沙内史,行湘州事,封湘滨县侯,历邵陵、零陵太守、云麾将军、昌州刺史,从王琳举义,琳败,降陈。天嘉中,历国子博士、庐陵王长史、尚书左丞,领羽林监、中散大夫、秘书监,掌国史,迁太常卿、金紫光禄大夫,致仕,太建七年卒,年七十六
侯弘远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巴西充国人。世为西蜀酋豪。蜀人张文萼据白崖山,有众万人。益州刺史鄱阳王萧范命弘远讨之,战死。
鱼弘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襄阳人。累从征讨,常为军锋,历南谯、盱眙、竟陵太守。尝谓人曰:“我为郡有四尽,水中鱼鳖尽,山中獐鹿尽,田中米谷尽,村里民庶尽。”生活侈靡,侍妾百余人,金翠、服玩、车马,皆穷一时之绝。迁新兴、永宁二郡太守。卒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9—554 【介绍】: 南朝梁广陵临泽人,字弘照。善骑射。初事新州刺史卢安兴父子,为新州助防。侯景之乱,随陈霸先入援建邺,斩兰裕,败蔡路养,擒李迁仕,并有功,除新州刺史。景平,授南兖州刺史,封临江县侯,领晋陵太守。梁元帝承圣三年,西魏破江陵,元帝被杀,陈霸先命僧明随侯瑱西援,于江州病卒。
田弘 朝代:北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4 【介绍】: 北周高平人,字广略。初从万俟丑奴。在原州归尔朱天光。入关,归宇文泰,多战功,授原州刺史,赐姓纥干,累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孝闵帝即位,进爵雁门郡公。武帝时进柱国大将军,历大司空、迁少保。出为襄州刺史。卒。
韩褒 朝代:北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8 【介绍】: 北周昌黎人,字弘业。起家奉朝请,迁太中大夫。贺拔岳死,褒劝宇文泰讨侯莫陈悦,泰纳之。泰为丞相,引为录事参军,赐姓侯吕陵氏。西魏文帝大统初,拜丞相府司马。出为北雍州刺史。武帝天和中以凤州刺史致仕。后拜少保。褒历仕三帝,以忠厚见知,武帝常以师道处之,深为敬重。卒谥贞。
全后周文·卷六
褒字弘业,颍川颍阳人,徙居昌黎。魏建明中为奉朝请,加强弩将军,迁太中大夫,去官,避地夏州。文帝为丞相,引为录事参军,赐姓侯吕陵氏。大统初迁行台左丞,赐爵三水县伯,转丞相府属,加中军将军、银青光禄大夫,出为镇南将军、丞相府从事中郎,镇浙郦,征拜丞相府司马,进爵为侯。出为北雍州刺史,加卫大将军。入为给事黄门侍郎,迁侍中,除都督西凉州刺史,加大都督。废帝时转会州刺史,进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寻加骠骑大将军、开府,进爵为公。入周,武成中征拜御伯中大夫;保定中转司会,出为汾州刺史,迁河州总管,天和中转凤州刺史,致仕加少傅;卒,谥曰贞。
沈洙 朝代:陈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8~569 【介绍】: 南朝陈吴兴武康人,字弘道。沈山卿子。少博学强记,通《三礼》、《春秋左氏传》。《五经》章句,诸子史书,问无不答。仕梁,为尚书祠部郎,后入士林馆为都讲。梁末,除国子博士,掌仪礼。入陈,历事武帝、文帝、废帝、宣帝,累官员外散骑常侍、光禄卿、东宫侍读、尚书左丞。曾参与详议律法。
全陈文·卷十三
洙,字弘道,吴兴武康人。梁大同初,为湘东王国左常侍,转中军宣城王参军、仁威临贺王记室参军,迁尚书祠部郎。侯景之乱,窜于临安。敬帝时除国子博士。陈受禅,加员外散骑常侍,历扬州别驾从事史,迁大匠卿。文帝即位,迁通直散骑常侍,侍东宫读,寻兼尚书左丞,领扬州大中正,迁光禄卿。废帝时,除戎昭将军、轻车衡阳王长史,行府国事,带琅邪彭城二郡丞,大建元年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汝南安成人。周弘正弟。始仕不得志,隐于句容之茅山,累征不至。晚仕侯景,为中书侍郎。梁元帝承圣初,为国子祭酒。陈文帝天嘉初,以白衣领太常卿,官至光禄大夫。性简素,博学多通。有《续高士传》及文集,皆佚。
全陈文·卷五
弘让,弘正弟。始仕不得志,隐句曲之茅山,频徵不出。侯景僭号,以为中书侍郎。承圣初授国子博士,进仁威将军。陈受禅,为太常卿。天嘉初,坐事以白衣领太常,进金紫光禄大夫。有集九卷,后集十二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90 【介绍】: 隋彭城丛亭里人,字仲远。好学重节概。初仕于北齐,北齐亡,入北周为本郡太守。文帝受禅,平陈之役表请从军,以行军长史从总管吐万绪渡江,以功加仪同,封濩泽县公,拜泉州刺史。会高智慧乱,弘守城百余日,救兵不至,粮尽,城陷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