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范弘忠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七四○八
范弘忠,南宋人,与蔡格交契甚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南康军建昌人,字敬子,号弘斋。朱熹门生。光宗绍熙元年进士。为府学教授,教士以古文六艺。宁宗庆元中禁理学,熹丧,率同门会葬,略无惧怯。为白鹿书院堂长,从学者众。添差江西运司干办公事,会洞民乱,力主招安,倡建社仓,以惠佃农。后居家讲道,学者宗之,与黄干并称黄李。卒年七十。谥文定。
全宋诗
李燔(一一五六~一二二五),字子敬,南康军建昌(今江西永修西北)人。从朱熹学。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进士,为襄阳府教授。理宗宝庆元年迁潭州通判(此据《昌谷集》卷八《举李燔自代状》“奉议郎新通判潭州李燔讲学详明,持论醇正,入仕三十五年”推知),不数月卒,年七十。《宋史》卷四三○有传。
全宋文·卷六七四四
李燔(一一五六——一二二五),字敬子,南康军建昌(今江西南昌)人。中绍熙元年进士,授岳州教授,未赴任而往建阳从朱熹学。改襄阳府学教授,除大理司直,辞嘉定中添差江西运司干办公事为帅臣挟私奏劾,自是杜门刻志问学,屡除官皆辞不就。宝庆元年改通判潭州。真德秀为长沙帅,府事咸咨之。不数月卒,年七十。谥文定。平生处贫贱若平素,居家讲道,学者多宗之。见《宋史》卷四三○本传,《昌谷集》卷八、一二,《宋史新编》卷一六二,《楚纪》卷五九。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吴弘钰,宁宗嘉定时人,歙县(今属安徽)人(《宋诗纪事补遗》卷六六)。
刘扬祖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庆元慈溪人,字弘宗。理宗景定三年进士。为江州教授,学政修举。擢为崇文院校书郎,不趋附贾似道。斥监沅东税,官至礼部郎中。宋亡,徙家云湖山,自号介白散人,终身不出。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妙弘,字截流,约于理宗淳祐末曾和日僧静照诗(《邻交徵书》初篇卷二释大观《和静照诗韵》诗注),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6 【介绍】: 元潞州长子人,字弘道。十七岁避乱居襄阳,后居河内十五年。赵璧经略河南,礼聘之。世祖中统三年,擢翰林修撰,赵璧行元帅府事,咨以军事。至元十三年,入为太常少卿。命侍讲太子经幄。二十年为太子宾客。有《秬山集》。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弘道,潞州长子人。以荐擢翰林修撰累迁太常少卿秘书监拜太子宾客有秬山集
张弘彦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涿州定兴人。张柔第四子。从郝经受学,善骑射,前后杀虎以百数。从攻宋荆山有功,授新军总管,世祖中统三年授新军万户,至元十六年除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4—1315 【介绍】: 宋歙州休宁人,迁居歙县,字清甫,号弘斋。八岁能通诵五经,研穷经学,尤精诣于朱熹之书。度宗咸淳四年进士。授迪功郎、昌化县主簿。七年,丞相马廷鸾聘主教席,端临之学实出自泾。九年充信州考试官。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充紫阳书院山长,十九年辞归养,不复出。著述甚富,有《讲义》、《书稿》、《文稿》、《韵稿》、《俪稿》、《服膺录》、《读书记》、《泣血录》、《过庭录》、《古文选》等。
全宋诗
曹泾(一二三四~一三一五),字清甫,号弘斋,休宁人,居歙县(今属安徽)。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进士,授昌化县主簿。九年,充信州考试官。恭宗德祐元年(一二七五)权知昌化县,旋奉亲还里。元世祖至元十五年(一二七八)充紫阳书院山长。十九年,辞归。仁宗延祐二年卒,年八十二。与方回齐名,马端临传其学。著《书稿》、《文稿》、《韵稿》、《俪稿》各五卷等,皆佚。《新安文献志》卷九五上、《宋元学案》卷八九有传。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八二八八
曹泾(一二三四——一三一五),字清甫,号弘斋,徽州休宁(今安徽休宁)人,迁居歙县(今安徽歙县)。登咸淳四年进士第,授昌化县主簿。博学知名,马端临曾师事之。入元,为紫阳书院山长。延祐二年卒,年八十二。著有《讲义》四卷,《书稿》、《文稿》、《韵稿》、《俪稿》各五卷,及《服膺录》、《读书记》、《杂作管见》、《三场管见》、《泣血录》、《过庭录》、《课馀杂记》、《曹氏家录》、《古文选》等。见《新安文献志》卷九五上《曹主簿传》、《宋元学案》卷八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6 【介绍】: 元易州定兴人,字仲杰。张柔子。有谋略,通经史。宪宗时权顺天万户。中统二年,袭父职为顺天路管民总管、行军万户。至元初,入宿卫。后历淮东道宣慰使,迁江西。累官河南行省参知政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7—1301 【介绍】: 元东安州(今青州市)人,字宪臣。张禧子。从父攻城徇地,屡有功。至元中,参预灭宋之役。自昭信校尉,历管军总把、千户、总管、广威将军,累官昭勇大将军、河南诸翼征行万户。成宗大德中,从攻八百媳妇,力战而殁。谥武定。
朱士弘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景炎二年(1277)任南剑州知州,扈从入海,竟死于难。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8—1280 【介绍】: 元易州定兴人,字仲畴。张柔第九子。善马槊,能歌诗。世祖中统初,授御用局总管。三年,改行军总管,从征济南李璮。至元初,授顺天路管民总管,调大名。六年,以益都淄莱等路行军万户领益都兵,从攻宋襄阳。十一年,从伯颜攻宋,以战功赐名拔都。十五年,授蒙古汉军都元帅,南下闽广,擒宋丞相文天祥于五坡岭。次年,破张世杰于厓山,消灭南宋残余势力,勒石纪功而还。旋卒。有《淮阳集》。
元诗选
弘范字仲畴,河内人,蔡国公柔第九子也。中统初,授行军司马,以平济南李璮功,进顺天路管民总管,移守大名。六年,授益都淄莱等路行军万户。十一年,北兵渡江,弘范为前锋,长驱至建康。屡败宋师,上其功,改亳州万户。后赐名拔都,从中书左丞董文炳由海道会丞相伯颜,进次近郊,宋主上表降,师还,授镇国上将军、江东道宣慰使。十五年,张世杰立广王炳于海上,授弘范蒙古汉军都元帅,往平之。十六年正月庚戌,由潮阳港发舶入海。辛酉二月甲申,战于厓山,宋师大溃,陆秀夫抱宋主炳赴水死,岭海悉平,磨厓山之阳,勒石纪功而还。十月入朝,未几疾作,端坐而卒,年四十三。赠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谥武略。至大四年,加赠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齐国公,改谥忠武。延祐六年,加封淮阳王,谥献武。仲畴善马槊,颇能为歌诗,幼尝学于郝信使经,故属意文事为甚。邓侍郎光荐曰:公天分英特,虽观书大略,率意吐辞,往往踔厉奇伟。据鞍从横,横槊酾酒,叱咤风生,豪快天纵,类楚汉烈士语。许治书从宣曰:王以事业之馀,适其情性,而聊以见之吟咏。雅韵清辞,雍容谐协,固非服介冑者所能及。至其读韩信、李广传诸作,英气伟论,卓荦发扬,又岂拘拘律度之士所能道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4—1314 【介绍】: 元平阳赵城人,字伯弘。幼受业于许衡,辟通政院掾。武宗至大间擢监察御史,前后上七十余疏,累官至陕西行台御史中丞,致仕。卒谥文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21 【介绍】: 元僧,号大林,俗姓武。少好学,性刚毅,负气节。武宗时住五台山普宁寺,为第一代师。
大明高僧传·卷第二 解义篇第二之二
释讳了性号大林。武氏子也。宋武公之后以谥为姓。少即好学聪睿天启。初依安和尚薙发登具戒。历诸讲席精究三藏。后遇真觉国师启迪厥心。既而周游关陕河洛襄汉。访诸耆德从而学焉。如柏林潭关辅怀南阳慈诸公。皆以贤首之学著称一时。性悉造其门领其玄旨。及归复参真觉于垄坻乃曰。佛法司南其在兹矣。乃从真觉至五台。未几真觉化去。遂北游燕蓟晦迹魏阙之下。优游江海之上与世若将相忘。成宗徵居万宁。声价振荡内外。至大间太后创寺台山曰普宁。延居为第一代。师之为人刚毅颇负气节。不能俛仰媚悦于人。故足迹不入城隍不谒权贵。人或忌之。性闻尝曰。予本以一介苾刍蒙天子处之以巨刹。惟乃夙夜弘法匪懈。图报国恩不暇。馀复何求。虽有臧仓毁鬲之言。其如青蝇止棘樊耳。顾予命之不遭道之不行则纳履而去。何往而不可也。时元世因尊宠西僧其徒众甚盛。出入骑从拟若王公。或顶赤毳峨冠岸然自倨。天下名德诸师莫不为之致礼抠衣接足丐其按颅摩顶。谓之摄受。师惟长揖而已。顾谓众曰。吾敢慢于人耶。吾闻君子爱人以礼。何可屈节自取卑辱。苟为之屈。非谄则佞。吾自为道。于彼何求。识者高尚其义。至治改元九月三日示寂。塔于竹林之墟。谥曰弘教。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号大林。武氏子也。宋武公之后以谥为姓。少即。好学聪睿天启。初依安和尚薙发。登具戒。历诸讲席。精究三藏。后遇真觉国师。启迪厥心。既而周游关陕河洛襄汉。访诸耆德。如柏林潭。关辅怀南阳慈。诸公皆以贤首之学。著称一时。性悉造门领旨。及归。复从真觉至五台。未几真觉化去。遂北游燕蓟。晦迹魏阙之下。优游江海之土。与世若将相忘。成宗徵居万宁。声价振荡内外。至大间太后。创寺台山曰普宁。延居为第一代。足迹不入城隍不谒权贵。人或忌之。性闻尝曰。予本以一介苾刍。蒙天子处之以巨刹。惟乃夙夜弘法匪懈。图报国恩不暇。馀复何求。虽有藏仓毁沮之言。其如青蝇止棘樊耳。顾予命之不遭。道之不行。则纳履而去。何往而不可也。时元世。因尊宠西僧。其徒众甚盛。出入骑从。拟若王公。天下名德诸师。莫不为之致礼。师惟长揖而已。顾谓众曰。吾闻君子。爱人以礼。何可屈节自取卑辱。苟为之屈。非謟则佞。识者高尚其义。至治改元九月三日示寂。塔于竹林之墟。谥曰弘教。
补续高僧传·解义篇
了性。号大林。姓武氏。少好学聪睿之性。殆天授之礼耆德安公。为师而落发焉。既登具。历诸讲庠。探颐经论。遇真觉圆师。启悟初心。而周游南北几万里。穷览幽胜。所至必咨访其人。询至道之要。其所师而学者。如柏林潭公。关辅怀公。南阳兹公。皆以义学著称。及归复见真觉于垄坻。愈见墙仞之高。堂室之奥。乃曰。佛法司南。其在兹乎。真觉殁。北游燕蓟。晦迹魏阙之下。悠然如处江海之上。与世若相忘焉。然以怀璧之美。被褐而莫掩。名既喧于众口。声遂闻于九重。会万宁初落。诏师居之。至大中。大后创寺台山。曰普宁。以兹擅天下之胜。住持之寄。非海内硕望。莫能胜之。故以命师。师居十有馀年而殁。师为人刚毅。颇负气节。不能俯仰随世。虽居官寺。未尝一至城府。造权贵之门。或谓师少和气。师曰。予以一介苾刍。天子不以人之微。处之大寺。惟竭诚匪懈。图以报国而已。夫何求哉。必有臧仓毁鬲之言。盖亦营营青蝇。止于棘樊耳。顾予命之不遭。道之不行。纳履而去之。何往而不得于道乎。时国家尊宠西僧。其徒甚盛。出入骑从。拟迹王公。其人赤毳峨冠。岸然而自居。诸名德辈。莫不为之致礼。或磬折而前。抠衣接足。丐其按顶。谓之摄受。师独长揖而已。或谓师傲。师曰。吾敢慢于人耶。吾闻君子爱人以礼。何可苟屈其节。而巽于床。自取卑辱乎。且吾于道。何求于彼。彼以其势自大而倨。吾苟为之屈。非谄则佞也焉。有君子而为佞谄之行哉。识者壮师之气。以谓如佛印元公之遇高丽王子。可谓识大体而得乎礼矣。殁时至治元年九月。塔舍利于竹林之墟。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了性,号大林,武氏子也。宋武公之后,以谥为姓。少即好学,聪睿天启,初依安和尚薙发,登具戒。历诸讲席,精究三藏,后遇真觉国师,启迪厥心。既而周游关陜河洛襄汉,访诸耆德,从而学焉。如泊林潭、关辅怀、南阳慈诸公皆以贤首之学著称一时。性悉造其门,领厥玄旨。及归,复参真觉于垄坻,乃曰:佛法司南,其在兹矣。乃从真觉至五台。未几,真觉化去,遂北游燕蓟,晦迹魏阙之下,优游渤海之滨,与世若将相忘。成宗徵居万宁,声价振荡内外。至大间,太后创寺台山,曰普宁,延性居之。性为人刚毅,颇负气节,不能俛仰媚悦于人,故足迹不入城闉,不谒权贵,人或忌之。性闻,尝曰:“予本一介苾刍,蒙天子处之以巨刹,惟乃夙夜宏法匪懈,图报国恩不暇,馀复何求。虽有臧仓毁鬲之言,其如青蝇止棘樊耳。顾予命之不遭,道之不行,则纳履而去,何往而不可也。”时元世因尊宠西僧,其徒众甚盛,出入骑从,拟若王公,或项赤毳峨,岸然自倨,天下名德诸师莫不为之致礼,抠衣接足,丐其按颅摩顶,谓之摄受。性惟长揖而已,顾谓众曰:“吾敢慢于人耶?吾闻君子爱人以礼,何可屈节自取卑辱?茍为之屈,非謟则佞,吾自为道,于彼何求。”识者高之。至治改元,九月三日示寂,塔于竹林之墟,谥曰“宏教”。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