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道源
(1).僧道以为,佛教、道教的经义是事物的本源,故称。 唐 王昌龄 《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诗之三:“暂因问俗到真境,便欲投诚依道源。” 唐 柳宗元 《送文畅上人登五台遂游河朔序》:“今有释 文畅 者,道源生知,善根宿植,深嗜法语,忘甘露之味,服道 江 表,盖三十年。”
(2).知识之源。 唐 李翰 《难进论》:“或以小人所长,乘以君子所短,或以己所未达,不信人所能然,则道源蔽而不通,心境旷而不接。辨虽博万物,不能释其疑辞,智虽络天地,不能效其长策。”
谓引水出流。 宋 欧阳修 《会圣宫颂》:“巍峩穹崇,奠京之东,有山而崧,奫沦道源,匯流而渊。”
(2).知识之源。 唐 李翰 《难进论》:“或以小人所长,乘以君子所短,或以己所未达,不信人所能然,则道源蔽而不通,心境旷而不接。辨虽博万物,不能释其疑辞,智虽络天地,不能效其长策。”
谓引水出流。 宋 欧阳修 《会圣宫颂》:“巍峩穹崇,奠京之东,有山而崧,奫沦道源,匯流而渊。”
《漢語大詞典》:连筒(連筒)
亦作“ 连筩 ”。
(1).以竹筒缚于水车,旋转而引水。 唐 杜甫 《春水》诗:“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仇兆鳌 注:“ 李实 曰: 川 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故曰‘连筒灌小园’。若 夔州府 修水筒,则引山泉者。” 清 顾禄 《桐桥倚棹录·山水》:“石梁,俗呼双吊桶,在 剑池 上,寺僧汲水处也……连筩称深汲,惠泽遍下土。”
(2).凿通大竹之节,使头尾相接而汲引泉水。 宋 苏轼 《独游富阳普照寺》诗:“连筒春水远,出谷晚鐘疎。” 元 王祯 《农书》卷十八:“连筒,以竹通水也,凡所居相离水泉颇远,不便汲用,乃取大竹,内通其节,令本末相续,连延不断,阁之平地,或架越涧谷,引水而至。” 元 黄镇成 《南山紫云山居》诗之三:“接板桥横涧,连筒水入厨。”
(3).钓筒。系于钓绳上的浮筒。 宋 戴复古 《江滨晓步》诗:“求鱼看下连筒钓,乞火听敲隣舍门。” 清 彭孙贻 《和诸家烟雨楼诗》之四:“酒酣独抱渔竿卧,罢钓连筒捲落花。” 清 顾光 《冰鲜行》:“谁怜白小亦羣命,雪融冰结交连筩。”
(1).以竹筒缚于水车,旋转而引水。 唐 杜甫 《春水》诗:“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仇兆鳌 注:“ 李实 曰: 川 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故曰‘连筒灌小园’。若 夔州府 修水筒,则引山泉者。” 清 顾禄 《桐桥倚棹录·山水》:“石梁,俗呼双吊桶,在 剑池 上,寺僧汲水处也……连筩称深汲,惠泽遍下土。”
(2).凿通大竹之节,使头尾相接而汲引泉水。 宋 苏轼 《独游富阳普照寺》诗:“连筒春水远,出谷晚鐘疎。” 元 王祯 《农书》卷十八:“连筒,以竹通水也,凡所居相离水泉颇远,不便汲用,乃取大竹,内通其节,令本末相续,连延不断,阁之平地,或架越涧谷,引水而至。” 元 黄镇成 《南山紫云山居》诗之三:“接板桥横涧,连筒水入厨。”
(3).钓筒。系于钓绳上的浮筒。 宋 戴复古 《江滨晓步》诗:“求鱼看下连筒钓,乞火听敲隣舍门。” 清 彭孙贻 《和诸家烟雨楼诗》之四:“酒酣独抱渔竿卧,罢钓连筒捲落花。” 清 顾光 《冰鲜行》:“谁怜白小亦羣命,雪融冰结交连筩。”
《漢語大詞典》:竹龙(竹龍)
(1).一种上架版屋的巨型竹筏。《新五代史·死节传·刘仁赡》:“ 世宗 攻 寿州 ,围之数重,以方舟载礮,自 淝河 中流击其城;又束巨竹数十万竿,上施版屋,号为竹龙,载甲士以攻之。”
(2).连接在一起的引水竹筒。 宋 陈郁 《藏一话腴》:“ 明 之 慈溪县 西北有 庆安寺 ……寺后有泉出於深谷,僧以巨竹连筒引水,行数里支分於松下石池溢入於谿。 舒龙图 亶 有诗云:‘门前屏障绕潺湲,付与材僧夜定还。松盖作云遮千里,竹龙行雨出千山。’”
(3).一种竹制民间工艺品。《文汇报》1984.2.1:“只要旋动龙头下的撑棒,竹龙即嘎嘎作响,游舞起来。”
(2).连接在一起的引水竹筒。 宋 陈郁 《藏一话腴》:“ 明 之 慈溪县 西北有 庆安寺 ……寺后有泉出於深谷,僧以巨竹连筒引水,行数里支分於松下石池溢入於谿。 舒龙图 亶 有诗云:‘门前屏障绕潺湲,付与材僧夜定还。松盖作云遮千里,竹龙行雨出千山。’”
(3).一种竹制民间工艺品。《文汇报》1984.2.1:“只要旋动龙头下的撑棒,竹龙即嘎嘎作响,游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