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府拾遗 东韵》:给弓(给弓)
唐书百官志:京官五品以上征行者,假甲纛旗幡槊,诸卫给弓,千牛给甲。
《骈字类编》:弓河
明一统志:弓河在常州府无锡县东,旁有九河,号九箭。
《漢語大詞典》:弓箭社
北宋 边境人民的自卫武装组织。 宋 苏轼 《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今 河朔 西路被边州军,自 澶渊 讲和以来,百姓自相团结,为弓箭社。不论家业高下,户出一人。又自相推择家资武艺众所服者,为社头、社副、録事,谓之头目。带弓而锄,佩剑而樵,出入山坂,饮食长技与北虏同。私立赏罚,严於官府,分番巡逻,铺屋相望。” 宋 苏辙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北戎久和,边兵不试,临事有不可用之忧。惟沿边弓箭社兵与寇为邻,以战射自衞,犹号精鋭。”《宋史·兵志四》:“ 河北 州县近山谷处,民间各有弓箭社及猎射人,习惯便利,与夷人无异。”
《骈字类编》:弓盘(弓盘)
唐 朱庆馀 塞下曲 箭撚雕翎阔,弓盘鹊角轻。
《骈字类编》:弓弱
宋史:夏国傅:至道初,遣左都押衙张浦以橐驼及良马来献。太宗令卫士翘关超乘,引彊夺槊于后园,俾浦等观,且令兵士皆拓两石弓。帝笑问浦曰:羌人敢敌否?浦曰:羌部弓弱矢短,但见此长大人,则己遁矣,况敢敌乎?
《骈字类编》:弓载(弓载)
诗:彤弓弨兮:受言载之。朱注:载,抗之也。
《韵府拾遗 东韵》:奉弓
唐书礼乐志:司马奉弓自西阶升,当西楹前南面,挥弓命获者以旌去侯西行十步,北行至乏止。
《韵府拾遗 东韵》:释弓(释弓)
仪礼大射礼:司马释弓反位。
《國語辭典》:背弓 拼音:bèi gōng
1.东西超出使用的限度。有故障、发生问题的意思。《儿女英雄传》第一七回:「越是褚一官这里合人说话,他那里越吵吵得紧,一会儿又是那般绳打松了,一会儿又是那个扣儿绕背弓了。」
2.戏曲的旁白。也作「背工」、「背躬」。
2.戏曲的旁白。也作「背工」、「背躬」。
《骈字类编》:五弓
元史舆服志:次鬼宿旗左,觜宿旗右,各五弓从。
《國語辭典》:窝弓(窩弓) 拼音:wō gōng
猎人埋伏在草丛中专射野兽的弓箭。《水浒传》第二三回:「今夜又该我们两个捕猎,和十数个乡夫在此上上下下,放了窝弓药箭等他。」《三国演义》第二四回:「整备窝弓射猛虎,安排香饵钓鳌鱼。」
分類: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