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21,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弓槊
天弓
卢弓
轻弓
彊弓
弓戟
弓调
玈弓
弓儿
弓号
弓小
弓长
神臂弓
桃弓
遗弓剑
《骈字类编》:弓槊(弓槊)
唐书高开道传:见刀槊下。
《漢語大詞典》:天弓
(1).星名。又称弧矢。晋书·天文志上:“弧九星,在狼东南,天弓也,主备盗贼,常向於狼。”
(2).虹的别称。以其弯曲如弓,故名。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四:“天弓,即虹也,又谓之帝弓。明者为虹,暗者为蜺。”
《漢語大詞典》:卢弓(盧弓)
黑色弓。古代诸侯有大功,则天子赐予黑色弓矢,以之象征征伐之权。书·文侯之命:“彤弓一,彤矢百,卢弓一,卢矢百。” 孔 传:“卢,黑也。诸侯有大功,赐弓矢,然后专征伐。”《文选·鲍照〈拟古诗〉之三》:“解佩袭犀渠,卷袠奉卢弓。” 李周翰 注:“卢弓,征伐之弓。”《梁书·武帝纪上》:“公跨躡 嵩 溟,陵厉区宇,譬诸日月,容光必至,是用锡公彤弓一,彤矢百,卢弓十,卢矢千。”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 女乙 来点灯了,对面墙上挂着的彤弓、彤矢、卢弓、卢矢、弩机、长剑、短剑,便都在昏暗的灯光中出现。”
《漢語大詞典》:轻弓(輕弓)
轻便的弓。《水浒传》第一○九回:“马上尽繫着红缨,每边拴掛数十箇铜铃,后插一把雉尾,都是釧银细桿长枪,轻弓短箭。”
分類:轻便
《分类字锦》:彊弓
战国策:天下之彊弓劲弩皆自韩出。溪子、少府时力距来,皆射六百步之外。注:韩有溪子弩,又有少府所造二种之弩。
分类:弓弩
《骈字类编》:弓戟(弓戟)
贾谊过秦论:陈涉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锄耰白挺,望屋而食,横行天下。
《骈字类编》:弓调(弓调)
唐 姚合 穷边词二首 其二 箭利弓调四镇兵,蕃人不敢近东行。
《國語辭典》:玈弓  拼音:lú gōng
黑色的弓。《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玈弓十,玈矢千。」
《国语辞典》:弓儿(弓儿)  拼音:gōng ér
馄饨。《事林广记。庚集。卷九。事物绮谈。玉帛饮食》:「馄饨:温包,弓儿。」
分类:馄饨
《漢語大詞典》:弓号(弓號)
弓。
分類:
《漢語大詞典》:弓小
弓形而纤小。 宋 无名氏 鬼董·陶小娘子:“﹝ 樊生 ﹞游湖上某寺阁,得女子履,絶弓小。”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八·双行缠:“夫今之妇人,足尚弓小。”
分類:弓形纤小
《漢語大詞典》:弓长(弓長)
“张”字的隐语。宋书·王景文传:“时太子及诸皇子并小,上稍为身后之计……而 景文 外戚贵盛, 张永 累经军旅,又疑其将来难言,乃自为謡言曰:‘一士不可亲,弓长射杀人。’一士,王字;弓长,张字也。 景文 弥惧,乃自陈求解 扬州 。”
《漢語大詞典》:神臂弓
弓名。相传为 宋 熙宁 中民间 李宏 所造。弓置架上,以足踩蹬张弓发射,距三百步,能穿重札,故名。 宋 洪迈 容斋三笔·神臂弓:“神臂弓出於弩遗法,古未有也。 熙寧 元年,民 李宏 始献之入内……其法以檿木为身,檀为弰,铁为蹬子鎗头,铜为马面牙发,麻绳札丝为弦,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长二尺有五寸,箭木羽长数寸,射二百四十餘步,入榆木半笴。 神宗 閲试,甚善之。於是行用,而他弓矢弗能及。”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三:“ 宋 之神臂弓,本弩也。名为弓者有故,弓弦必刮弩臂而行。弓力不尽於矢,神臂於臂之行矢处,削而下之,弦得空行,力得尽於矢也。”参阅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器用
《骈字类编》:桃弓
苏轼读孟郊诗:桃弓射鸭罢。独宿短蓑舞里。又魏书裴延俊传:延俊从叔桃弓。亦见称于乡。 北史郭祚传:诏祚本官领太子少师。祚曾从幸东宫,明帝幼弱,祚持一黄㼐出奉之。时应诏左右赵桃弓与御史中尉王显送相唇齿,深为帝所信,祚私事之。时人谤祚者,号为桃弓仆射,黄㼐少师。
《漢語大詞典》:遗弓剑(遺弓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 阳周县 故城南 桥山 …… 王莽 更名 上陵畤 ,山上有 黄帝 冢故也。帝崩,惟弓剑存焉,故世称 黄帝 仙矣。”后以“遗弓剑”为帝王死亡的委婉语。 唐 杜牧 《河湟》诗:“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冯集梧 注:“唐会要: 宪宗 元和 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崩,年四十三。水经注·河水篇: 阳周县 桥山 上有 黄帝 冢,帝崩,惟弓剑存焉,故世称 黄帝 仙矣。”亦作“ 遗弓劒 ”。 宋 王圭 《奏告福宁殿景陵宫永昭陵表》:“恭惟皇帝,功烈被世,威灵在天,遗弓劒于 桥山 ,陈衣冠于 汉 庙。”参见“ 遗弓 ”。
《漢語大詞典》:遗弓(遺弓)
(1).史记·封禅书:“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鬚下迎 黄帝 。 黄帝 上骑,羣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餘人,龙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鬚,龙鬚拔,堕,堕 黄帝 之弓。百姓仰望 黄帝 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鬚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 鼎湖 ,其弓曰乌号。”后以“遗弓”指 黄帝 骑龙升天时坠落的弓。《宋史·乐志十六》:“ 鼎湖 龙去遗弓堕,冠剑鏁深宫。” 清 顾炎武 《登岱》诗:“何人得昇仙,遗弓名乌号。”
(2).据史记·封禅书载,传说 黄帝 骑龙升天时,“堕 黄帝 之弓”。后以“遗弓”为帝王死亡的委婉语。 南朝 梁 沈约 《齐武帝谥议》:“慕切遗弓,哀同遏密。”旧唐书·哀帝纪:“朕祗荷丕图,仰惟先训,方迫遗弓之痛,俯临同轨之期。” 明 唐顺之 《朝谒长陵》诗:“遗弓仙驭远,上食繐帷张。”
(3).吕氏春秋·贵公:“ 荆 人有遗弓者,而不肎索,曰:‘ 荆 人遗之, 荆 人得之,又何索焉?’”后以“遗弓”指丢失而为他人得到对他人也有益处的事物。 唐 李商隐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一韵》:“悲哉堕世网,去之若遗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