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32,分49页显示 上一页 44 45 46 47 48
吴士鉴(号 絅斋、式溪居士 )
金鉽(字 范才、式金 号 蘅意、陶宦 )
薛楷(字 式恪 号 公觉 )
黄守谦(字 式垣 )
丁宝光( 朝炳、朝勋 字 式勋、锡勖 号 士雄、筱澄 )
黄式苏(字 仲荃、仲迂 号 胥庵 迂 )
赵式铭(字 星海 号 韬父、窘翁 )
仇亮( 式匡 字 蕴存 号 冥鸿 )
潘伯鹰( 式 字 伯鹰 号 孤云、凫公、有发翁 )
唐鼎元(字 玉虬、式公、髯孙 号 髯公 鼎元 名 念祖 )
徐搢珊(字 式如 号 筱湖 )
其它辞典(续上)
丁宝濂( 雨田 字 式周 号 莲溪 )吴士鉴(号 絅斋、式溪居士 )
金鉽(字 范才、式金 号 蘅意、陶宦 )
薛楷(字 式恪 号 公觉 )
黄守谦(字 式垣 )
丁宝光( 朝炳、朝勋 字 式勋、锡勖 号 士雄、筱澄 )
黄式苏(字 仲荃、仲迂 号 胥庵 迂 )
赵式铭(字 星海 号 韬父、窘翁 )
仇亮( 式匡 字 蕴存 号 冥鸿 )
潘伯鹰( 式 字 伯鹰 号 孤云、凫公、有发翁 )
唐鼎元(字 玉虬、式公、髯孙 号 髯公 鼎元 名 念祖 )
徐搢珊(字 式如 号 筱湖 )
人物简介
全台诗
丁宝濂(1867~1929),讳雨田,字式周,号莲溪,以字行,彰化鹿港人。丁协源家族丁生让(名端凝)之长子,进士丁寿泉之侄。光绪间廪膳生。明治三十二(1899)至三十五年(1902)间担任鹿港公学校汉文教师。明治四十二年(1909)至大正十五年(1926)间,长期寄籍雾峰林家,并担任林家私塾教师,此时亦经常往返雾峰与鹿港之间。天性喜爱吟咏, 日治后,曾先后加入「鹿苑吟社」、「鹿江诗社」,同时也经常参加栎社活动。大正九年(1920)一月因林幼春推荐,正式成为「栎社」社员。大正十年(1921)又加入鹿港「大冶吟社」。大正十五年(1926)因长子荣东病逝,心情悲伤,不再参与诗社活动。昭和四年(1929)4月14日病故,享年六十三。 〖参考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1年;李昭容《鹿港丁家之研究》,中正大学历史所硕士论文,2001年。 〗 丁宝濂擅书法,用笔纯熟,且能展现出个人风格,堪称清末台湾具代表性的书家之一。其诗作集结为《莲溪诗集》,附刊于《栎社第一集》中,是丁家诗人群中,唯一有诗集刊行者。以下诗作据《栎社第一集。莲溪诗草》、《栎社十周年大会击钵吟》、《栎社十周年大会诗稿》、《莱园第三周年诗会稿》、赖子清编《台湾诗海》、《鹿江诗会课题》等辑录编校。
人物简介
维基
吴士鉴(1868年—1934年) ,号絅斋,别署式溪居士,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国近代金石学家。吴士鉴为吴振棫曾孙,吴庆坻子。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中进士,殿试高居第一甲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官至侍读。后曾任江西学政、资政院议员、清史馆纂修。
人物简介
维基
金鉽(1869年—1950年),字范才,一字式金,号蘅意,别号陶宦。祖籍安徽休宁,出生于泰兴,进士出身。光绪二十一年,登进士,此前参与公车上书;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四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光绪二十八年,任襟江学堂总教习,后担任南菁书院监督。民国初年后,不再出仕。
人物简介
维基
薛楷(1886年—?年),字式恪(或作式恪),号公觉,浙江省温州府瑞安县人。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毕业,宣统二年工科进士。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黄守谦(1871~1927),字式垣,桃园中埔里人。幼入书房读书,文理学识蔚然可观。弱冠设塾授课,尤精通于诗学。日治后,入国语学校师范部就读,后任教于桃园公学校约二十年,再转任台北第三高女。黄氏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学通新旧,对地方教育贡献良多。曾主编《黄氏族谱》,为「桃园吟社」社员,亦喜参加诗社吟会。曾受佩绅章,为地方士绅。〖参考黄希隆、黄守谦《镇平。黄氏族谱》(文质公派。黄贵立),收于《台湾文献书目解题。族谱类》,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1989年;《台湾日日新报》,「本社通信员黄守谦氏逝」,1927年5月2日,夕刊第四版;《台湾日日新报》,「守谦氏将安窀穸」,1927年5月3日,夕刊第四版;赖子清〈古今台湾诗文社〉(二),《台湾文献》10卷3期,1959年9月,页78;《桃园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桃园市志》,桃园:桃园市公所,2005年。〗黄氏投身教育数十年,目前所见诗作多发表于《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日日新报》及《台湾教育会杂志》,亦刊载于《栎社十周年大会击钵吟》、《南薰集》、《寿星集》、《开元寺徵诗录》、《环镜楼唱和集》、《东宁击钵吟前后集》等。或抒怀写志、或感时忆旧,多与师友相关,由此或可勾勒黄氏交游网络,并一窥当时教育人事景象。
人物简介
全台诗
丁宝光(1872~1903),讳朝炳,名朝勋,字式勋、锡勖,号士雄,又号筱澄。为鹿港进士丁醴澄二子。自幼资聪敏,长辈多以大器视之。光绪十七年(1891)入彰化县学为邑庠生。光绪十九年(1893)与蔡谷元之女蔡槎结婚。丁家与蔡家为当时鹿港的名门望族,丁蔡联姻,婚礼极隆重,为时人所称羡。甲午战起,丁宝光随族人归返祖籍泉州陈埭避难;事平后,曾返鹿港,流连岁馀后又返回陈埭。此后,于当地设塾教授宗族后辈,并为陈埭家乡宗族撰写赞文、祭文,及重修祖祠、家祭、墓祭等序文,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逝世止。丁氏书法娟秀,曾用馆阁体抄录〈史记本纪〉、〈圣祖御批通鉴纲目全录〉。与鹿港著名诗人洪弃生为忘年之交,两人经常吟诗唱和,诗中流露出相知相惜之情谊;亦与鹿港文人施梅樵、许志坤有来往。返鹿期间,曾加入「鹿苑吟社」,其诗文作品,有:〈诗抄〉(完稿于1893年)、〈吟香山馆什作〉、〈对联作品〉、〈论文习作集〉、〈孙太尊观风课稿〉等。〖参考赖子清《台海诗珠》,台北:赖子清自印,1982年;李昭容《鹿港丁家之研究》,中正大学历史所硕士论文,2001年。 〗以下诗作辑录自《洪弃生先生遗书(二)。寄鹤斋乙未以后披晞集》、林文龙编《台湾诗录拾遗》。
人物简介
简介
字仲荃,号胥庵,晚年改名迂,字仲迂。乐清人。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举人。光复会会员。历任温州府师范学堂监督,浙江遂安和福建泰宁、宁德等县知事。有《慎江草堂诗集》。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赵式铭(1877-1941),字星海,号韬父,晚号窘翁,剑川人,白族,近代云南著名文化人物。清光绪末年,曾在丽江主编《丽江白话报》,并撰写丽江府中学堂的校歌。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仇亮(1879年-1915年) ,原名式匡,字蕴存,号冥鸿,湖南省湘阴县(今湖南省汨罗市城郊乡)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烈士。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潘伯鹰(1882-1967) 原名式,字伯鹰,后以字行,别署孤云,号凫公、有发翁等。安徽怀宁人。幼习经史,16岁应县试名列榜首。1899年赴上海学习英、法、拉丁文。常撰文宣传西方进步思想。后潜心考据、义理之学,研究古代哲学、佛学、文学等。抗战兴,应竺可桢请任浙江大学教授,又去江西、广西讲学。1939年夏,在四川筹设复性书院任院长兼主讲。抗战胜利后回杭。1953年任浙江文史馆馆长。1964年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精诗词,书法多山林气,篆刻篆刻崇尚汉印。著述宏富,有"儒释哲一代宗师"之称。有《太和会语》、《宜山会语》、《复性书院讲录》、《尔雅台答问》、《尔雅台答问继编》、《朱子读书法》、《老子道德经注》、《蠲戏斋佛学论著》、《马一浮篆刻》、《蠲戏斋诗集》等。
人物简介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唐鼎元(1894——1988),字玉虬,号髯公,江苏省常州人。生平从事中医古文献及古典文学教学研究,一九三七年曾被聘为国医馆学术整理委员会名誉委员,逝世前为南京中医学院教授。业馀攻诗,造诣极深,创作甚丰。早年有《入蜀稿》、《国声集》、《五言楼诗草》、《景杜集》、《芳国咏》、《怀珊集》等问世。其中《入蜀稿》、《国声集》曾获一九三二年全国学术奖文学类三等奖。玉虬诗各体皆精,尤以七古、七律最富特色,七古“学杜韩、长庆二体,而于杜韩工力尤深”,“七律激越处忽作变徵声。管为之破,金石为之裂”。抗战期间的诗作,慷慨悲壮,激越昂扬,爱国之情溢于字里行间。词学图录
唐玉虬(1894-1988) 名鼎元,一名念祖,字式公,一字髯孙,号髯公。安徽宣城人。允甲子,荆川公14世孙。钱名山弟子。早岁读书寄园,晚年为南京中医学院教授,著名医家、诗人。书学智永千文、虞世南破邪论、欧阳询心经,篆学峄山碑,隶学曹景完碑,间亦作画。工诗词。有《唐荆川先生年谱》、《五言楼诗草》、《国声集》、《入蜀稿》、《景杜集》、《怀珊集》、《珊若精先玉虬诗》等。
人物简介
江上诗钞
字式如,号筱湖,诸生,著有筱湖吟稿二集。民国卅一年由紫云文社印行,为文坛所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