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虚空藏菩萨速疾大神验秘密式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金刚智译。说五大虚空藏修法之仪轨。
(经名)一卷,唐金刚智译。说五大虚空藏修法之仪轨。
式叉
【佛学大辞典】
(术语)此翻云学。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学。
(术语)此翻云学。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学。
式叉尼
【佛学大辞典】
(术语)式叉摩那尼之略。
【佛学常见辞汇】
式叉摩那尼的简称。
(术语)式叉摩那尼之略。
【佛学常见辞汇】
式叉摩那尼的简称。
式叉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皮陀经六论之一。(参见:六论)
(书名)皮陀经六论之一。(参见:六论)
式叉摩尼
【佛学大辞典】
(术语)式叉摩那尼之略。
(术语)式叉摩那尼之略。
式叉摩那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作式叉摩拿。式叉摩那尼之略。
【三藏法数】
梵语式叉摩那,华言学法女。行事钞云:式叉尼具学三法,一根本,谓不作四重,(即杀、盗、淫、妄也。)二学六法,(一不染心相触,二不盗四钱,三不断畜生命,四不小妄语,五不非时饮食,六不饮酒。)三学行法,(即大尼所行,一切行法。)为学此三法,故名式叉摩那。
【三藏法数】
梵语式叉摩那,华言学法女。行事钞云:式叉尼具学三法,一学根本,二学六法,三学行法,是名学法女。(根本者,谓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也。六法者,不染心相独、不盗人四钱、不断畜生命、不小妄语、不非时食、不饮酒也。行法者,谓大尼之戒行也。)
(术语)又作式叉摩拿。式叉摩那尼之略。
【三藏法数】
梵语式叉摩那,华言学法女。行事钞云:式叉尼具学三法,一根本,谓不作四重,(即杀、盗、淫、妄也。)二学六法,(一不染心相触,二不盗四钱,三不断畜生命,四不小妄语,五不非时饮食,六不饮酒。)三学行法,(即大尼所行,一切行法。)为学此三法,故名式叉摩那。
【三藏法数】
梵语式叉摩那,华言学法女。行事钞云:式叉尼具学三法,一学根本,二学六法,三学行法,是名学法女。(根本者,谓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也。六法者,不染心相独、不盗人四钱、不断畜生命、不小妄语、不非时食、不饮酒也。行法者,谓大尼之戒行也。)
式叉迦罗尼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译曰学,又曰应学。宜学也。为突吉罗之异名。大日经疏五曰:「此中应学,旧译名为式叉迦罗尼。」大部补注二曰:「式叉迦罗尼,此名为学。」四分律四十一见「尸叉罽罗尼」,「突吉罗」梵S/iks!a%ka%ran!i^。
(术语)译曰学,又曰应学。宜学也。为突吉罗之异名。大日经疏五曰:「此中应学,旧译名为式叉迦罗尼。」大部补注二曰:「式叉迦罗尼,此名为学。」四分律四十一见「尸叉罽罗尼」,「突吉罗」梵S/iks!a%ka%ran!i^。
式叉摩那尼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出家五众之一。旧译学法女。新译正学女。沙弥尼之欲受具足戒者,使自十八岁至二十岁满二年间别学六法,验胎之有无,且试行之真固也。是为式叉摩那尼。俱舍光记十四曰:「式叉摩那,唐云正学。正谓正学六法。言六法者:谓不淫,不盗,不杀,不虚诳语,不饮诸酒,不非时食。」行事钞资持记上一之二曰:「式叉摩那,此云学法女。由尼报弱,就小学中别提六行为具方便。二年则验胎有无,六法则显行贞固,十诵所谓练身练心即是义也。」梵S/iks!ama%n!a%。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学法女,或正学女,为出家五众之一。凡沙弥尼,欲受具足戒为比丘尼,应于二年间,先学六法,即不杀、不盗、不淫、不虚诳语、不饮酒、不非时食等,过了此二年,若是情形良好,才能正式受具足戒。
(术语)出家五众之一。旧译学法女。新译正学女。沙弥尼之欲受具足戒者,使自十八岁至二十岁满二年间别学六法,验胎之有无,且试行之真固也。是为式叉摩那尼。俱舍光记十四曰:「式叉摩那,唐云正学。正谓正学六法。言六法者:谓不淫,不盗,不杀,不虚诳语,不饮诸酒,不非时食。」行事钞资持记上一之二曰:「式叉摩那,此云学法女。由尼报弱,就小学中别提六行为具方便。二年则验胎有无,六法则显行贞固,十诵所谓练身练心即是义也。」梵S/iks!ama%n!a%。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学法女,或正学女,为出家五众之一。凡沙弥尼,欲受具足戒为比丘尼,应于二年间,先学六法,即不杀、不盗、不淫、不虚诳语、不饮酒、不非时食等,过了此二年,若是情形良好,才能正式受具足戒。
供养仪式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著者不详。据大日经以记供养之法式者。
(书名)一卷,著者不详。据大日经以记供养之法式者。
法式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作法仪式也。维摩经问疾品曰:「一切菩萨法式悉知。」
(术语)作法仪式也。维摩经问疾品曰:「一切菩萨法式悉知。」
往生礼式
【佛学大辞典】
(书名)往生礼赞之讲式也。
(书名)往生礼赞之讲式也。
得度式
【佛学大辞典】
(仪式)为僧时之仪式也。(参见:得度)
(仪式)为僧时之仪式也。(参见:得度)
得度
【佛学大辞典】
(术语)生死比海,涅槃比彼岸,超生死而到涅槃云度。谓得渡生死之海也。无量寿经下曰:「随意所愿,皆可得度。」增一阿含经十四曰:「佛在菩提树下初得佛,作是念:罗勒迦蓝,诸根纯熟,应先得度。」遗教经曰:「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缘。」【又】(仪式)落发为沙弥云得度,是为得度之因缘,故因中说果而云得度。
【佛学常见辞汇】
1。超脱生死而得涅槃的意思。2。落发作沙弥。
【三藏法数】
谓人具足修习涅槃之法,则能截生死流,到涅槃岸,故名得度。
(术语)生死比海,涅槃比彼岸,超生死而到涅槃云度。谓得渡生死之海也。无量寿经下曰:「随意所愿,皆可得度。」增一阿含经十四曰:「佛在菩提树下初得佛,作是念:罗勒迦蓝,诸根纯熟,应先得度。」遗教经曰:「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缘。」【又】(仪式)落发为沙弥云得度,是为得度之因缘,故因中说果而云得度。
【佛学常见辞汇】
1。超脱生死而得涅槃的意思。2。落发作沙弥。
【三藏法数】
谓人具足修习涅槃之法,则能截生死流,到涅槃岸,故名得度。
葬式
【佛学大辞典】
(仪式)佛家之葬式,本依后分涅槃经净饭王泥洹经等所说及毗奈耶杂事所说之亡僧葬法((参见:葬法)),至于后世,诸宗各殊,惟禅宗典例,最为详密。今记其大要,僧死先为浴亡,使浴亡者。次著衣,据寝室,行入龛佛事,其第二夜通夜诵经。次入龛第三日,于寝室先行移龛佛事,移之于法堂。移于法堂后,行锁龛佛事,而锁龛盖。于是有举哀之式及奠茶汤之佛事。次行起龛佛事,由法堂起龛至山门首,在此转龛,即转龛向里也。斯时供香华茶汤为转龛佛事,鸣钹至葬处。既至葬处,则先烧香奠茶,次为秉炬(又曰下火)之事,导师取拟炬之小木为下火佛事。次付荼毗,荼毗后为收骨,拾白骨。次为安骨,迎之于寝室行佛事。次行起骨佛事,举骨至塔所,于塔所行入塔佛事,入骨于墓。是其大要也。见象器笺十四。对在家之法,诸宗亦不一准,惟为亡者剃须发,与法名,乃一般之式,盖以亡僧之格行之也。律书所出者,(参见:葬法)
(仪式)佛家之葬式,本依后分涅槃经净饭王泥洹经等所说及毗奈耶杂事所说之亡僧葬法((参见:葬法)),至于后世,诸宗各殊,惟禅宗典例,最为详密。今记其大要,僧死先为浴亡,使浴亡者。次著衣,据寝室,行入龛佛事,其第二夜通夜诵经。次入龛第三日,于寝室先行移龛佛事,移之于法堂。移于法堂后,行锁龛佛事,而锁龛盖。于是有举哀之式及奠茶汤之佛事。次行起龛佛事,由法堂起龛至山门首,在此转龛,即转龛向里也。斯时供香华茶汤为转龛佛事,鸣钹至葬处。既至葬处,则先烧香奠茶,次为秉炬(又曰下火)之事,导师取拟炬之小木为下火佛事。次付荼毗,荼毗后为收骨,拾白骨。次为安骨,迎之于寝室行佛事。次行起骨佛事,举骨至塔所,于塔所行入塔佛事,入骨于墓。是其大要也。见象器笺十四。对在家之法,诸宗亦不一准,惟为亡者剃须发,与法名,乃一般之式,盖以亡僧之格行之也。律书所出者,(参见:葬法)
葬法
【佛学大辞典】
(仪式)印度之葬法有三种,四种。三种者:一火葬,二水葬,三野葬也。四种者:一火葬,二水葬,三土葬,四林葬也。西域记二曰:「送终殡葬,其仪有三:一曰火葬,积薪焚燎。二曰水葬,沈流漂散。三曰野葬,弃林饲兽。」毗奈耶杂事十八曰:「佛言:苾刍身死,应为供养。苾刍不知云何供养?佛言:应可焚烧。(中略)欲烧殡时无柴可得。佛言:可弃河中。若无河者穿地埋之。夏中地湿多有虫蚁。佛言:于丛薄深处令其北首右胁而卧,以草稕支头,若草若叶覆其身上。」行事钞瞻病送终篇曰:「中国有四葬:水葬投之江流,火葬焚之以火,土葬埋之岸傍,林葬弃之中野,为雕虎所食。律中多明火林二葬。亦有薶者。五分云:尸薶之,若火烧在石上,不得草上安。」汉地亦有四薶之说。列子曰:「晏平仲曰:既死岂在我哉?焚之亦可,沈之亦可,瘗之亦可,露之亦可。」
(仪式)印度之葬法有三种,四种。三种者:一火葬,二水葬,三野葬也。四种者:一火葬,二水葬,三土葬,四林葬也。西域记二曰:「送终殡葬,其仪有三:一曰火葬,积薪焚燎。二曰水葬,沈流漂散。三曰野葬,弃林饲兽。」毗奈耶杂事十八曰:「佛言:苾刍身死,应为供养。苾刍不知云何供养?佛言:应可焚烧。(中略)欲烧殡时无柴可得。佛言:可弃河中。若无河者穿地埋之。夏中地湿多有虫蚁。佛言:于丛薄深处令其北首右胁而卧,以草稕支头,若草若叶覆其身上。」行事钞瞻病送终篇曰:「中国有四葬:水葬投之江流,火葬焚之以火,土葬埋之岸傍,林葬弃之中野,为雕虎所食。律中多明火林二葬。亦有薶者。五分云:尸薶之,若火烧在石上,不得草上安。」汉地亦有四薶之说。列子曰:「晏平仲曰:既死岂在我哉?焚之亦可,沈之亦可,瘗之亦可,露之亦可。」
会式
【佛学大辞典】
(仪式)法会之仪式也。俗直指法会曰会式。
(仪式)法会之仪式也。俗直指法会曰会式。
传灯式
【佛学大辞典】
(仪式)相承法脉之仪式也。
(仪式)相承法脉之仪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