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洪繻(1866~1928),本名攀桂,学名一枝,字月樵。台湾沦日后,取《汉书‧终军传》「弃繻生」之说,改名繻,字弃生。清彰化鹿港人,原籍福建南安,其先大父至忠公流寓台湾鹿港,遂家焉。少习举业,光绪十七年(1891)以案首入泮。十九年(1893)乡试不中。乙未(1895)割台之役,与丘逢甲、许肇清等同倡抗战,任中路筹饷局委员。台湾民主国瓦解后,绝意仕进,潜心于诗古文辞。由于身居弃地,洪繻采取「不妥协、不合作」的应世态度,以遗民终其身。他坚不剪辫,拒著洋服,拒说日语,不许二子受日本教育,诗文皆以干支纪年,以示不忘故国。内容多系三台掌故,自清末政治措施,以迄割台前后战守之迹,日人横暴之状,民生疾苦之深,一一垂诸篇章,兼具经世作用与史料价值。 张光岳谓洪繻诗,先学唐诗,以求诗格高古;继而上窥汉、魏,再学于宋、元、明、清,以臻高雅古朴之境。胥端甫谓其「感愤时事诗中,评时论古诸作,皆能独具只眼以自抒其伟抱。」杨云萍则推许洪氏为台湾近代学人中,博闻笃学,抱朴守贞,俨然有古大师之风的第一人。〖参考胥端甫编辑《洪弃生先生遗书》;杨云萍《台湾史上的人物》,台北:成文出版社,1981年5月;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程玉凰《嶙峋志节一书生:洪弃生及其作品考述》,台北:国史馆,1997年5月。 〗洪繻著作包含诗歌、骈文、古文、试帖时文四类文体,皆冠以「寄鹤斋」之名,有《诗集》、《八州诗草》、《试帖诗集》、《词集》、《诗话》、《骈文稿》、《古文集》、《函札》、《制义文集》、《八州游记》、《瀛海偕亡记》、《中西战纪》、《中东战纪》、《时事三字经》,约百馀卷,一百八十馀万字。遗稿经哲嗣洪炎秋辑为《洪弃生先生遗书》〖胥端甫编辑,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又依据原抄本,重加整编标点,排印为《洪弃生先生全集》〖林文龙点校,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3年。 〗。今以成文出版社《洪弃生先生遗书》所收《寄鹤斋诗集》为底本〖底本收录诗集分述如下:(1)《谑蹻集》七卷,约为1885至1895年之作。(2)《披晞集》七卷,约为1895至1905年之作。(3)《枯烂集》九卷,约为1905至1915年之作。(4)《壮悔馀集》,为香奁诗,为1897年之作。(5)《八州诗草》五卷,为1922至1923年游历中国之作。(6)《诗集补遗》,补录前面诗集所漏收诗作。(7)《试帖诗集》,为1885至1898年科举考试习作。 〗,对校洪繻孙女洪小如所藏抄本〖编者按:洪小如所藏抄本含《谑蹻集》七卷,《披晞集》六卷(缺卷五),《枯烂集》九卷。现收藏于国立台湾文学馆。 〗、洪繻自编出版的《寄鹤斋诗矕》〖《寄鹤斋诗矕》,南投:南投活印社,1917年。此书洪繻自编自印,作为旅游大陆交谊用书,也是洪氏第一部见世的著作。 〗,并参考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洪弃生先生全集》,以及《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文艺丛志》、《台湾诗荟》等所载之诗作,辑录编校。(吴福助撰)
《漢語大詞典》:弃生(棄生)
抛弃生命。指自尽。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以罪弃生,则违古贤‘夕改’之劝;忍活苟全,则犯诗人‘胡颜’之讥。”
《國語辭典》:牺牲(犧牲)  拼音:xī shēng
1.祭神用的牲畜。《礼记。月令》:「命祀山林川泽,牺牲毋用牝。」《三国演义》第三六回:「孔明闻言作色曰:『君以我为享祭之牺牲乎?』说罢,拂袖而入。」
2.为了某种目的,而付出自己的生命或权益。如:「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他牺牲了生命。」
《漢語大詞典》:糜捐
粉身碎骨,舍弃生命。 宋 曾巩 《明州到任谢两府启》:“誓在糜捐,用酬钧播。” 宋 苏辙 《谢对衣金带表》之一:“岂徒褒博以为容,愿尽糜捐而报德。” 宋 叶适 《湖南运判到任谢表》:“视残躯之可力,倾尽而为;儻宿疚之或平,糜捐以报。”
《國語辭典》:捐生  拼音:juān shēng
1.舍弃生命。指死亡。晋。潘岳寡妇赋〉:「感三良之殉秦兮,甘捐生而自引。」《三国演义》第一五回:「贤弟一时之误,何至遽欲捐生耶!」
2.旧时捐纳钱财而取得官职的人。《清史稿。卷一一二。选举志七》:「廷议陇其不计缓急轻重,浮词粉饰,致捐生观望,迟误军机,拟夺职。」
《漢語大詞典》:身殉
指为某种信念而舍弃生命。 郭沫若 《万引》:“她也坠楼身殉了。” 巴金 《静夜的悲剧》:“四天后,她在断头台上身殉她的愚蠢行为。”
《國語辭典》:舍命(捨命)  拼音:shě mìng
拚命,不顾自己的性命。如:「舍命救人的救难队员受到全民的崇敬。」
《國語辭典》:伏死  拼音:fú sǐ
1.舍弃性命。《左传。成公二年》:「臣,治烦去惑者也,是以伏死而争。」《梁书。卷一四。列传。江淹》:「士有一定之论,女有不易之行。信而见疑,贞而为戮,是以壮夫义士伏死而不顾者,此也。」
2.退隐而穷死。汉。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今欲使天下恢廓之士,诱于威重之权,胁于位势之贵,回面污行以事谄谀之人,而求亲近于左右,则士有伏死堀穴岩薮之中耳,安有尽忠信而趋阙下者哉!」
《漢語大詞典》:弃躯(棄軀)
捐躯;舍弃生命。汉书·吴王刘濞传:“今 吴王 自以与大王同忧,愿因时循理,弃躯以除患於天下,意亦可乎?” 宋 苏轼 《送乔仝寄贺君》诗之一:“君年二十美且都,初得恶疾堕眉鬚。红颜白髮惊妻孥,览镜自嫌欲弃躯。”
《国语辞典》:杀身成名(杀身成名)  拼音:shā shēn chéng míng
为正义舍弃生命而成就美名。《汉书。卷九二。游侠传。序》:「虽其陷于刑辟,自与杀身成名,若季路、仇牧,死而不悔也。」《梁书。卷五六。侯景传》:「或杀身成名,或去食存信,比性命于鸿毛,等节义于熊掌。」
《国语辞典》:杀身出生(杀身出生)  拼音:shā shēn chū shēng
舍弃生命。《吕氏春秋。仲冬纪。忠廉》:「忠臣亦然,苟便于主利于国,无敢辞违,杀身出生以徇之。」
《国语辞典》:慷慨捐生  拼音:kāng kǎi juān shēng
慷慨,毫不吝惜。捐生,舍弃生命。慷慨捐生指毫不吝惜的奉献自己生命。清。洪升《长生殿》第二五出:「娘娘既慷慨捐生,望万岁爷以社稷为重,勉强割恩罢。」
《国语辞典》:捐躯济难(捐躯济难)  拼音:juān qū jì nàn
济,救助。捐躯济难指舍弃生命挽救国家危难。《三国志。卷一九。魏书。陈思王植传》:「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國語辭典》:杀身成仁(殺身成仁)  拼音:shā shēn chéng rén
语本《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东周列国志》第一○一回:「然大丈夫杀身成仁,视死如归,功在当时,名垂后世,何不可愿之有哉?」也作「杀身成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