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分类字锦》:异亩仍连(异亩仍连)
张聿 馀瑞麦诗 两岐分更合,异亩颖仍连。
分类:嘉禾
《國語辭典》:异路同归(異路同歸)  拼音:yì lù tóng guī
比喻采取的方法不同,但效果、目标是相同的。参见「同归殊途」条。《淮南子。本经》:「五帝三王,殊事而同指,异路而同归。」
《漢語大詞典》:异口同韵(異口同韵)
同“ 异口同声 ”。亦作“异口同韵”。 老舍 《赵子曰》第一:“现在的人们不但不复以窄窄金莲为美,反异口同韵的诋为丑恶。”
《國語辭典》:异口同音(異口同音)  拼音:yì kǒu tóng yīn
大家都说同样的话。形容众口一辞、意见相同。唐。白居易论制科人状〉:「喧喧道路,异口同音。」《宋书。卷五三。庾登之传》:「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也作「异口同声」、「异口同辞」。
《國語辭典》:异口同声(異口同聲)  拼音:yì kǒu tóng shēng
大家都说同样的话。形容众口一辞、意见相同。《抱朴子。内篇。道意》:「本无至心,而谏布者,异口同声,于是疑惑,竟于莫敢。」《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侯爷见异口同声,认以为实,连忙起签,差原捕杨洪等,押著两名强盗作眼,同去擒拿张权起赃连解。」也作「异口同辞」、「异口同音」。
《國語辭典》:异口同辞(異口同辭)  拼音:yì kǒu tóng cí
大家都说同样的话。形容众口一辞、意见相同。唐。李翱 答侯高第二书:「苟异口同辞,皆如足下所说,是仆于天下众多之人而未有一知己也。」也作「异口同声」、「异口同音」。
《分类字锦》:异科同道(异科同道)
淮南子:五行异气而皆适调,六艺异科而皆同道。温惠柔良者,诗之风也。淳庞敦厚者,书之教也。清明条达者,易之义也。恭俭尊让者,礼之为也;宽裕简易者,乐之化也。刺几辨义者,春秋之靡也。
分类:
《分类字锦》:异兽来获(异兽来获)
终军白麟奇木对:陛下盛日月之光,垂圣思于勒成;专神明之敬,奉燔瘗于郊宫。献享之精交神,积和之气塞明,而异兽来获,宜矣。
分类:麒麟
《國語辭典》:异军突起(異軍突起)  拼音:yì jūn tú qǐ
比喻突然兴起的新生力量。参见「异军特起」条。如:「这些新手在比赛中异军突起,令人刮目相看。」
《國語辭典》:异军特起(異軍特起)  拼音:yì jūn tè qǐ
语本《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比喻突然兴起的新生力量。《清史稿。卷二五二。傅弘烈传》论曰:「弘烈异军特起,又与莽依图相失,势孤,遂困于承荫。」也作「异军突起」。
《韵府拾遗 青韵》:异扃(异扃)
宋濂诰皓华文:各隶攸司,别成异扃。
《漢語大詞典》:异己分子(異己分子)
亦作“异己分子”。 指集体组织中在立场、政见或重大问题上与本组织有严重分歧或敌对的人。 谢文清 《和方志敏同志在一起》:“混进来的富农、阶级异己分子则大都跑向白区。”
《分类字锦》:异花同蒂(异花同蒂)
宋书符瑞志:元嘉十年七月,华林天渊池芙蓉异花同蒂。
《國語辭典》:异花传粉(異花傳粉)  拼音:yì huā chuán fěn
某一植株花药的花粉传布到另一植株花之柱头的传粉方式。如玉蜀黍、大麻等皆是异花传粉的植物。
《國語辭典》:异乎寻常(異乎尋常)  拼音:yì hū xún cháng
不同于平常。《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耽误了点年纪,还没有甚么要紧;还把他的脾气惯得异乎寻常的出奇。」
《分类字锦》:异服则呵(异服则呵)
江统函谷关赋:经略封畿,因固设险;异服则呵,奇言必检。
分类:关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