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95,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异典
异计
异象
嘉异
隆异
异齐
异爨
矫异
隽异
贤异
伟异
增异
异宗
甄异
矜异
《漢語大詞典》:异典(異典)
(1).珍贵的典籍。北史·牛弘传:“若猥发明詔,兼开购赏,则异典必致,观阁斯积。”
(2).特别的恩典;特别的法令、制度。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列朝·圣祖兼三教:“然崇佛而无封帝师西天佛之异典,讲道而羽流辈无孤卿伯爵之横恩。”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三·学士兼侍郎:“ 正统 中, 陈 、 高 、 曹 、 苗 皆遥授各部侍郎,仍供事翰林……今内阁学士、掌院学士,例皆兼礼部侍郎,不为异典也。”
《漢語大詞典》:异计(異計)
不轨的图谋。后汉书·刘焉传:“抚纳离叛,务行宽惠,而阴图异计。”三国志·蜀志·郤正传:“ 冲 质 不永, 桓 灵 坠败……家挟殊议,人怀异计。” 北齐 魏收 《为侯景叛移梁朝文》:“彼军歼殄 江 淮 ,屠酷祸源……愚小猜惊,将兴异计。”
分類:不轨图谋
《漢語大詞典》:异象(異象)
亦作“异象”。
(1).景象不同。 南朝 梁 江淹 《待罪江南思北归赋》:“石炤烂兮各色,峰近远兮异象。”
(2).奇异的景象。 许地山 《命命鸟》:“ 敏明 细想刚才的异象,抬头再瞧窗外底 瑞大光 ,觉得那塔还是被彩云绕住,越显得十分美丽。” 瞿秋白 《饿乡纪程》五:“天气很好,清风朗日,映着我不可思议的情感,触目都成异象。”
分類:景象奇异
《漢語大詞典》:嘉异(嘉異)
特别赞美。 唐 权德舆 《唐故朝散大夫陇西县开国男李公墓志铭序》:“有女道士 谢氏 ,白昼上昇,优詔嘉异,州閭咏叹。”
分類:特别赞美
《漢語大詞典》:隆异(隆異)
优厚异常。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歌:“寻达上听,翊日召入 宜春院 ,宠泽隆异,宫中号记曲娘子,寻为才人。”
分類:优厚异常
《韵府拾遗 齐韵》:异齐(异齐)
后汉书史弼传先王疆理天下画界分境水土异齐风俗不同
《國語辭典》:异爨(異爨)  拼音:yì cuàn
分立门户,各自为炊。《旧唐书。卷七七。刘德威传》:「再从同居,家无异爨,合门二百馀口,人无间言。」《宋史。卷四五六。孝义传。洪文抚传》:「子孙众多,以孝悌著称。六世义居,室无异爨。」
《漢語大詞典》:矫异(矯異)
(1).抑制差别。 北周 刘璠 《雪赋》:“既夺朱而成素,实矫异而为同。”
(2).故意与众不同;有意立异。 明 李东阳 《成国庄简公挽诗》序:“﹝ 庄成国 ﹞为文温言和气,诚心直道,不为矫异诡激之行。”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居室·房舍》:“性又不喜雷同,好为矫异。”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说林:“人心不同,如其面也。 张甲 述 李乙 之言,而声容笑貌,不能尽为 李乙 ,岂矫异哉?”
《漢語大詞典》:隽异(雋異)
见“ 雋异 ”。
亦作“ 雋异 ”。
(1).迥异于一般;不同凡俗。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一》:“夫继变乱之后,必有雋异之德。”《三国志平话》卷下:“ 刘渊 幼而雋异,尊儒重道,博习经史,兼学武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九·〈蟛蜞集〉:“ 闽 人 林小眉 , 明 崇禎 癸未进士,才甚雋异。” 清 乐钧《蕊宫仙史》:“遂杂述 仙史 闺中軼事数十条,皆雋异可喜。”
(2).指才智卓越、迥异于一般的人。 清 田兰芳 《侯朝宗先生传》:“归益读书,交结里中雋异。”
《韵府拾遗 寘韵》:贤异(贤异)
宋书建平宣简王宏传辟处士而求贤异修废宫而出滞赏
《漢語大詞典》:伟异(偉異)
卓异出众;奇异。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卿观过 江 诸人,经纬 江 左,轨辙有何伟异?后来之彦復何如中原?” 宋 郭彖 睽车志卷四:“欲持归中国,为伟异之观。” 清 梅曾亮 《耻躬堂文集序》:“﹝ 彭士望 ﹞性豪迈,尽散金帛以交恢奇伟异之士。”
《骈字类编》:增异(增异)
宋 梅尧臣 韩钦圣问西洛牡丹之盛 乃知得地偶增异,遂出群葩号奇伟。
《漢語大詞典》:异宗(異宗)
不同宗派。 唐 元稹 《永福寺石壁法华经记》:“今夫碑既文,经既石,而又九诸侯相率贡钱於所事,由近而言,亦可谓来异宗而成不朽矣。”
分類:同宗宗派
《漢語大詞典》:甄异(甄異)
(1).谓经审察而以为奇异。后汉书·郅恽传:“ 长沙 有孝子 古初 ,遭父丧未葬,邻人失火, 初 匍匐柩上,以身扞火,火为之灭。 惲 甄异之,以为首举。”
(2).谓提拔任用优异人才。晋书·范汪传:“其中或有清白,亦復不见甄异。”南齐书·武帝纪:“其有声绩剋举,厚加甄异;理务无庸,随时代黜。”新唐书·崔佑甫传:“﹝ 常衮 ﹞当国……凡奏请一杜絶之,惟文辞入第乃得进,然无所甄异,贤愚同滞焉。”
《漢語大詞典》:矜异(矜異)
夸耀与众不同。宋史·傅尧俞传:“论事君前,略无回隐,退与人言,不復有矜异色。” 沈昌直 《〈柳溪竹枝词〉序》:“然则此词之作,实且为乡邦民史之先声;又岂第以一歌一唱相矜异而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