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离心(離心)  拼音:lí xīn
1.心志相违,不能合作同心。《三国演义》第一五回:「刘君新破,士卒离心,某欲自往收拾馀众,以助明公。」《文明小史》第二三回:「世兄说出这些败兴话来,弄得大众离心。」
2.离开中心。如:「离心作用」。
《國語辭典》:两心(兩心)  拼音:liǎng xīn
1.两人心思。唐。白居易长恨歌〉:「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2.二心、异心。《荀子。解蔽》:「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
《國語辭典》:外心  拼音:wài xīn
1.异心。《史记。卷四三。赵世家》:「群臣皆有外心,礼益慢,唯高共不敢失礼。」《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真心相待,看看熟分,并不堤防他有外心了。」
2.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简称三角形之外心。
《國語辭典》:二心  拼音:èr xīn
1.异心、不忠实。《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晟但言唐主畏陛下神武,事周无有二心。」《三国演义》第九回:「今将军若此,是天赐也,肃岂敢有二心?」
2.注意力分散、不专心。《韩非子。诡使》:「无二心私学,听吏从教者,则谓之陋。」
《國語辭典》:他心  拼音:tā xīn
他意、别意。《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前者非布袭兖州,怎解此郡之祸?今彼穷而投我,岂有他心?」
分類:打算异心
《漢語大詞典》:他肠(他腸)
异心;恶意。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卫綰 ﹞有功,常让他将。上以为廉,忠实无他肠,乃拜 綰 为 河间王 太傅。”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安禄山 恩宠寖深,上前应对,杂以谐謔,而贵妃常在坐……虽 林甫 养有之,而 国忠 激怒之,然其他肠有所自也。” 清 戴名世 《先大人诗序》:“先君为人醇厚忠谨,无他肠,顾内自忧思刻苦,竟以终其身。”
分類:异心恶意
《漢語大詞典》:他意
别的企图;异心。《汉书·戾太子刘据传》:“久之,巫蛊事多不信。上知太子惶恐无他意。”三国志·魏志·刘表传:“ 表 疑 嵩 反为 太祖 説,大怒,欲杀 嵩 ,考杀随 嵩 行者,知 嵩 无他意,乃止。”
分類:企图异心
《國語辭典》:违心(違心)  拼音:wéi xīn
1.违背本心、不出于内心。《北史。卷三一。高允传》:「诚荷殿下再造之慈,违心苟免,非臣之意。」
2.怀有二心。《左传。桓公十一年》:「嘉栗旨酒,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清。洪升。《长生殿》第二六出:「请留待他时论功行赏,若有违心,皇天鉴,决不爽。」
《國語辭典》:贰心(貳心)  拼音:èr xīn
不忠之心、谋叛之心。《左传。昭公十三年》:「诸侯朝而归者,皆有贰心。」
《國語辭典》:二意  拼音:èr yì
两种心意、异心。《后汉书。卷七二。董卓传》:「煨犹奉给御膳,禀赡百官,终无二意。」《红楼梦》第七四回:「王夫人向来看视邢夫人之得力心腹人等原无二意,今见他来了,打听此事,十分关切。」
《漢語大詞典》:百心
异心;杂念。陈书·留异传:“进谢羣龙,自跃於千里;退怀首鼠,恆持於百心。”隋书·卢思道传:“外呈厚貌,内藴百心。”南史·胡颖任忠等传论:“持此百心,而事二主,欲求取信,不亦难乎?”
分類:异心杂念
《漢語大詞典》:它心
二心;异心。《汉书·赵充国传》:“奉厚币,拊循众 羌 ,諭以明詔,宜皆乡风。虽其前辞尝曰‘得亡效五年’,宜亡它心,不足以故出兵。”
分類:二心异心
《漢語大詞典》:殊心
异心。不同的志趣、认识和思想感情。史记·乐书:“夫朝歌者不时也,北者败也,鄙者陋也, 紂 乐好之,与万国殊心。” 晋 傅玄 《拟〈四愁诗〉》:“焕乎人道著三光,胡 越 殊心生异乡。”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名儒之与险士,固殊心焉。”
《漢語大詞典》:二情
犹言异心。宋书·萧惠开传:“ 偃 恃恩使贵,欲使人靡二情,便訶胁主者,手定文案,割落臣议,专报己辞。”新唐书·魏徵传:“诚信立,则下无二情。”
分類:异心
《漢語大詞典》:离志(離志)
(1).异心。史记·燕召公世家:“因搆难数月,死者数万,众人恫恐,百姓离志。” 汉 刘向 说苑·政理:“夫 荆 之地广而都狭,民有离志焉,故曰在於附近而来远。”
(2).离别时的心情。 唐 符载 《锺陵夏中送裴判官归浙西序》:“主公知非文什无以紓离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