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0,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28 29 30 31 下一页
陆朗(号 开先 )
高弘基(字 元开 )
姜一洪(字 开初 号 光阳 )
李开先(号 传一 )
王辅运(字 开右 号 林洲 )
赵京仕(号 开吾 )
钱源(字 伯开 )
刘开文
王琅(字 澹子 今叶 号 开五居士 )
赵开成(字 伯闇 号 尧天 )
祝渊(字 开美 )
沈光文(字 文开、斯庵 号 永历 )
吴元伯(字 开吴 )
宗灏(字 开先 号 衍庵 承宗、灏 )
其它辞典(续上)
王开期(字 届五 )陆朗(号 开先 )
高弘基(字 元开 )
姜一洪(字 开初 号 光阳 )
李开先(号 传一 )
王辅运(字 开右 号 林洲 )
赵京仕(号 开吾 )
钱源(字 伯开 )
刘开文
王琅(字 澹子 今叶 号 开五居士 )
赵开成(字 伯闇 号 尧天 )
祝渊(字 开美 )
沈光文(字 文开、斯庵 号 永历 )
吴元伯(字 开吴 )
宗灏(字 开先 号 衍庵 承宗、灏 )
人物简介
维基
王开期(?—17世纪),字届五,直隶河间府故城县人。登崇祯六年(1633年)癸酉科举人,十年(1637年)成丁丑科进士,历任山东聊城、蓬莱、益都、河南封丘四县知县。任封丘时,分校豫闱,所识拔皆知名士,如副都御史董笃行、山东提学杨毓兰辈,皆出其门。前后各院荐拔,或以为真循良、真君子、真经济。升礼部仪制司主事,以疾归里。时庙学久坏,佥议重建,以贫病之日,竭力倍捐,人所难及。比卒,里悲巷哭,益徵盛德云。
人物简介
维基
陆朗,号开先,南直隶上元县人。天启七年(1627年)丁卯科中举,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科进士。刑部观政,七年授中书舍人,十二年掌中书科事。南明弘光时,官户科给事中,后转任江西佥事,以结交内官留用。后与黄耳鼎一起攻讦姜曰广、徐石麒、刘宗周等东林党人结党欺君,把持朝政,无人臣礼,石麒等人遂称病辞职
人物简介
维基
高弘基(?—17世纪),字元开,湖广黄州府蕲水县人。高弘基在崇祯三年(1630年)以《易经》登湖广乡试三十六名举人,十三年(1640年)成进士,获授大名推官,饥荒时捐俸和牛种给人民,又招抚山东流贼米玉。党时战乱频仍,人民苦于繁重的俵马税,他直接上疏请求改折,人们都感激他。
人物简介
维基
姜一洪(?—1646年)。字开初,号光阳,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人,明末政治军事人物。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考中丙辰科进士。历任礼部、户部二部的员外郎,转任郎中。出守江西,迁任河南兵备,分巡汴梁。姜一洪设法防御流寇进犯河北,在叶县、鄢陵、彰德、怀庆千里地之内,得以安然无事。因此军功,擢升福建按察使,转任广东布政使,迁任太仆寺卿。官至广东布政使。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变,崇祯帝自缢。姜一洪与刘宗周商议举兵抗清,没有结果。南明隆武时,由黄道周推荐,任吏部侍郎,不久升任户部尚书。隆武元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秋,奉命赴江西。还在赴任途中,听闻隆武帝因南京城破而出奔,竟徒步追寻隆武帝。到达江西雩都(今赣州市于都县)的木榔庵,身疲力竭,恸哭投江而死。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维基
王辅运(1607年—1666年),字开右、号林洲,河南省开封府太康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进士出身。
人物简介
维基
赵京仕,号开吾,陕西汉中府城固县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陕西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授山西平阳府襄陵县知县,调洪洞县,崇祯元年(1628年),擢工科给事中,疏参山西巡抚宋统殷陷城丧师,玩误军机。又疏紏衰极之臣礼部尚书李腾芳、庸极之臣右通政马鸣起,乞令自退以终其藏,帝责其疏词展转,非奏对体,姑不究。四年八月升四川右参议,后官通政司左参议,崇祯末升左通政。福王立南京,崇祯十七年(1644年)十二月,刑部尚书解学龙定从贼之罪,赵京仕列留北后定夺者。入清任太仆寺卿,顺治二年升工部右侍郎,四年六月转左侍郎,五年七月调户部左侍郎、总督仓场,六年十月恩诏加都察院右都御史,七年以年老令致仕。墓在城北二里邯郸村。
人物简介
维基
钱源(?—17世纪),字伯开,应天府江宁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钱源在崇祯三年(1630年)中举人,崇祯十年(1637年)成进士,担任东阳知县。其时浙东饥荒,东阳旁边的天台有富人囤积粮食待售,他得知后即时解散;不久有人阴谋报复富人,在其准备与饥民的酒中置鸠,令十多人受害。天台知县逮捕富人,他说:「此为穷民诬告。」避免大狱发生。弘光年间,他得起用为兵科给事中,弹劾李挺有正直名声;南京失陷后和弟弟诗人钱汇出家为僧。
人物简介
维基
刘开文(?—17世纪),山东济南府邹平县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刘开文是天启元年(1621年)中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成进士,历任武安、三河、遵化三县知县。在三河县期间整治奸吏,令民心畏服,其后升为户部主事,外任南瑞道左参议、徽宁池太道副使;振恤池州人民,守卫城池,弘光年间跟随左梦庚投降清朝。顺治时刘开文调为下荆南道参议,在南瑞道剿寇遇上兵变被杀,追赠太常寺卿,恩荫其子刘鹏翀为光州知州。雍正五年(1727年)刘开文入祀忠义祠,至嘉庆六年(1801年)再诏补荫他的七世孙刘启麟恩骑尉世职,其子刘凤翔嗣职后,于十二年(1807年)补用为千总。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六七七
王琅,一作琅,字澹子。番禺人。约为明崇祯间诸生。明福王弘光元年(一六四五)徵召不赴。后礼函是于雷峰,法名今叶,号开五居士。著有《蛙雨楼稿》、《野樗堂稿》。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一有传。
人物简介
维基
赵开成,字伯闇,号尧天,山东莱州府胶州人,明末清初官员。崇祯十二年(1639年)己卯科山东乡试举人,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进士,刑部观政,未仕。生而颖异,嗜读书。早孤,孝事孀母,抚幼弟孤侄皆教之成名。赋性端方,不茍言笑,为文务探理窟,从游多知名士,祀乡贤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1—1645 【介绍】: 明浙江海宁人,字开美。崇祯六年举人。十五年冬,会试入都。适刘宗周以谏诤削籍,渊素不识宗周,而抗疏争之,逮下诏狱,寻获释。遂师事宗周。清兵下杭州,自杀。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开美,海宁人。崇祯癸酉举人有月隐遗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73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鄞县人,字文开,一字斯庵。明贡生,南明永历时,官太仆寺卿。后隐居台湾,与韩文琦等结诗社,所作诗称《福台新咏》。有《花木杂记》、《古今体诗》及文集。全台诗
沈光文(1612~1688),字文开,号斯庵,浙江省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县)人。明故相文恭公世孙,少以明经贡太学。明亡,桂王朱由榔称帝于广东肇庆,号永历。沈光文前往依附,授太仆少卿。永历五年(1651)从广东潮州渡海到福建金门。后自金门搭船赴泉州,至海口围头洋遇飓风,遂飘流至台。永历十五年(1661)郑成功来台,以客礼见,不署其官;郑成功去世,郑经嗣位,「颇改父之臣与父之政,军亦日削」。沈光文为赋以讽,几致不测,遂变服为僧。后移居目加溜湾(今善化一带),设帐教学,并以医药活人。康熙二十二年(1683),郑克塽具表归降。旧识闽浙总督姚启圣允接返故籍,未几启圣「疽发背死」,事不果。康熙二十四年(1685)与季麒光等清廷在台官员,及部份明末遗老共结「东吟社」。康熙二十七年(1688)卒,葬善化东保里。诗文著作丰富,世称「海东文献初祖」。沈光文流寓台湾三十馀年,历荷兰以迄郑氏三代之盛衰,极旅人之困,深刻反映传统文人飘流于末世与边陲的悲哀。 沈光文系台湾文学、文献史上著名之诗人,其诗文散见于方志,台湾诗文总集,以及笔记杂纂,如连横《台湾诗荟》、陈汉光《台湾诗录》。至于别集之辑录,则有宁波同乡月刊社刊行之《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以及龚显宗主编之《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兹以目前所见,最早收录沈光文诗作的清代方志艺文志为底本,并参校下列诸本:《台湾诗荟》、《台湾诗乘》、《台湾诗录》、《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参考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台北:宁波同乡会,1977;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新营:台南县文化中心,1998。〗(江宝钗撰)
人物简介
维基
吴元伯,字开吴,湖广黄州府黄冈县人,赐特用进士出身。崇祯六年癸酉科举人,授礼部祠祭司司务;崇祯十三年赐特用出身,历官吏部主事、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升山东沂州参议,甲申之变后挂印而去。清顺治初年召用,托病不出 。
人物简介
维基
宗灏(1614年—?),字开先,号衍庵。冒母姓姜,名承宗。扬州府兴化县人,南京上元县籍。明末清初政治人物、画家。以姜承宗名中明崇祯六年(1633年)癸酉科举人,崇祯十六年(1643年)癸未科进士。次年甲申三月明亡降顺,顺军失势南逃南京,但以“顺逆案”为礼部右侍郎管绍宁等所黜,后北上降清,复姓宗,名灏。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佔领江南。六月,宗灏向清军乞任常州府知府,借推行薙发令屠杀管绍宁、明太常少卿杨兆升等一门,又参与镇压江阴八十一日抗清。同年冬,调陕西平凉府知府。顺治五年(1648年),升陕西宁夏道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