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0,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曾肇(字 子开 文昭 )
沈希颜(字 几圣 )
周邠(字 开祖 )
叶温叟(字 淳老 )
董乂(字 彦臣 华亭县开国男 )
鲁有开(字 元翰、周翰 )
曾有开
释道宁(别称 开福宁 道宁 王 )
李之纯(字 端伯 )
吕嘉问(字 望之 )
孔舜亮(字 君亮 会稽县开国伯 )
张升卿(字 公翊 )
王钦臣(字 仲至 )
陈师锡(字 伯修、伯脩 号 闲乐 别称 閒乐先生 )
其它辞典(续上)
宋乔年(字 仙民 忠文 )曾肇(字 子开 文昭 )
沈希颜(字 几圣 )
周邠(字 开祖 )
叶温叟(字 淳老 )
董乂(字 彦臣 华亭县开国男 )
鲁有开(字 元翰、周翰 )
曾有开
释道宁(别称 开福宁 道宁 王 )
李之纯(字 端伯 )
吕嘉问(字 望之 )
孔舜亮(字 君亮 会稽县开国伯 )
张升卿(字 公翊 )
王钦臣(字 仲至 )
陈师锡(字 伯修、伯脩 号 闲乐 别称 閒乐先生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7—1113 【介绍】: 宋开封雍丘人,字仙民。宋庠孙。以父荫监市易,坐事失官。以女嫁蔡京子,京当国,始复起用。累官龙图阁学士、知河南府。京罢相,贬保静军节度副使,蕲州安置。京复相,还旧官,知陈州。卒谥忠文。全宋文·卷二四○八
宋乔年(一○四七——一一一三),字仙民,开封府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庠之孙,太中大夫充国之子。以父荫监市易,坐事失官,落拓二十年。崇宁中,以联姻蔡京,始复起用,提举开封县镇府界常平,改提点京西北路刑狱。崇宁四年八月,赐进士出身,仍除集贤殿修撰、京畿转运使,改开封尹,以龙图阁学士知河南府。京罢相,言者交攻,贬保宁军节度副使。京复相,还旧官,知陈州。政和三年卒,年六十七,谥「忠文」。见《宋史》卷三五六本传及《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四、仪制一一之九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7—1107 【介绍】: 宋建昌军南丰人,字子开。曾布弟。英宗治平四年进士。历崇文院校书、馆阁校勘兼国子直讲,删定《九域志》。哲宗元祐初,为《神宗实录》检讨,擢中书舍人。出知颖、邓诸州,有善政。徽宗立,复为中书舍人,请录已死元祐党人,迁翰林学士兼侍读。兄布为相,避禁职,提举中太一宫。崇宁初,落职,谪知和州,后安置汀州。卒谥文昭。有《曲阜集》等。全宋诗
曾肇(一○四七~一一○七),字子开,南丰(今属江西)人。巩幼弟。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进士。初仕黄岩主簿、郑州教授,召为同知太常礼院,迁国史编修官。哲宗元祐初擢起居舍人,未几为中书舍人。四年(一○八九)出知颍州,徙邓、齐、陈州。七年,召为吏部侍郎,不久出知徐州,徙江宁府。奉召入对,语恶权贵,降知滁州,历泰州、海州。徽宗即位,复召为中书舍人,因兄曾布为相避近职,提举中太一官,未几出知陈州,历太原、应天府,扬、定二州。崇宁初入元祐党籍,贬濮州团练副使汀州安置。大观元年卒,年六十一。有《曲阜集》四十卷及《奏议》、《西垣集》、外内制集多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已佚。清康熙间裔孙曾俨掇拾遗文为《曲阜集》四卷。事见《曲阜集》卷四附录《行状》及《神道碑》,《宋史》卷三一九有传。曾肇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曲阜集》为底本,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词学图录
曾肇(1047-1107) 南丰人。巩弟。有词见《过庭录》。全宋文·卷二三七五
曾肇(一○四七——一一○七),字子开,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巩幼弟。治平四年进士,历崇文院校书、馆阁校勘兼国子监直讲、同知太常礼院。迁国史编修官,进吏部郎中。元祐元年,为《神宗实录》检讨,擢起居舍人,转中书舍人。乞外,历知州府。七年,入为吏部侍郎。出知徐州、江宁府。绍圣元年,徙知瀛州。又历知滁、泰、海州。徽宗即位,复召为中书舍人。迁翰林学士兼侍读,改龙图阁学士,复出知州府。崇宁初,落职,谪知和州,徙岳州,继贬濮州团练副使,汀州安置。大观元年卒于镇江,年六十一,绍兴初谥文昭。著有《曲阜集》等。见杨时《曾公神道碑》(《曲阜集》附录),《宋史》卷三一九《曾肇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四明人,字几圣。仁宗嘉祐八年,知雩都县,廉以持己,宽以养民。神宗熙宁间,以比部员外郎权开封府判官,以议行仓法,升提点仓场。后迁主客郎中、提点在京仓场司。全宋诗
沈希颜,字几圣,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仁宗嘉祐中知雩都县(清同治《雩都县志》卷七,《宋诗纪事补遗》卷一六作八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为比部员外郎、权开封府判官。六年,提点仓场(《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八)。元丰二年(一○七九),权江淮等路发运使(同上书卷三○○)。七年,为京西转运判官(同上书卷三四三)。哲宗元祐七年(一○九二),以朝散大夫知滁州(明万历《滁阳志》卷一○)。今录诗二首。全宋文·卷一五一四
沈希颜,字几圣,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嘉祐八年知雩都县,宽以养民,廉以持己。熙宁间以比部员外郎权开封府判官,以议行仓法,升提点仓场。元丰中历任提点在京仓场司、京西路转运判官、京西路转运副使。著有《元丰新定在京人从敕式三等》。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五七,《宋史》卷二○四,《江南通志》卷一○一,《浙江通志》卷一二五。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简介
字淳老,苏州人,任两浙路转运副使。全宋文·卷一七四○
叶温叟,熙宁中为开封府推官。元丰间为提点开封府界诸州镇公事。元祐元年三月,以权秦凤路提点刑狱为陕西路提点刑狱。四年十月,以朝散大夫、度支郎中权两浙路转运副使。六年,为主客郎中。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九、三一三、四三○、四五四,《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一四。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亳州谯县人,字元翰。鲁宗道从子。仁宗皇祐五年进士。好礼学,通《左氏春秋》。知确山县,有治绩,富弼荐其有古循吏风。神宗熙宁变法,因不合王安石意,出通判杭州。历知卫、冀二州,皆有惠政。哲宗元祐中知信阳军及洺、滑州,复知冀州。官至中大夫。卒年七十五。全宋诗
鲁有开,字元翰,一字周翰(《郧溪集》卷二二《李夫人墓志铭》),谯县(今安徽亳县)人。以荫知韦城县。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同上书)。历确山、万县令(明正德《夔州府志》卷八),知南康军。神宗熙宁十年(一○七七),知卫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四)。元丰元年(一○七八),知冀州(《山谷集》卷一七《冀州养正堂记》)。哲宗元祐间,历知信阳军、洺、滑州,复守冀。卒,年七十五(《东都事略》卷一一二)。《宋史》卷四二六有传。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简介
元丰五年(1082)任膳部郎中。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道宁(一○五三~一一一三),俗姓王,歙溪(今安徽歙县)人。祝发蒋山泉禅师,依雪窦老良禅师。踰二年,遍历丛林,参诸名宿。晚至白莲,参五祖法演禅师,顿彻法源。徽宗大观中,住潭州开福寺。政和三年卒,年六十一。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法演禅师法嗣。《僧宝正续传》卷二、《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今录诗一百三十二首。全宋文·卷二七○三
道宁(一○五三——一一一三),歙州(治今安徽歙县)人,汪氏子。师事海会法演禅师。大观中,住持湘潭开福寺。政和三年卒,年六十一。见《补续高僧传》卷一○,《释氏疑年录》卷七。僧宝正续传·卷第二
禅师名道宁。歙州注氏子。笃志于道。以头陀入禅林。故毕世人以宁道者呼之。初参蒋山泉禅师。阅十年。泉知其为法器。俾乞供五羊遇居士。愿施赀为祝发者。师以乞供畏嫌疑。固辞不可。因归供钟山。再入岭得度具戒。遍参宗师。尝居崇果山。为众辨浴。日诵金刚般若为常课。一日将濯足。诵至应生信心以此为实。内足汤器中。豁有省。即趋海会。见演道者。吐所悟。演颔之。容入其室。他日闻举狗子无佛性话。于是大彻。演喜以为类己。大观中。潭帅席公震。请出世开福。唱演公之道。湘潭之人敬慕之。师性简约。服用朴素。非丛林弘法之务。未尝以之介怀。颇提笠走街市。躬自乞食以养。众衲子争归之。法席遂为湖湘之冠。僧问。唯一坚密身。一切尘中现。提起坐具云。遮个尘。那个是坚密身。师云。放下著。进云。犹是学人疑处。师云。你疑处作么生。进云。适来问底。师云。不堪为种草。政和三年十一月四日。沐浴净发。五日小参别众。叙平生参学始末。期以七日示寂。祝依常僧例茶毗。以火馀盛之瓦碗。撒湘江水中。乃曰。出家佛子彻骨彻髓。华藏海中游戏自在。死生界内任性浮沈。是以俱尸城畔椁示双趺。熊耳峰前亲遗只履。祖祢不了。殃及儿孙。𦘕样起模。到于今日。又道吾紫磨全身。今日即有。明日即无。若道吾入涅槃。非吾弟子。若道吾不入涅槃。亦非吾弟子。尝此之际若相委悉。不唯穿却释迦老子鼻孔。亦乃知得山僧落处。其或未然。报慈恁么来。举世无相识。水月与空花。谁坚复谁实。住院经五年。都卢如顷刻。瑞云散尽春风生。走却文殊遇弥勒。喝一喝下座。持麈尾。圜视久之曰。谁堪付此者。既而曰。无如果藏主。遂以𢌿之。至七日。长沙之人。无幼艾相与赍持香花。侧塞于寺。师应接教诫遣之。而来者无已。及日暮。跏趺湛然而逝。阅岁六十一。坐二十一夏。火馀舍利。弟子不忍弃。塔于开福。又二十年。嗣法果禅师。徙塔福严之朱原。师出世才五年。而名满天下。丛林仰之。虽不克尽行其道。然宗风宏远云。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道宁。歙溪汪氏子。壮为道者。于崇果寺执浴。一日将濯足。偶诵金刚经。至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遂忘所知。忽垂足沸汤中。发明己见。后祝发蒋山。遍历丛林。参诸名宿。晚至白莲。闻五祖演禅师。小参举忠国师古佛净瓶。赵州狗子无佛性话。顿彻法源。大观中。潭帅席公震。请主开福。衲子景从。师行门卓立。名实相副。说法无蹊径。简要直捷。使闻者。人人自得。有古尊宿之风。政和三年。将化。示众曰。吾紫磨之身。今日即有。明日即无。若道吾入涅槃。非吾弟子。道吾不入涅槃。亦非吾弟子。于此检点得出。便知开福落处。其或未然。开福与么来。满世无相识。水月与空华。谁坚复谁实。住院经五年。都卢如顷刻。瑞云散尽春风生。失却文殊遇弥勒。言毕而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沧州无棣人,字端伯。登进士第。历成都路转运使,秩满复留,凡数岁,始还朝。哲宗时累迁御史中丞。董敦逸、黄庆基论苏轼托词命以毁先帝,苏辙以名器私所亲,皆以监司罢,之纯疏其诬罔,乃更黜之。以疾改工部尚书。后刘拯劾之纯阿附辙,出知单州。卒年七十五。全宋诗
李之纯,字端伯,沧州无棣(今山东无棣西北)人。神宗熙宁三年(一○七○)进士(民国《无棣县志》卷一○)。八年,为江西转运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九)。元丰二年(一○七九)始三任成都府路转运使(同上书卷三○○、三三○、三五○)。八年,知沧州(同上书卷三六三)。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知瀛州,俄改知成都府(同上书卷四○六)。还为御史中丞,以疾改工部尚书。绍圣中出知单州。卒,年七十五。《宋史》卷三四四有传。今录诗是首。全宋文·卷二三八八
李之纯,字端伯,沧州无棣(今山东无棣)人。登进士第。熙宁中为度支判官、江西转运副使,徙成都路转运使,凡七年乃还朝,为右司郎中,转太仆卿。元祐初,历知沧州、河北都转运使。二年,以宝文阁直学士知成都府。还为户部侍郎,三迁御史中丞。董敦逸等弹击苏轼、苏辙,之纯疏其诬罔。改工部尚书。绍圣中,刘拯劾其阿附辙,出知单州。卒,年七十五。《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寿州人,字望之。吕公弼从孙。以荫入官。神宗熙宁初权户部判官,为王安石所用,命提举市易务。后为吏部郎中、光禄卿,以言者交论市易之患,被削三秩,黜知淮阳军。哲宗绍圣中擢户部侍郎,知开封府、怀州。徽宗时责郢州安置。卒年七十七。全宋诗
吕嘉问,字望之,寿州(今安徽凤台)人。以荫补官。神宗熙宁四年(一○七一)权户部判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七),依附王安石。七年,出知常州。八年,安石复相,入为检正中书户房公事。十年,安石罢,出知江宁府。元丰元年(一○七八)被劾营缮越法,徙润州。三年,降知临江军(同上书卷三○二)。久之,入为吏部郎中、光禄卿。哲宗元祐元年二○八六),黜知淮阳军(同上书卷三六四)。后历知州府。徽宗大观元年(一一○七),坐知成都府不能律身奉法,贬安化军节度副使,郢州安置(《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一五)。卒,年七十七。《宋史》卷三五五有传。全宋文·卷二○一四
吕嘉问,字望之,公弼从孙,寿州(治今安徽寿县)人。以荫入官。熙宁初,条例司引为属官,权户部判官,管诸司库务,行连灶法于酒坊,岁省薪钱十六万缗。提举京城市易务。七年,出知常州。八年,王安石复相,召检正中书户房。安石再罢,出知江宁府,徙润州。久之,入为吏部郎中、光禄卿。以言者论市易之患,削三秩,黜知淮阳军。绍圣中,擢宝文阁待制、户部侍郎,加直学士,知开封府。元符二年,坐荐邹浩,罢知怀州。徽宗时分司南京,光州居位,郢州安置,不久复起。以龙图阁学士、太中大夫卒,年七十七。《宋史》卷三五五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孔舜亮,字君亮,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孔子四十六代孙。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以中散大夫致仕,封柱国、会稽县开国伯。事见《阙里志》卷二。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六四七
张升卿,字公翊,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宗古子。元丰初为利州路转运判官,坐茶税不实勒停。元祐元年官通直郎,二年为广东经略司转运判官,元祐六年六月,由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知宿州。见苏颂《张君(挺卿)墓志铭》(《苏魏公集》卷五八),《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六之三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九、三七九、四○○、四五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应天府宋城人,字仲至。王洙子。清亮有志操,欧阳修器重其文。以荫入官,文彦博荐试学士院,赐进士及第。历陕西转运副使,哲宗时曾奉使高丽。领开封,改集贤殿修撰、知和州,徙饶州,斥提举太平观。徽宗立,复待制、知成德军。卒年六十七。平生为文至多,所交尽名士。性嗜古,藏书数万卷,手自校正,世称善本。有《广讽味集》。全宋诗
王钦臣,字仲至,宋城(今河南商丘南)人,洙子。文彦博荐试学士院。神宗熙宁三年(一○七○),赐进士及第。元丰六年(一○八三),为陕西转运副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二)。哲宗元祐初为工部员外郎。奉使高丽,还,进太仆少卿,迁秘书监。代钱协为开封尹,改集贤修撰,知和州,徙饶州,斥提举太平观。徽宗立,知成德军。卒,年六十七。有《广讽味集》五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已佚。事见《宋史》卷二九四《王洙传》。今录诗十三首。全宋文·卷一五八〇
王钦臣,字仲至,应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王洙之子。以父荫为大理寺丞,熙宁三年文彦博荐试学士院,赐进士及第。任开封府判官,徙群牧判官。元丰中,历熙河路转运使、陕西转运副使。元祐初,为工部郎中、直秘阁,进太仆少卿,迁秘书监。六年,擢工部侍郎,权吏部侍郎。绍圣元年降知庐州,徙饶州,入元祐党籍,四年斥提举江州太平观。徽宗立,复待制,起知颍昌府。卒年六十七。钦臣生平为文至多,家藏书数万卷。其事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三、二六七、三二〇、三三二、三八七、四〇四、四一五、四六六、四六八、四八四,《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一六、选举九之三、选举三三之二一,《北宋经抚年表》卷二、四,《宋元学案》卷九六,《宋史》卷二九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州浦城人,字伯修,号闲乐。神宗熙宁间进士。知临安县。为监察御史,上言时政,帝善其言。以反对进士习律,出知宿迁县。哲宗元祐初,用苏轼荐,为秘书省校书郎。徽宗立,拜殿中侍御史,上疏为司马光讼冤,又论蔡京等为国之深患,请逐之于外。出知颍、庐、滑三州。坐党籍,监衡州酒税,又削官置郴州。与陈瓘齐名,时号“二陈”。有文集。全宋诗
陈师锡,字伯脩,时称閒乐先生(《庄简集》卷一六《閒乐先生奏议序》),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神宗熙宁九年(一○七六)进士(民国《建阳县志》卷七)。知临安县,为监察御史。哲宗元祐初,为秘书省校书郎,加秘阁校理,提点开封县镇。罢知解州,历知宣州,苏州。徽宗立,召拜殿中侍御史,俄出知颍、庐、滑三州。坐党论,监衡州酒,又削籍安置郴州。卒年六十九。《宋史》卷三四六有传。全宋文·卷二○三一
陈师锡,字伯修,建州建阳(今福建建阳)人。熙宁进士。调昭庆军掌书记,郡守苏轼器之,倚以为政。知临安县,为监察御史。出知宿迁县。元祐初,以苏轼荐,入为秘书省校书郎,迁工部员外郎,加秘阁校理,提点开封县镇,罢知解州。以考功员外郎知宣州、苏州。徽宗立,召拜殿中侍御史,改考功郎中,出知颍、庐、滑三州。坐党论,监衡州酒,又削官置郴州,卒,年六十九。《宋史》卷三四六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