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展宽(展寬)
(1).犹拓宽,扩展。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并展宽 兰州 城,令据山临 河 。”
(2).犹开阔。 茅盾 《船上》:“远处,江身展宽而且靠左手有一股急水的地方,斜射的阳光幻成了万点金星。”
分類:开阔扩展
《漢語大詞典》:洒豁
开阔。 清 褚人穫 《坚瓠馀集·洞口先生》:“﹝ 杨六 ﹞登岸到山,见奇花珍果,异香错落,全不似尘世, 杨 顿觉心意洒豁,便欲依止。”
分類:开阔
《漢語大詞典》:散阔(散闊)
(1).开阔。 宋 叶适 《齐云楼》诗:“闉闍虽散阔,栏槛皆堪记。”
(2).迂阔。 宋 叶适 《张令人墓志铭》:“至於儒者之意,散阔而不续,高远而难攀。”
分類:开阔迂阔
《漢語大詞典》:寥窙
开阔。 晋 陆云 《晋故豫章内史夏府君诔》:“蔼矣轜轩,脱驾窀穸,背荣孤世,寧神大漠,丘陵竦廕,閤闥寥窙。”
分類:开阔
《漢語大詞典》:鸿廓(鴻廓)
开阔;伟大。 明 张居正 《赠霁翁尊师吴老先生督学山东序》:“及奉教於二先生久,则见其行谊卓犖,有瑰瑋鸿廓之观,盖私心幸庆之焉。”
分類:开阔伟大
《漢語大詞典》:豃朗
开阔。 清 张九钺 《乾溪洞记》:“行十餘里,忽豃朗容万人。”
分類:开阔
《國語辭典》:浩浩  拼音:hào hào
1.水流盛大的样子。《楚辞。屈原。九章。怀沙》:「浩浩沅湘分流汩兮,脩路幽蔽道远忽兮。」南朝宋。鲍照梦归乡〉诗:「白水漫浩浩,高山壮巍巍。」
2.广大的样子。《礼记。中庸》:「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文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3.风势强劲的样子。汉。蔡琰〈胡笳十八拍〉诗:「鞞鼓喧兮从夜达,胡风浩浩兮暗塞营。」元。曹伯启 九日省舅氏郭西独行因书所见诗五首之三:「浩浩阴风酿宿霾,道边佛刹记曾来。」
4.声音洪大或喧杂。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仰望瀑布,作三级倾泻于两山之间,飞琼溅雪,汹涌澎湃,浩浩然声若奔雷。」
《國語辭典》:广大(廣大)  拼音:guǎng dà
1.宽广而大,指面积、空间而言。《礼记。中庸》:「今夫山,一拳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三光高而不可得亲,海广大无限界,故其乐同。」
2.范围、内容的广泛与博大。《易经。系辞下》:「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夫书记广大,衣被事体,笔劄杂名,古今多品。」
3.气度、胸襟的宽宏与开阔。《礼记。乐记》:「广大而静,疏达而信者,宜歌大雅。」宋。王安石〈上执政书〉:「怜其亲之欲而养之尽其性,以完朝廷宽裕广大之政。」
4.扩张、扩大。汉。晁错 言守边备塞务农力本当世急务二事:「其起兵而攻胡粤者,非以卫边地而救民死也,贪戾而欲广大也。」
《國語辭典》:豁然  拼音:huò rán
1.开阔的样子。唐。刘长卿〈登东海龙兴寺高顶望海简演公诗:「豁然万里馀,独为百川雄。」
2.觉悟的样子。《晋书。卷四三。乐广传》:「客豁然意解,沉痾顿愈。」
3.畅达的样子。如:「豁然贯穿」。
《國語辭典》:苍莽(蒼莽)  拼音:cāng mǎng
郊野景色看不清的样子。《聊斋志异。卷三。夜叉国》:「开眼至一处,深山苍莽。」
《漢語大詞典》:清旷(清曠)
(1).清朗开阔。后汉书·仲长统传:“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唐 权德舆 《晚渡扬子江却寄江南亲故》诗:“胸中千万虑,对此一清旷。” 清 蒋士铨 《第二碑·题坊》:“表幽贞,留私葬,扫除芜秽还清旷。” 冰心 《南归》:“草树葱笼,地方清旷,同公园一般。”
(2).清明旷达。 南朝 梁 沈约 《报博士刘杳书》:“犹復少存閒远,徵怀清旷。” 宋 林逋 《和运使陈学士游灵隐寺寓怀》:“泓澄冷泉色,写我清旷心。”《宋史·文苑传四·苏舜钦》:“耳目清旷,不设机关以待人,心安閒而体舒放。”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三:“ 芜湖 令 陈岸亭 湛深禪理,诗故清旷。”
《國語辭典》:大度  拼音:dà dù
形容人度量宏远。《文选。潘岳。西征赋》:「观夫汉高之兴也,非徒聪明神武,豁达大度而已也。」
《國語辭典》:旷然(曠然)  拼音:kuàng rán
1.旷达无累。《淮南子。泰族》:「见日月光,旷然而乐。」《文选。嵇康。养生论》:「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
2.豁然通晓。《后汉书。卷二九。申屠刚传》:「此天所以遣告王者,欲令失道之君,旷然觉悟。」
3.广大开阔。《文选。王粲。从军诗五首之五》:「朝入谯郡界,旷然消人忧。」
《國語辭典》:洞达(洞達)  拼音:dòng dá
通晓、明白。汉。王充《论衡。知实》:「孔子见窍睹微,思虑洞达,材智兼倍,强力不倦,超踰伦等!」
《國語辭典》:轩豁(軒豁)  拼音:xuān huò
1.开朗。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一下。闽游日记》:「门在山坳间,不甚轩豁。」《聊斋志异。卷二。红玉》:「卫知生望族,又见仪采轩豁,心许之。」
2.形容声势浩大。《醉醒石》第八回:「打了个钦差金字牌,中书科不轩豁,倒打锦衣卫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