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8
词典
2
分类词汇
14
佛典
2
分类词汇
开精
开觉
豁然
心开
觉性
廓尔
狐禅
野狐禅
开警
开内
妙键
开伏
公案比语
一切现成
《漢語大詞典》:
开精(開精)
开窍;开悟。 汉
王充
《
论衡·实知
》
:“天下之事,世间之物,可思而知,愚夫能开精;不可思而知,上圣不能省。”
分類:
开窍
开悟
《漢語大詞典》:
开觉(開覺)
开悟;觉醒。 明
徐复祚
《一文钱》
第四出:“贫僧特为救度 卢至 而来,奈彼昏迷,一时点化不转,只得显些神通,使其渐渐开觉。”
分類:
开悟
觉醒
《國語辭典》:
豁然
拼音:
huò rán
1.开阔的样子。唐。刘长卿〈登东海龙兴寺高顶望海简演公诗:「豁然万里馀,独为百川雄。」
2.觉悟的样子。《晋书。卷四三。乐广传》:「客豁然意解,沉痾顿愈。」
3.畅达的样子。如:「豁然贯穿」。
分類:
豁然
象声词
开阔
坦荡
倏忽
开悟
开阔貌
开貌
拘束
顿然
开朗
《漢語大詞典》:
心开(心開)
谓心灵开悟。
《
汉书·酷吏传·王温舒
》
:“为人少文,居它惛惛不辩,至於中尉则心开。”
《
明史·孙承宗传
》
:“帝每听 承宗 讲,輒曰:‘心开。’”
分類:
心灵
开悟
《漢語大詞典》:
觉性(覺性)
佛教语。谓能断离一切迷惘而开悟真理的本性。 南朝 梁 沈积
《梁武帝〈立神明成佛义记〉序》
:“莫能精求,互起偏执,乃使天然觉性自没。” 宋
秦观
《录龙井辩才事》
:“讼既往过愆,反本来清浄觉性。” 宋
储泳
《祛疑说》
:“人惟一觉性耳。觉之一字,可以断疑情,祛邪妄。”
分類:
佛教语
能断
迷惘
开悟
真理
《漢語大詞典》:
廓尔(廓爾)
(1).开悟貌。觉悟貌。
《文选·曹植〈七启〉》
:“今予廓尔,身轻若飞。愿反初服,从子而归。” 张铣 注:“廓尔,开悟貌。”
(2).空阔貌。 唐
寒山
《诗》
之二二八:“性月澄澄朗,廓尔照无边。”
分類:
空阔
开悟
觉悟
《漢語大詞典》:
狐禅(狐禪)
禅门指妄称开悟、流入邪僻者。后亦泛指异端邪说。 清 陈守诒
《〈香祖楼〉后序》
:“説理者落於腐障,掩耳思逃;醒世者堕入狐禪,游谈惹厌。”参见“ 野狐禪 ”。
分類:
禅门
妄称
开悟
邪僻
异端邪说
《國語辭典》:
野狐禅(野狐禪)
拼音:
yě hú chán
佛教用语。指错解的佛法。由错解佛法将堕「野狐身」的典故演变而来,见《五灯会元。卷三。百丈怀海禅师》。宋。苏轼〈常州太平寺法华院薝卜亭醉题〉诗:「何似东坡铁柱杖,一时惊起野狐禅。」后泛指胡说八道,邪道异端。《儒林外史》第一一回:「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甚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
分類:
禅宗
外道
异端
妄称
开悟
邪僻
讥刺
刺语
《國語辭典》:
野狐禅(野狐禪)
拼音:
yě hú chán
佛教用语。指错解的佛法。由错解佛法将堕「野狐身」的典故演变而来,见《五灯会元。卷三。百丈怀海禅师》。宋。苏轼〈常州太平寺法华院薝卜亭醉题〉诗:「何似东坡铁柱杖,一时惊起野狐禅。」后泛指胡说八道,邪道异端。《儒林外史》第一一回:「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甚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
分類:
禅宗
外道
异端
妄称
开悟
邪僻
讥刺
刺语
《漢語大詞典》:
开警(開警)
(1).开悟警戒。 隋炀帝
《宝台经藏愿文》
:“人能弘法,非道弘人。恕己深恩,即是自为。今陈此意,乃似执著。若不开警,则不深固。” 宋
魏了翁
《跋陈了斋责沉》
:“又以理之最切近者开警后学。”
(2).聪明敏锐。 宋
陈亮
《送诸生赴补序》
:“谓 卢子 曰:‘子以通爽往。’谓 陈子 曰:‘子以惇谨往。’谓 何子 曰:‘子以开警往。此子之资而非学也,求学於夫子而不子告者,他日吾将问之。’”
分類:
聪明
开悟
明敏
敏锐
警戒
《漢語大詞典》:
开内(開内)
亦作“ 开纳 ”。 使开悟接受。
《
荀子·荣辱
》
:“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见之耳……君子非得埶以临之,则无由得开内焉。” 汉
刘向
《
列女传·鲁季敬姜
》
:“推而往引而来者,综也。综可以为开内之师主。”
《
新唐书·段平仲传
》
:“羣臣畏帝苛察,无敢言。 平仲 常曰:‘上聪明神武,但臣下畏怯,自为循默耳。使我一日得召见,宜大有开纳。’”
分類:
开悟
接受
《漢語大詞典》:
妙键(妙鍵)
神妙的关键,指佛理开悟之机。 唐
苏味道
《和武三思於中天寺寻复礼上人之作》
:“五行幽机畅,三蕃妙键开。”
分類:
神妙
关键
佛理
开悟
《漢語大詞典》:
开伏(開伏)
开悟心服。
《
魏书·任城王澄传
》
:“众闻迁詔,莫不惊骇。 澄 援引今古,徐以晓之,众乃开伏。”
《
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十一年
》
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 澄 援引晓喻以发其蒙,莫不厌伏也。”
分類:
开悟
心服
《国语辞典》:
公案比语(公案比语)
拼音:
gōng àn bǐ yǔ
以古代禅师开悟的故事、非逻辑的言行,作为参禅时思惟的内容。这类的故事或言行,称为「公案」。因公案的深旨,意恒在言外,故称比语。《西游记》第二回:「祖师复登宝座,与众说法。谈的是公案比语,论的是外像包皮。」
分类:
禅师
开悟
逻辑
言行
《国语辞典》:
一切现成(一切现成)
拼音:
yī qiè xiàn chéng
中国襌宗法眼宗的基本思想。指一个开悟者处处都是襌,因为真理本来存在,开悟者可随属领略,不必妄自造作。《大慧普觉襌师语录》卷一三:「奉劝诸人,退步自看,一切现成。」
分类:
中国
宗法
思想
开悟
处处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