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启乞(啟乞)  拼音:qǐ qǐ
请求、索取。《南史。卷五。齐废帝东昏侯本纪》:「富人悉诬为罪,田宅赀财,莫不启乞。」
《國語辭典》:收口  拼音:shōu kǒu
1.疮口、伤口瘉合。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三折:「俺汉王本为足上箭疮未曾收口,要洗得乾净,好贴膏药。」
2.缝纫或编织衣物时,将袖子、领子、袋子或腰身部分的周边密接合拢起来。
3.船只停泊于港口。《野叟曝言》第三一回:「岂知船到镇江,正要收口,忽然大风打在金山脚下,船在石上碰破。」
《漢語大詞典》:羞口
不好意思开口。红楼梦第七二回:“一则 贾环 羞口难开,二则 贾环 也不在意。” 杨朔 《春子姑娘》:“他真想和他交个朋友,可又有点羞口。”
《漢語大詞典》:渣口
高炉(或鼓风炉)上能使熔融炉渣流出的一个开口,位于熔融金属排放口上
冶金炉背后的排渣孔
《國語辭典》:贲门(賁門)  拼音:bēn mén
胃与食道相连的部分,为胃上端的开口。食道中的食物通过贲门进入胃内。脊椎动物的胃,概具上下二门;上门与食道相接,称为「贲门」;下门通于肠管,称为「幽门」。也作「喷门」。
《漢語大詞典》:合元音
旧时语音学上指开口度较小,发音时舌位比较高的几个元音。
《國語辭典》:发话(發話)  拼音:fā huà
1.开口说话。《水浒传》第三三回:「花荣上了马,绰鎗在手,口里发话道……。」《文明小史》第一二回:「幸亏孔君明生有强性……听了此言不以为然,便发话道……。」
2.气冲冲的说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吴氏倍加扫兴,忿怒不已,眼不交睫,直到天明。见了达生,不觉发话道……。」
《漢語大詞典》:错口(錯口)
开口,说话。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俺捺拨那 孟姜女 ,之乎者也,人前卖弄能言语,俺错口儿又不曾还一句。”梨园戏《陈三五娘》第六场:“人家是错口漫谈,你却把它当真。”
分類:开口
《國語辭典》:搭膊  拼音:dā bó
1.一种长形布袋。参见「搭连」条。《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却见一个后生,头戴万头巾,身穿直缝宽衫,背上驮了一个搭膊,里面却是铜钱。」《水浒传》第二六回:「叫士兵解搭膊来,背接绑了这老狗,捲了口词,藏在怀里。」
2.背褡、背心。元。李文蔚《燕青博鱼。楔子》:「则我这白毡帽半抢风,则我这破搭膊,落可的权遮雨,谁会住半霎儿程途。」
《漢語大詞典》:措口
措词,开口。 金 王若虚 《〈孟子〉辨惑》:“ 张九成 最号深知者……对 齐宣 、 汤 、 武 之问,辨 任 人食色之惑,皆置而不能措口。呜乎? 孟 之意难明如此乎!”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一:“ 余栋 父丧未葬,若隐忍行走,则讲书至‘宰我问三年’章,何以措口于天下?”
分類:措词开口
《国语辞典》:动嘴(动嘴)  拼音:dòng zuǐ
开口说话。如:「凡事讲求实践,不要只是动嘴,流为空谈。」
《漢語大詞典》:马包(馬包)
一种中间开口,两旁可以装塞钱物的长布袋。可以横置马、驴等背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九回:“好在我行李无多,把衣箱寄在 杏农 那里,只带了一个马包,跨驴而行。”
《漢語大詞典》:毛连(毛連)
毛织的长口袋,形似褡裢,中间开口,两端可装贮钱物。 宋 洪皓 《松漠记闻》卷上:“﹝ 回鶻 ﹞多为商贾於 燕 ,载以橐它。过 夏 地, 夏 人率十而指一,必得其最上品者。贾人苦之,后以物美恶杂贮毛连中。”原注:“毛连以羊毛缉之,单其中,两头为袋,以毛绳或线封之。有甚麄者;有间以杂色毛者,则轻细。” 赵树理 《邪不压正》:“她丈夫解开毛连口,给 狗狗 取花生。”
《漢語大詞典》:撩牙
即獠牙。外露的长牙。撩,同“ 獠 ”。 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三折:“我想他这两对撩牙,略鬭一鬭,我这身子就做芝蔴糖了。”
犹启齿,开口。 明 屠隆 《昙花记·仙佛同途》:“待 木公 到来,善巧方便,祖师无恡撩牙,艺压当行,弟子不须开口。”
《漢語大詞典》:让口(讓口)
谓互相推让而不敢贸然开口。 宋 王安石 《估玉》诗:“发视紺碧光属联,詔问与价当几千。众工让口无敢先,嗟我岂识厖与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