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延迟线
在电路中将电信号延迟一定时间再输出的器件。对模拟信号一般用电感和电容组成或直接用同轴电缆和螺旋线;数字信号还用电荷耦合器件或声表面波器件。延迟时间约为10-9~10-5秒。广泛用于雷达、通信、计算机、彩色电视及测量仪器(如示波器)中。
《分类字锦》:延川石液
梦溪笔谈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裛之乃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
分类:
《國語辭典》:延地里(延地裡)  拼音:yán dì lǐ
到处、随处。《西游记》第七七回:「你这呆子口敞,延地里就对人说,我们是爬墙头的和尚了。」
分類:到处
《分类字锦》:延覆冕上
见上注
分类:
《國語辭典》:延搁(延擱)  拼音:yán gē
延宕搁置。如:「此事务必速办,切勿延搁。」
《漢語大詞典》:延候
迎接。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闻余游 罗浮 归,乞假到 鼎湖 延候。”
分類:迎接
《国语辞典》:延会(延会)  拼音:yán huì
因出席者不足法定人数或别的缘故而延缓会议日期。
《漢語大詞典》:延津宝剑(延津寶劍)
见“ 延津剑 ”。
《漢語大詞典》:延津剑(延津劍)
亦称“ 延津宝剑 ”。 指 龙泉 、 太阿 两剑。 明 陈所闻 《金落索·代王皖城答》曲:“遭逢不让 延津 剑,弃掷休如緑綺絃。” 明 张凤翼 《红拂记·奇逢旧侣》:“ 延津 宝剑看重会, 合浦 明珠喜再逢。”参见“ 延平津 ”。
分類:龙泉太阿
《漢語大詞典》:延津剑合(延津劍合)
指 晋 时 龙泉 、 太阿 两剑在 延津 会合的故事。后以“延津剑合”或“延津之合”比喻因缘会合。二刻拍案惊奇卷三:“方知两剑分而復合,以此变化而去也。至今人説因缘凑巧,多用‘延津剑合’故事。” 清 余怀 板桥杂记·轶事:“扫眉才子,慧业文人,时节因缘,不得不为‘延津之合’矣。”参见“ 延平津 ”。
《漢語大詞典》:延平津
古代津渡名。 晋 时属 延平县 (今 福建省 南平市 东南),故称。据《晋书·张华传》载, 丰城 令 雷焕 得 龙泉 、 太阿 两剑,以其一与 张华 。后 华 被诛,剑即失其所在。 雷焕 死,其子持剑行经 延平津 ,剑忽跃出堕水。使人入水取之,但见两龙蟠萦,波浪惊沸。剑亦从此亡去。 唐 黄滔 《浙幕李端公泛建溪》诗:“更爱 延平津 上过,一双神剑是龙鳞。” 金 元好问 《换得云台帖喜而赋诗》:“世间曾有 华陀 帖,神物已化 延平津 。”参见“ 延津 ”。
《漢語大詞典》:延津之合
见“ 延津剑合 ”。
《漢語大詞典》:延津剑合(延津劍合)
指 晋 时 龙泉 、 太阿 两剑在 延津 会合的故事。后以“延津剑合”或“延津之合”比喻因缘会合。二刻拍案惊奇卷三:“方知两剑分而復合,以此变化而去也。至今人説因缘凑巧,多用‘延津剑合’故事。” 清 余怀 板桥杂记·轶事:“扫眉才子,慧业文人,时节因缘,不得不为‘延津之合’矣。”参见“ 延平津 ”。
《國語辭典》:延颈举踵(延頸舉踵)  拼音:yán jǐng jǔ zhǒng
伸长脖子,踮起脚跟。形容殷切盼望的样子。《庄子。胠箧》:「今遂至使民延颈举踵曰:『某所有贤者,赢粮而趣之。』」《吕氏春秋。慎大览。顺说》:「孔丘、墨翟无地为君,无官为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颈举踵而愿安利之。」也作「延颈企踵」。
《漢語大詞典》:延颈跂踵(延頸跂踵)
见“ 延颈企踵 ”。
《國語辭典》:延颈企踵(延頸企踵)  拼音:yán jǐng qì zhǒng
伸长脖子,踮起脚跟。形容热切期望的样子。《汉书。卷七八。萧望之传》:「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效,以辅高明。」《文选。扬雄。剧秦美新》:「海外遐方,信延颈企踵,回面内向,喁喁如也。」也作「延颈举踵」。
《國語辭典》:延颈企踵(延頸企踵)  拼音:yán jǐng qì zhǒng
伸长脖子,踮起脚跟。形容热切期望的样子。《汉书。卷七八。萧望之传》:「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效,以辅高明。」《文选。扬雄。剧秦美新》:「海外遐方,信延颈企踵,回面内向,喁喁如也。」也作「延颈举踵」。
《分类字锦》:延颈愿交(延颈愿交)
汉书游侠传朱家既阴脱季布之厄及布尊贵终身不见自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
分类:
《漢語大詞典》:延陵季子
指 春秋 时 吴 公子 季札 。相传 吴王 寿梦 有四子: 诸樊 (或称 谒 )、 馀祭 、 馀眛 (一作 夷昧 )、 季札 。 季札 贤, 寿梦 欲废长立少。 季札 让不可。 寿梦 卒, 诸樊 立,与 馀祭 、 馀眜 相约,传弟而不传子,弟兄迭为君,欲终致国于 季札 。 季札 离国赴 延陵 (一说封于 延陵 ),终身不入 吴 国,故世称 延陵季子 。事见《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史记·吴太伯世家礼记·檀弓下:“ 延陵季子 , 吴 之习於礼者也。”亦称“ 延陵子 ”。 三国 魏 曹植 《赠丁仪》:“思慕 延陵子 ,宝劒非所惜。” 晋 陆机 《吴趋行》:“穆穆 延陵子 ,灼灼光诸华。”参见“ 延陵 ”。
《國語辭典》:延陵  拼音:yán líng
1.地名:(1)春秋吴邑,在今江苏省武进县地。为季札封地。(2)今陕西省咸阳县西北,汉成帝的墓地在此。
2.复姓。如南朝宋有延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