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廋词(廋詞)
廋辞。太平广记卷一七四引《嘉话录·权德舆》:“或曰:廋词何也?曰:隐语耳。”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隐语:“古之所谓廋词,即今之隐语,而俗所谓谜。” 朱自清 《陶诗的深度》:“《述酒》诗‘廋词’太多。”
分類:廋辞
《漢語大詞典》:廋语(廋語)
廋辞。新五代史·汉臣传·李业:“帝方与 业 及 聂文进 、 后赞 、 郭允明 等狎昵,多为廋语相誚戏。”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有为爬痒廋语者:‘上些上些,下些下些,不是不是,正是正是。’”
分類:廋辞
《漢語大詞典》:廋文
廋辞。新唐书·王鎔传:“﹝道士﹞答曰‘公三十年后,当有二王。’已而 廷凑 立十三年死,盖廋文也。” 宋 叶适 《送蔡子重》诗:“廋文露巧众术同,一心之纯天与通。”
分類:廋辞
《漢語大詞典》:隐句(隱句)
不直述本意而借它辞暗示的话。一称廋辞。 明 杨慎 升庵诗话·谢诗:“ 谢朓 《酬王晋安》诗:‘南中荣橘柚,寧知鸿鴈飞。’后人不解此句之妙。 晋安 即 闽泉州 也。‘南中荣橘柚’,即谚云‘树蛮不落叶’也。‘寧知鸿鴈飞’,即谚云‘鴈飞不到处’也。树不凋,鴈不到,本是瘴乡,乃以美言之。此是隐句之妙。”参见“ 廋辞 ”。
《國語辭典》:廋辞(廋辭)  拼音:sōu cí
隐语。《国语。晋语五》:「有秦客廋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也。」也作「廋语」。
《漢語大詞典》:隐官(隱官)
专说隐语廋辞以供皇帝取乐的人。 汉 刘向 说苑·正谏:“ 平公 问於隐官曰:‘占之为何?’隐官皆曰:‘不知。’”参见“ 隐士 ”。
《國語辭典》:隐士(隱士)  拼音:yǐn shì
隐居避世的人。《荀子。正论》:「天下无隐士、无遗善。」《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
《漢語大詞典》:测廋(測廋)
猜测谜语。廋,廋辞。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扬子:“《法言》十三篇,如评 子胥 曰卒眼之,评六国曰方肉、方木;问 餘 耳 曰光初;称 文帝 曰宫不女。全是割裂文义,测廋猜谜,读之欲呕。” 清 秦笃辉 《平书·人事上》:“ 杨脩 以好为幼妇,见忌于 曹瞒 ; 刘显 以贞与上人,遭斥于 梁武 。皆测廋之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