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81,分119页显示 上一页 62 63 64 65 66 68 69 70 71 下一页
化度寺碑
四度加行
四度行用
四度传授
末田底迦度龙罽宾国
末度迦
正行六度品
布萨犍度
尼犍度
皮革犍度
北度
巧度
必至灭度愿
衣犍度
佛类词典(续上)
化度化度寺碑
四度加行
四度行用
四度传授
末田底迦度龙罽宾国
末度迦
正行六度品
布萨犍度
尼犍度
皮革犍度
北度
巧度
必至灭度愿
衣犍度
化度
【佛学大辞典】
(术语)教化济度众生也。
(术语)教化济度众生也。
化度寺碑
【佛学大辞典】
(杂名)即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唐李百药制文。欧阳询所书。为率更得意之笔。所谓直木曲铁法也。其石宋时已亡。今所传拓本多翻刻者。
(杂名)即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唐李百药制文。欧阳询所书。为率更得意之笔。所谓直木曲铁法也。其石宋时已亡。今所传拓本多翻刻者。
四度加行
【佛学大辞典】
(名数)四度加行者,密法之传授,分为四番,复续之为一,皆传之法也。此事非上古之正规,乃末法之略式。四度者:一十八道,二胎藏,三金刚,四护摩也。论其次第,其初皆为十八道,其馀三度,次第不同。或依胎,金,护摩之次第,或依胎,护摩,金之次第,或依金,胎,护摩之次第,而授与之。授与四度加行,后有传法灌顶之授与。其日数,先就十八道而言,其为十八道禀受,于前行一百日间,使写十八道次第,已后,受者蒙次第之传授而谙诵之,又教以印结之方而谙练之,其间又一百日。最后之三七日乃为十八道之正行,其馀三度之传授,亦如此,各二百日,统合为八百日,由是传法灌顶之前行等,又二百日,前后共一千日,事乃毕。是乃四度加行创设当时诸流一般之通规也。其后阿阇梨简略日数,诸流均于百九十九日内满足四度。十八道前行五十日,其次一七日为十八道之正行,其次五十日为金之前行,次七日为金之正行,次五十日为胎之前行,次七日为胎之正行,次三七日为护磨之前行,次七日为护磨之正行,共经百九十九日也。更有减一度之行为三七日即满者。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密家传授十八道,金刚界,胎藏界。护摩等四法之四度修行也。(参见:四度加行本)
(名数)四度加行者,密法之传授,分为四番,复续之为一,皆传之法也。此事非上古之正规,乃末法之略式。四度者:一十八道,二胎藏,三金刚,四护摩也。论其次第,其初皆为十八道,其馀三度,次第不同。或依胎,金,护摩之次第,或依胎,护摩,金之次第,或依金,胎,护摩之次第,而授与之。授与四度加行,后有传法灌顶之授与。其日数,先就十八道而言,其为十八道禀受,于前行一百日间,使写十八道次第,已后,受者蒙次第之传授而谙诵之,又教以印结之方而谙练之,其间又一百日。最后之三七日乃为十八道之正行,其馀三度之传授,亦如此,各二百日,统合为八百日,由是传法灌顶之前行等,又二百日,前后共一千日,事乃毕。是乃四度加行创设当时诸流一般之通规也。其后阿阇梨简略日数,诸流均于百九十九日内满足四度。十八道前行五十日,其次一七日为十八道之正行,其次五十日为金之前行,次七日为金之正行,次五十日为胎之前行,次七日为胎之正行,次三七日为护磨之前行,次七日为护磨之正行,共经百九十九日也。更有减一度之行为三七日即满者。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密家传授十八道,金刚界,胎藏界。护摩等四法之四度修行也。(参见:四度加行本)
四度行用
【佛学大辞典】
(书名)记四度加行之次第者也。又名次第。
(书名)记四度加行之次第者也。又名次第。
四度传授
【佛学大辞典】
(杂语)四度加行之传授也。
(杂语)四度加行之传授也。
末田底迦度龙罽宾国
【佛学大辞典】
(故事)佛尝记曰:我涅槃之后,有末田底迦阿罗汉,于罽宾国安人弘扬佛法。如来寂灭后五十年,阿难弟子有末田底迦,闻佛记大喜,便来此国,宴坐大山岭,现大神变。龙见而深信问所须,阿罗汉曰:愿于地内得容膝地。龙王缩水奉施,罗汉以神通广身,龙王纵缩水,池空水尽。龙翻请地于阿罗汉,于此西北留一池。龙王曰:五百罗汉常受我供,欲至法尽,若法尽后,还以此国为居地。末田底迦许之。见阿育王经七,毗奈耶杂事四十,善见律六,西域记三。
(故事)佛尝记曰:我涅槃之后,有末田底迦阿罗汉,于罽宾国安人弘扬佛法。如来寂灭后五十年,阿难弟子有末田底迦,闻佛记大喜,便来此国,宴坐大山岭,现大神变。龙见而深信问所须,阿罗汉曰:愿于地内得容膝地。龙王缩水奉施,罗汉以神通广身,龙王纵缩水,池空水尽。龙翻请地于阿罗汉,于此西北留一池。龙王曰:五百罗汉常受我供,欲至法尽,若法尽后,还以此国为居地。末田底迦许之。见阿育王经七,毗奈耶杂事四十,善见律六,西域记三。
末度迦
【佛学大辞典】
(植物)Madhuka,果名。(参见:摩头)
(植物)Madhuka,果名。(参见:摩头)
正行六度品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观行位五品之一。(参见:五品)
【三藏法数】
正行六度者,谓圆观稍熟,事理将融。涉事不妨于理,在理不隔于事。自行化他,事理具足,观心无碍,转胜于前,是名正行六度品。经云:若人读诵,为他人说,复能清净持戒等。是也。
(术语)观行位五品之一。(参见:五品)
【三藏法数】
正行六度者,谓圆观稍熟,事理将融。涉事不妨于理,在理不隔于事。自行化他,事理具足,观心无碍,转胜于前,是名正行六度品。经云:若人读诵,为他人说,复能清净持戒等。是也。
五品
【佛学大辞典】
(名数)法华经分别功德品就如来灭后之弟子,说五品之功德。得此五品功德之位,圆教之八位,为第一之五品弟子位。同圆教之六即位,为观行即之位。天台大师,现登此位云:一、随喜品,闻实相之法而信解随喜者。经曰:「若闻是经而不毁訾,起随喜心,当知已为深心解相。」二、读诵品,更读诵法华而助观解者。经曰:「何况读诵受持之者。」三、说法品,自说内解而导利他人者。经曰:「如来灭后若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四、兼行六度品,兼修六度而助观心者。经曰:「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五、正行六度品,正行六度而自行化他,事理具足,观行转胜者。经曰:「复能清净持戒。(中略)利根智慧,能答问难。」见四教仪注下,三藏法数二十。
【佛学常见辞汇】
指圆教五品外凡位,即一、随喜品,闻实相之法,而信解随喜的人;二、读诵品,读诵法华,及诸大乘经,而助观解的人;三、讲说品,将所见解的佛法说出,以利益他人的人;四、兼行六度品,是兼修六度,以助观心的人;五、正行六度品,是正行六度,以自度度他,事理具足,观行转胜的人。十住以上,称为圣者,十住以下皆是凡夫,为别于十信内凡,故称外凡。
【三藏法数】
(出法华文句)
品者,次序之义。谓于圆教外凡位中而有浅深次序之别,故分五品也。(外凡者,因未登圣位,心居理外也。)
〔一、随喜品〕,随喜者,随他修善,喜他得成也。谓佛转法轮,众生得益,我助彼喜,是名随喜品。经云:若闻是经而不毁訾,起随喜心。是也。
〔二、读诵品〕,看文曰读,背文曰诵。谓内修圆观,更加读诵,如膏助火,心观益明,是名读诵品。经云:何况读诵受持之者。是也。
〔三、说法品〕(亦名解说品),说法者,宣传圣言也。谓由读诵故,内解转胜,而复外资讲说,导利于人,化功归己,心倍胜前,是名说法品。经云:若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是也。(化功归己者,谓以说法,广济于他,其功则归于己矣。)
〔四、兼行六度品〕,六度者,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也。谓前观心虽熟,未遑涉事。今正观稍明,旁兼利物。福德力故,倍增观心,是名兼行六度。经云: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等。是也。
〔五、正行六度品〕,正行六度者,谓圆观稍熟,事理将融。涉事不妨于理,在理不隔于事。自行化他,事理具足,观心无碍,转胜于前,是名正行六度品。经云:若人读诵,为他人说,复能清净持戒等。是也。
(名数)法华经分别功德品就如来灭后之弟子,说五品之功德。得此五品功德之位,圆教之八位,为第一之五品弟子位。同圆教之六即位,为观行即之位。天台大师,现登此位云:一、随喜品,闻实相之法而信解随喜者。经曰:「若闻是经而不毁訾,起随喜心,当知已为深心解相。」二、读诵品,更读诵法华而助观解者。经曰:「何况读诵受持之者。」三、说法品,自说内解而导利他人者。经曰:「如来灭后若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四、兼行六度品,兼修六度而助观心者。经曰:「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五、正行六度品,正行六度而自行化他,事理具足,观行转胜者。经曰:「复能清净持戒。(中略)利根智慧,能答问难。」见四教仪注下,三藏法数二十。
【佛学常见辞汇】
指圆教五品外凡位,即一、随喜品,闻实相之法,而信解随喜的人;二、读诵品,读诵法华,及诸大乘经,而助观解的人;三、讲说品,将所见解的佛法说出,以利益他人的人;四、兼行六度品,是兼修六度,以助观心的人;五、正行六度品,是正行六度,以自度度他,事理具足,观行转胜的人。十住以上,称为圣者,十住以下皆是凡夫,为别于十信内凡,故称外凡。
【三藏法数】
(出法华文句)
品者,次序之义。谓于圆教外凡位中而有浅深次序之别,故分五品也。(外凡者,因未登圣位,心居理外也。)
〔一、随喜品〕,随喜者,随他修善,喜他得成也。谓佛转法轮,众生得益,我助彼喜,是名随喜品。经云:若闻是经而不毁訾,起随喜心。是也。
〔二、读诵品〕,看文曰读,背文曰诵。谓内修圆观,更加读诵,如膏助火,心观益明,是名读诵品。经云:何况读诵受持之者。是也。
〔三、说法品〕(亦名解说品),说法者,宣传圣言也。谓由读诵故,内解转胜,而复外资讲说,导利于人,化功归己,心倍胜前,是名说法品。经云:若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是也。(化功归己者,谓以说法,广济于他,其功则归于己矣。)
〔四、兼行六度品〕,六度者,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也。谓前观心虽熟,未遑涉事。今正观稍明,旁兼利物。福德力故,倍增观心,是名兼行六度。经云: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等。是也。
〔五、正行六度品〕,正行六度者,谓圆观稍熟,事理将融。涉事不妨于理,在理不隔于事。自行化他,事理具足,观心无碍,转胜于前,是名正行六度品。经云:若人读诵,为他人说,复能清净持戒等。是也。
布萨犍度
【佛学大辞典】
(术语)Pos!adhakhan!d!a,犍度为篇聚之名,律中集布萨之法于一处,谓之布萨犍度。四分律二十犍度中谓之说戒犍度。说戒者就其作法而名,布萨者就其功能而名耳。
(术语)Pos!adhakhan!d!a,犍度为篇聚之名,律中集布萨之法于一处,谓之布萨犍度。四分律二十犍度中谓之说戒犍度。说戒者就其作法而名,布萨者就其功能而名耳。
尼犍度
【佛学大辞典】
(术语)Bhiks!un!i^-khan!d!a,四分律二十犍度之一。明比丘尼戒律之篇章名。犍度有聚之义,蕴之义。篇章之异名也。
(术语)Bhiks!un!i^-khan!d!a,四分律二十犍度之一。明比丘尼戒律之篇章名。犍度有聚之义,蕴之义。篇章之异名也。
皮革犍度
【佛学大辞典】
(术语)Carmavastuskhanda,四分律所说。二十犍度之一。明皮屐,皮卧具等之制戒者。
(术语)Carmavastuskhanda,四分律所说。二十犍度之一。明皮屐,皮卧具等之制戒者。
北度
【佛学大辞典】
(杂语)师居北位度弟子,弟子而北作礼,即师弟之礼,谓为北度。智者别传上曰:「导以律仪,摄以北度。」
(杂语)师居北位度弟子,弟子而北作礼,即师弟之礼,谓为北度。智者别传上曰:「导以律仪,摄以北度。」
巧度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小乘之观法,谓之拙度。故菩萨之观法。谓之巧度。度者梵语波罗蜜,渡生死之一切行法也。
(术语)小乘之观法,谓之拙度。故菩萨之观法。谓之巧度。度者梵语波罗蜜,渡生死之一切行法也。
必至灭度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弥陀四十八愿中之第十一愿,又名證大涅槃之愿。往生净土,即誓必到达涅槃之大果也。
(术语)弥陀四十八愿中之第十一愿,又名證大涅槃之愿。往生净土,即誓必到达涅槃之大果也。
衣犍度
【佛学大辞典】
(术语)犍度为梵语Khad!n!a,译曰蕴聚等。以名经论之篇章。四分律有二十犍度,说法衣之篇章,称为衣犍度。
(术语)犍度为梵语Khad!n!a,译曰蕴聚等。以名经论之篇章。四分律有二十犍度,说法衣之篇章,称为衣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