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度牒  拼音:dù dié
旧时官府发给合法出家人的證明文件。源于唐代,沿用到清代。上载僧尼的本籍、俗名、年龄、所属寺院、师名以及官署关系者的连署,僧尼以此牒为身分凭證,可免徭役。也称为「戒牒」。
《國語辭典》:五花度牒  拼音:wǔ huā dù dié
有多种官府签署花押的度牒。为旧时僧道出家的书面凭證。《水浒传》第四回:「我曾许下剃度一僧在寺里,已买下一道五花度牒在此。」
《國語辭典》:戒牒  拼音:jiè dié
僧尼受大戒的凭證,上载僧尼的本籍、俗名、年龄、所属寺院、师名等。源于唐代。也称为「度牒」。
《漢語大詞典》:衣单(衣單)
袈裟和度牒。儒林外史第三八回:“恶和尚听了,怀恨在心,也不辞老和尚,次日,收拾衣单去了。”
分類:袈裟度牒
《漢語大詞典》:僧牒
僧尼出家,由官府发给的作为凭证的度牒。有牒者得免地税、徭役。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大观四年:“五月,壬寅,停僧牒三年。”
《漢語大詞典》:童行
旧指出家入寺观尚未取得度牒的少年。宋史·食货志上六:“遗弃小儿,雇人乳养,仍听宫观寺院,养为童行。”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五:“忽有一人跃出,緇布衣,若僧寺童行状。”
《漢語大詞典》:符牒
(1).符移关牒等公文的统称。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择官:“比闻公等,听受辞讼,日有数百,此则读符牒不暇,安能助朕求贤哉?” 宋 叶适 《宋邹卿墓志铭》:“翁一生姓名不悬符牒,足趾不履官府。”
(2).官符和度牒。官府给予僧道的证明文件。 宋 苏轼 《赵清献公神道碑》:“ 剑州 民 李孝忠 集众二百餘人,私造符牒,度人为僧。” 清 顾炎武 《五台山记》:“ 縉 为宰相,给中书符牒,令 臺山 僧数十人分行郡县,聚徒讲説以求货利,於是此山名闻外夷。”
《國語辭典》:护身符(護身符)  拼音:hù shēn fú
1.道士或巫师所画的似字非字的图形,或念过咒的物品,据说佩带在身上,可以避邪消灾、保护生命。也称为「护符」。
2.比喻保护自己,使自己避免困难或被惩罚的人或物。《红楼梦》第七九回:「日日忙乱著,薛蟠娶过亲,自为得了护身符,自己身上分去责任,到底比这样安宁些。」《儿女英雄传》第一四回:「我同了玉格带上戴勤随缘儿,再带上十三妹那张弹弓,岂不是绝好的一道护身符么?」也称为「护符」。
《漢語大詞典》:祠部牒
祠部所颁发的度牒。 唐 宋 以来,祠部发给或售给出家人以凭证,可免地税及徭役。释氏要览卷上:“祠部牒:此牒自尚书省祠部司出,故称祠部。”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谲知·金还酒债》:“ 荆公 素喜 俞清老 。一日谓 荆公 曰:‘吾欲为浮屠,苦无祠部牒耳。’ 荆公 欣然为具僧资,约日祝髮。过期寂然。公问故, 清老 徐曰:‘吾思僧亦不易为,祠部牒金且送酒家还债。’公大笑。”
《漢語大詞典》:追牒
(1).免除官职的文书。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十:“ 陆经 、 庆历 中为馆职。一日,饮於 相国寺 僧 秘演 房,语笑方洽,有一人箕踞於旁,睥睨 经 曰:‘祸作矣,近在顷刻,能復饮乎?’……薄暮,饮罢上马,而追牒已俟於门, 陆 惶惧不知所为。”
(2).收缴度牒。 清 褚人穫 《坚瓠十集·僧奸判》:“爱卿着另配良人,姦僧宜追牒问罪。”
空名度牒
【佛学大辞典】
(故事)唐食货志曰:「肃宗至凤翔,明年郑叔清议以天下用度不充,诸道得召人纳钱给空名度僧道。」案此则空名度牒自唐肃宗始也。
度牒
【佛学大辞典】
(术语)许出家之公验也,又云祠部牒。以从尚书省之祠部司出之故也。编年通论十六曰:「天宝五年五月制,天下度僧尼,并令祠部给牒。今谓之祠部者,自是而始。」唐会要曰:「天宝六载,制僧尼道士令祠部给牒。」唐书食货志曰:「安禄山反,杨国忠遣御史崔众至太原纳钱,度僧尼道士。旬日,得百万缗。明年御史郑叔清与宰相裴冕又议度僧道收赀。」按此是鬻度牒之始。
【佛学常见辞汇】
出家受戒时所发给的戒牒,也就是受戒的證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