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度法
(1).制度与法令。管子·山权数:“君道,度法而已矣。” 马非百 新铨:“度即制度,法即法令。”
(2).丈量的标准。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三代皆授田百亩:“然则亩数之不同,何歟?曰:所谓异其名也。其名何以异?曰:以度法之各异也。”
(3).古天文学术语。推测躔度之术。新唐书·历志三上:“ 韩翊 以《乾象》朔分太弱,久当先天,乃先考朔分,而后覆求度法,故度餘之母烦矣。”
《国语辞典》:印度法系  拼音:yìn dù fǎ xì
世界主要法系之一。以婆罗门法的马努法典为最古老,又采用佛教的达摩法典,行于西元前二百年至西元一千年间,注重阶级制度,将国民分为僧侣、武士、庶民、奴隶四等。
《國語辭典》:节制(節制)  拼音:jié zhì
1.指挥管辖。《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自此郓、齐、曹……十四个州府,皆受朱全忠节制。」《西游记》第四○回:「你等既受他节制,常在他洞下,可知他是那里妖精,叫做甚么名字?」
2.限制不使过度。《老残游记二编》第八回:「若当真的漫无节制,虽然无罪,身体即要衰弱了。」
《國語辭典》:典章  拼音:diǎn zhāng
制度文物。《隋书。卷四九。牛弘传》:「牛弘笃好坟籍,学优而仕,有淡雅之风,怀旷远之度,采百王之损益,成一代之典章,汉之叔孙,不能尚也。」唐。韩愈 请复国子监生徒状:「国家典章,崇重庠序,近日趋竞,未复本源。」
《漢語大詞典》:制令
制度法令。文子·上义:“昔者 三皇 无制令而民从, 五帝 有制令而无刑罚。”左传·昭公元年:“举之表旗,而著之制令。” 杜预 注:“为诸侯作制度法令,使不得相侵犯。”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五:“时国禁书疏,非弔丧问疾,不得輒行尺牘,故 羲之 书首云死罪,是违制令故也。”
《国语辞典》:摄氏(摄氏)  拼音:shè shì
摄氏温标的简称,为瑞典人Celsius所制定的温度计刻度法,常用符号℃来表示。水在常压下的冰点定为0℃,沸点定为100℃。
《国语辞典》:累七斋(累七斋)  拼音:lěi qī zhāi
为死者举行的超度法事。当人死后第七日,作第一次法事,称作「头七」,下个第七日作第二次,直到第七个七日为止。也称为「斋七」、「做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