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97,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玉府
右府
府兵
六府
仙府
盟府
府寺
书府
柏府
府司
三府
府县
府公
东府
元府
《漢語大詞典》:玉府
(1).周礼官署名。掌管天子之金玉玩好、兵器等。周礼·天官·玉府:“玉府:掌王之金玉玩好兵器,凡良货贿之藏。共王之服玉、佩玉、珠玉。王齐则共食玉。” 贾公彦 疏:“玉府以玉为主,玉外所有美物,亦兼掌之。”
(2).泛指收藏宝物的府库。文献通考·征榷一:“凡屠者歛其皮角筋骨入於玉府。”
(3).指道观、仙府、仙宫。 唐 武平一 《奉和幸白鹿观应制》诗:“玉府凌三曜,金坛驻六龙。” 明 叶宪祖 《鸾鎞记·秉操》:“我本玉府仙姝,岂偶凡夫俗子。” 清 洪升 《长生殿·闻乐》:“早离却玉府清严,一任珮摇风影,衣动霞光,小步红云垫。”
(4).道家的藏书之所。后亦泛指书库。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赉看讲启》:“莫测天文,徒观玉府。”
(5).指高洁的襟怀。 唐 杜甫 《暮春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诗:“玉府标孤映,霜蹄去不疑。” 仇兆鳌 注:“此备言其道术过人。玉府,比其操洁;霜蹄,比其才敏。”
《漢語大詞典》:右府
宋 代枢密使和枢密院的别称。 宋 王安石 《参知政事欧阳修曾祖某赠某官制》:“图任以登於右府,褒嘉当及其前人。”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一:“ 徐 询以创置右府与揆路议政分合因革, 明清 即为考证以对……自 范觉明 为始,尔后悉兼右府矣。”宋史·沈括传:“此右府颁行之失,非卿察事机,必扰军政。”
《國語辭典》:府兵  拼音:fǔ bīng
古代一种兵制。始于西魏,北周、隋唐沿用。北周府兵是兵民分籍,由军人自相督率,隶属军府管辖,唐代则改为军民合一,军纳入户籍,隶属州县。府兵选自兵区家富而体健子弟,年二十当兵,年六十退役。不担任其他徭役,须自备粮食衣装。平时得农耕、教战,战时出征,尚须入京宿卫。《新唐书。卷五○。兵志》:「府兵之制,起自西魏、后周,而备于隋,唐兴因之。」
《漢語大詞典》:府兵制
起于 西魏 、行于 北周 和 隋 ,兴于 唐 初的一种兵制。 宇文泰 掌握 西魏 政权时所创立,其制为:置六军,合为百府,分属二十四军开府,选拔体力强者充府兵,另立户籍。 隋 代府兵户籍改属州县。 唐 初整顿成为兵农合一的军事制度。府兵终身服役,征发时自备兵器资粮,定期宿卫京师,戍守边境。自 唐高宗 时起因府兵负担过重等原因,渐见其弊,至 天宝 八年(公元749年)折冲府( 唐 代府兵制军府的总称)无兵可交,府兵制已名存实亡。参阅新唐书·兵志
《漢語大詞典》:六府
(1).古以水、火、金、木、土、穀为“六府”。左传·文公七年:“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穀,谓之六府。”《书·大禹谟》:“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 孔颖达 疏:“府者,藏财之处;六者,货财所聚,故称六府。”《魏书·高闾传》:“重光丽天,晨暉叠旦。六府孔修,三辰贞观。” 宋 王禹偁 《拟封田千秋为富民侯制》:“是故朝有八政,货食为先;世修六府,土穀在列。”
(2).上古六种税官之总称。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货,典司六职。” 郑玄 注:“府,主藏六物之税者,此亦 殷 时制也。”墨子·节葬下:“五官六府。” 孙诒让 间诂:“六府,古籍无明文。《曲礼》‘六府’, 郑 君以为 殷 制,则非 周 法。左传·文七年《大戴礼记·四代篇》并以水火金木土穀为六府,亦非官府。《汉书·食货志》説 太公 为 周 立九府圜法, 颜 注谓即《周官》大府、玉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金、职币等官。若然,天子有九府,六府或亦诸侯制与?” 清 高其倬 《蓟州新城》诗:“九门戒楼櫓,六府严关扃。”
(3).即六腑。庄子·列御寇:“穷有八极,达有三必,形有六府。” 成玄英 疏:“八极三必穷达,犹人身有六府也。” 南朝 宋 何承天 《雉子游原泽篇》诗:“冰炭结六府,忧虞缠胸襟。” 宋 梅尧臣 《樊推官劝予止酒》诗:“每饮輙呕泄,安得六府和?”
(4).指身体的外形。《金瓶梅词话》第二九回:“这位娘子,三停平等,一生衣禄无亏,六府丰隆,晚岁荣华定取。”
(5).文昌宫之六星。晋书·天文志上:“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天之六府也,主集计天道。”
(6).古乐章名。尚书大传卷一下:“歌《大化》《大训》《六府》《九原》,而 夏 道兴。” 郑玄 注:“四章皆歌 禹 之功。”
《國語辭典》:仙府  拼音:xiān fǔ
仙人居住的地方。唐。高适 玉真公主歌:「仙宫仙府有真仙,天宝天仙秘莫传。」
《國語辭典》:盟府  拼音:méng fǔ
保存盟约的地方。《左传。襄公十一年》:「夫赏国之典也,藏在盟府,不可废也,子其受之。」
《漢語大詞典》:府寺
(1).古代公卿的官舍。左传·隐公七年“ 戎 朝于 周 ,发币于公卿” 杜预 注:“朝而发币於公卿,如今计献诣公府卿寺。” 唐 孔颖达 疏:“朝於天子,献国之所,亦发陈财币於公卿之府寺……自 汉 以来,三公所居谓之府,九卿所居谓之寺。”
(2).泛指高级官员的府邸或官署。东观汉记·刘般传:“时五校尉官显职閒,府寺宽敞,舆服光丽。”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 鄴下 风俗,专以妇持门户,争讼曲直,造请逢迎,车乘填街衢,綺罗盈府寺。” 清 顾炎武 《京阙篇》诗:“山陵东掖近,府寺后湖清。”
《漢語大詞典》:书府(書府)
(1).收藏文书图籍的府库。 睡虎地 秦 墓竹简《内史杂》:“毋敢以火入臧府、书府中。”《书序》:“藏之书府,以待能者。” 宋 刘炜叔 《〈诚斋集〉序》:“搜访遗书,遂获羣书之未备者悉送上官,藏之书府云。”
(2).指中书省或秘书省。 唐 张九龄 《谢中书侍郎状》:“右臣谬跡书府,兼司纶翰。” 宋 苏轼 《谢卿材可直秘阁福建转运使》:“释此大邦,付之一路,仍进直於书府,俾增重於使权。”
《國語辭典》:柏府  拼音:bó fǔ
汉御史大夫府中多种植柏树,故称御史台为「柏府」。明。陈琏〈骢马赋〉:「柏府深严,兰台清閟。」也称为「柏台」、「柏台乌府」。
分類:御史
《國語辭典》:柏台(柏臺)  拼音:bó tái
1.汉御史大夫府中多种植柏树,故称御史台为「柏台」。也称为「柏府」、「柏台乌府」。
2.柏梁台的简称。参见「柏梁台」条。唐。李峤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诗:「今日联章处,犹疑上柏台。」
《漢語大詞典》:府司
犹官府。旧五代史·唐书·罗贯传:“及 贯 授命,持本朝事体,奉 全义 稍慢,部民为府司庇护者,必奏正之。”《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府司着令民间挨家呈报,如有隐匿,罪及邻里。”
分類:官府
《漢語大詞典》:三府
(1). 汉 制,三公皆可开府,因称三公为“三府”。后世因之。亦用以泛称国家最高行政长官。 汉 王符 潜夫论·班禄:“三府制法,未闻赦彼有罪,狱货惟宝者也。”后汉书·承宫传:“三府更辟,皆不应。” 李贤 注:“三府,谓太尉、司徒、司空府。” 唐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诗:“一丘无自逸,三府会招贤。” 清 顾炎武 《郡县论九》:“有学术才能而思自见于世者,其县令得而举之,三府得而辟之,其亦可以无失士矣。”
(2).通判的别称。官品低于知府、同知,故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这通判是个三府,所以他一个六品官,和四品的知府是平行的,拜会时只拿个晚生帖子。”
《骈字类编》:府县(府县)
唐 韦应物 赠王侍御 府县同趋昨日事,升沈不改故人情。
分类:府县
《漢語大詞典》:府公
(1).六朝时王府僚属称其主为府公; 唐 、 五代 时,官府幕僚沿旧习,称节度使、观察使为府公。晋书·贾充传:“果见 充 行至一府舍,侍卫甚盛。府公南面坐,声色甚厉。” 唐 刘禹锡 《送王司马之陕州》诗:“府公既有朝中旧,司马应容醉后狂。”
(2).泛称府、州级的长官。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二年:“﹝ 孙钦 ﹞往辞 承丕 , 承丕 邀与俱见府公。” 胡三省 注:“公者,人之尊称,一府之尊,故谓之府公。”参阅 清 梁章鉅 称谓录·总督
《漢語大詞典》:东府(東府)
(1). 东晋 、 南朝 都 建业 时丞相兼领 扬州 刺史的治所。故址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内。《文选·谢惠连〈祭古冢文〉》:“ 东府 掘城北壍,入丈餘,得古冢。” 李善 注引《丹阳记》:“ 东府城 ,西则 简文 会稽王 时第,东则 孝文 王道子 府。 道子 领 扬州 ,仍住先舍,故俗称 东府 。”宋书·武帝纪上:“公还 东府 ,大治水军。” 宋 王安石 《金陵怀古》诗之一:“ 东府 旧基留佛刹,《后庭》餘唱落船窗。” 元 戴良 《送钦上人》诗:“铁瓮缘 江 即 东府 ,璚花隔岸是 扬州 。”
(2). 唐 宋 时指丞相府。 唐 王勃 《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 高祖 勋逾黜 夏 ,业擅勘 黎 ,置酒醴於南宫,扬旌旆於东府。”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六:“ 永年 ( 王永年 )知 叔皮 ( 赵叔皮 )尝於上元夜微步游閭里,乃夜叩东府门告变云: 叔皮 乃弟 叔敖 私诣卜者,为已有天命,谋作乱。” 宋 陆游 《投梁参政》诗:“回首长安城,未忍便万里。袖诗叩东府,再拜求望履。”
《漢語大詞典》:元府
中医学名词,即汗毛孔。《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桂枝加附子汤方”集解引 柯琴 曰:“要之,发汗之剂,用桂枝不当,则阳陷於里者多;用麻黄不当,则阳亡於外者多。因桂枝汤有芍药而无麻黄,故虽汗大出而元府尚能自闭,多不致亡阳於外耳。”
分類:中医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