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五妃庙(五妃庙)  拼音:wǔ fēi miào
位于台南市中区五妃街一号的古迹。明永历三十七年(清康熙二十二年)郑成功手下主将刘国轩在澎湖为清兵所败,弃守降清。消息传来,明宁靖王朱术桂决定殉国,以保全志节,妻妾袁氏、王氏、郑秀姑、张梅姐、洪荷姐自缢而死,宁靖王将其亲葬于魁斗山(桂子山)后,次日亦自缢,与妻妾合葬一起。清乾隆十一年(西元一七四六年)台湾海防同知方邦基在他们墓前建庙,就称为「五妃庙」,借以供奉宁靖王与五妃的神位。庙后有冢,附近有一座公园,朱墙绿荫,古意盎然。现属一级古迹。
《国语辞典》:五脏庙(五脏庙)  拼音:wǔ zàng miào
指肚子。《醒世姻缘传》第七七回:「心里指望必定要留他吃这美味,五脏庙只是张了一个大口在那里专等。」
分类:肚子
《国语辞典》:仙公庙(仙公庙)  拼音:xiān gōng miào
道教奉祀纯阳祖师吕洞宾的观宇。有位于台北木栅指南山上的仙公庙。参见「指南宫」条。
《国语辞典》:三义庙(三义庙)  拼音:sān yì miào
汉末,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于桃树下结为兄弟,誓同生死,并合力建立了蜀汉。后人为三人立庙,称为「三义庙」。
《漢語大詞典》:赶庙会
到庙会上去买卖货物或游玩。
《漢語大詞典》:俘庙(俘廟)
古代一种礼仪。作战胜利后在太庙献俘告成。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二:“ 太祖 遣学士 李瀚 就问俘庙之仪,庶同参酌。”
《漢語大詞典》:二王庙(二王廟)
又称二郎庙。在 四川省 灌县 城西北 玉垒关 侧 岷江 东岸,背山面江。庙前即 都江堰 。传为纪念 秦 蜀 郡守 李冰 及其子 二郎 修建 都江堰 的功绩而建。
《國語辭典》:火烧祆庙(火燒祆廟)  拼音:huǒ shāo xiān miào
蜀公主乳母之子因思念公主而成疾,公主假幸祆庙之名,前去探视,时子沉睡,公主遗玉环而去,待子醒而见之,怨气成火而庙焚的故事。见《渊鉴类函。卷五八。公主三》。后多用以比喻感情受挫或好事多磨。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我今夜著他个火烧祆庙,水淹断了蓝桥。」
《漢語大詞典》:过了庙不下雨(過了廟不下雨)
喻目的达到后即将帮助达到目的者忘掉。儒林外史第十三回:“差人道:‘你这呆孩子,只晓得吃酒吃饭,要同女人睡觉。放着这样一注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回?’ 宦成 道:‘老爹指教便是。’差人道:‘我指点你,你却不要过了庙不下雨。’”
《漢語大詞典》:灌庙(灌廟)
聚群庙之主于太庙。大戴礼记·千乘:“千乘之国,受命於天子,通其四疆,教其书社,循其灌庙。” 王聘珍 解诂:“循,顺也。灌,聚也。顺其昭穆,聚羣庙之主於太庙,而行大祭之礼。”
分類:太庙解诂
《漢語大詞典》:不迁之庙(不遷之廟)
古代不迁入祧庙合祭而单独进行祭祀的帝王家庙。 唐 元稹 《迁庙议状》:“若以为后代有功有德者,尽为不迁之庙,则 成 康 措刑, 宣王 中兴, 平王 东周 之始王,并无不祧之説,岂非有功有德者哉?”参见“ 不祧 ”。
《國語辭典》:不祧  拼音:bù tiāo
一种古代庙制。古时要把世次过远的祖先神主,陆续迁于太祖庙合祭,称为「祧」,只有创业的始祖是永不迁移的,称为「不祧」。后比喻永久不废之意。《宋史。卷一○六。礼志九》:「今太祖受命开基,太宗缵承大宝,则百世不祧之庙矣。」
《分类字锦》:朝庙乐歌(朝庙乐歌)
朱子诗传序:若夫雅颂之篇,则皆成周之世,朝廷郊庙乐歌之词,其语和而庄,其义宽而密,其作者往往圣人之徒,固所以为万世法程而不可易者也。
分类:
《分类字锦》:白鸠集庙(白鸠集庙)
宋书符瑞志:晋武帝太始八年五月甲辰,白鸠二集太庙南门,议郎董胄获以献。
分类:诸瑞
《漢語大詞典》:大水冲了龙王庙(大水冲了龍王廟)
比喻自己人之间发生了误会。龙王在传说中司雨水,故云。儿女英雄传第七回:“你瞧,‘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得一家人’咧!”
《分类字锦》:登歌清庙(登歌清庙)
礼记:反,登歌清庙。郑注:反谓献群老毕,皆升就席也。反就席,乃席工于西阶上,歌清庙以乐之。
分类: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