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庙像(廟像)
亦作“ 庙象 ”。 庙中神像。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子安 仰澄芬於万古,讚清徽於庙像。”宋书·礼志四:“﹝ 诸葛亮 ﹞德范遐邇,勋盖季世……庙象闕而莫立,百姓巷祭,戎夷野祀,非所以存德念功,述追在昔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庙像不始于佛家:“ 文翁 守 蜀 ,造讲堂作石室……中有 孔子 坐像,其坐歛蹠向后屈膝,当前七十二弟子侍于两旁,此后世庙像之始也。”
《國語辭典》:老郎  拼音:lǎo láng
1.年长者。唐。韩愈合江亭〉诗:「老郎来何暮,高唱久乃和。」唐。白居易 送敏中新授户部员外郎西归诗:「长庆老郎唯我在,客曹故事望君传。前鸿后雁行难续,相去迢迢二十年。」
2.旧称庙里的杂役工人。《水浒传》第四回:「我这酒挑上去,只卖与寺内火工道人、直厅轿夫、老郎们做生活的吃。」
3.宋元时对说唱师傅的尊称。元。赵明道〈斗鹌鹑。乐府梨园套〉曲:「乐府梨园,先贤老郎,……承应俳优,后进教坊。」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回头便入莺花寨,须记的京城古本,老郎流传。」
4.武士、教头。《水浒传》第一九回:「拣一只疾快小船,选了几个老郎做公的,各拿了器械,桨起五六把桦楫。」《水浒传》第四三回:「李都头领了台旨,下厅来,点起三十个老郎土兵,各带了器械,便奔沂岭村中来。」
《國語辭典》:庙主(廟主)  拼音:miào zhǔ
1.庙神、庙里的木主。《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迁吕太后庙主于园,四时上祭。」
2.总管全庙事务的人。《醒世恒言。卷一三。勘皮靴单證二郎神》:「到了庙中,庙主自然出来迎接。那时掷盏为号,即便捉了。」
《國語辭典》:斋供(齋供)  拼音:zhāi gòng
供奉神佛的食品。《水浒传》第一回:「次日五更时分,众道士起来,备下香汤斋供。」《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巫娘子与他约定日期,到庵中,先把五钱银子与他做经观斋供之费。」
《漢語大詞典》:迁庙(遷廟)
(1).古代太庙中专门供奉、祭祀被迁神主之庙殿。也称远庙。太庙之制,中为始祖或太祖,为不迁之主,左右三昭三穆,自天子之父、祖、曾祖、高祖、高祖之父、之祖共六代。天子薨,其子继位,则迁新死之天子神主入祀太庙为第六代,而迁原第一代神主入迁庙。孔丛子·巡狩:“或以迁庙之主行,载於斋车,每舍奠焉。”《旧唐书·礼仪志五》:“迁庙、亲庙,皆出太祖之后,故得合食有序,尊卑不差。” 清 许宗彦 《周庙祧考》:“远庙者,远於庙。自正庙而迁之於祧,谓之迁,故祧曰迁庙。”
(2).谓迁移新死天子的神主入祀太庙,迁移其高祖之祖的神主入祀迁庙,并依次迁移原昭穆神主位置的仪式。大戴礼记·诸侯迁庙:“摈者曰:‘迁庙事毕,请就燕。’”《汉书·韦玄成传》:“诚以为迁庙合祭,久长之策, 高皇帝 之意,乃敢不听?”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祔:“《迁庙》一篇,新死者自殯宫迁於庙,当迁者自旧庙迁於新庙,皆用此礼。其曰‘从至於庙’,虽殯宫亦称庙,实不专指殯宫也。”
《漢語大詞典》:二祧
指古代帝王七庙中两位功德特出而保留不迁的远祖庙。《礼记·祭法》:“远庙为祧,有二祧,享尝乃止。” 孔颖达 疏:“远庙为祧者,远庙谓 文 、 武 庙也, 文 、 武 庙在应迁之例,故云远庙也;特为功德而留,故谓为祧。祧之言超也,言其超然上去也。”宋史·礼志九:“ 翼祖 宣祖 在二祧之位,犹同祖禰之庙,皆月祭之,与亲庙一等,无亲疏远近之杀……请自今二祧神主,杀於亲庙,四时之祭,享尝乃止,不及大烝,不荐新物。”
《漢語大詞典》:香楼(香樓)
指寺庙中的楼阁。 南朝 梁武帝 《游钟山大爱敬寺》诗:“长途弘翠微,香楼间紫烟。” 唐 独孤及 《题思禅寺上方》诗:“老僧指香楼,云是不死庭。”
《漢語大詞典》:昭配
宗庙中神主的排列次序。 宋 苏辙 《西掖告词·张方平父》:“比缘昭配,许以侍祠。”
《國語辭典》:山墙(山牆)  拼音:shān qiáng
1.传统建筑物屋顶斜坡两侧的墙壁。
2.连绵似墙的高山。唐。杜牧 题武关诗:「山墙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
《漢語大詞典》:祏室
宗庙中藏神主的石室。 唐 张说 《大唐祀封禅颂》:“然后藏金匱於祏室,迴玉鸞於上都。”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祏室:“宗庙神主皆设石函,藏诸庙室之西壁,故曰祏室。室必用石者,防火也。”金史·礼志三:“祏室,旁及上下皆石。”
《漢語大詞典》:饭钟(飯鍾)
寺庙中召唤僧尼进餐的钟声。 唐 元稹 《元和五年予官不了罚俸西归因投五十韵》:“冷饮空腹杯,因成日高醉。酒醒闻饭钟,随僧受遗施。”
《漢語大詞典》:疏屏
古代天子宗庙中有雕饰的屏。礼记·明堂位:“疏屏,天子之庙饰也。” 孔颖达 疏:“疏屏者,疏,刻也;屏,树也。谓刻於屏树为云气虫兽也。”
《國語辭典》:池子  拼音:chí zi
1.池塘。《水浒传》第七回:「你且去菜园池子里洗了来,和你众人说话。」《儒林外史》第四○回:「竹树交加,亭台轩敞,一个极宽的金鱼池。池子旁边,都是朱红栏杆,夹著一带走廊。」
2.旧称剧场的正厅为「池子」。《文明小史》第一八回:「姚文通四下一瞧,池子里看戏的人,一层一层的都塞的实实足足。」
3.澡堂中的浴池。
4.舞池。如:「他轻步滑入池子。」
《漢語大詞典》:宝铃(寶鈴)
(1).寺庙中悬挂的铃。 南朝 梁简文帝 《大爱敬寺刹下铭》:“珠幡转曜,宝铃韵响。”大方便佛报恩经·论议品:“有七宝塔,从地踊出住在空中,无数幢幡而悬其上,百千宝铃不鼓自鸣,微风吹动出微妙音。”
(2).道教称泥丸宫 太一真君 的流火之铃。相传此铃能驱邪恶,灭万殃。云笈七籤卷五十:“流火之铃者,无质而赤光,动之声闻十万里,盖 上清 中 太一真人 寳铃也。”
《漢語大詞典》:香榭
指寺庙中的台榭。 唐 钱起 《登胜果寺南楼雨中望严协律》诗:“林端陟香榭,云外迟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