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平顶(平頂)  拼音:píng dǐng
物体顶端平坦的部分。如:「伟人的铜像将立于纪念碑的平顶上,供后人瞻仰。」《清史稿。卷一○二。舆服志一》:「庶民车,黑油,齐头,平顶,皂幔。轿同车制。其用云头者禁之。」
《漢語大詞典》:任正
古代车箱底部木档,在前方、左方、右方者谓之“任正”。与在后方者(即所谓“轸”)共相构成车箱之方矩形,故称。周礼·考工记·輈人:“凡任木、任正者,十分其輈之长,以其一为之围。” 郑玄 注:“任正者,谓舆下三面材,持车正者也。” 孙诒让 正义:“ 郑珍 云:‘车箱三面之下,即軫之左、右、前三方也。’…… 黄以周 云:‘任正者,任此正也。正谓车正,车正者,舆也。舆形方正,故谓之车正,其前、左、右三面材之尌輢式者,与古文“匚”、“正”字同。’”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器用》:“ 熙寧 八年, 章子厚 与予同领军器监,被旨讨论兵车制度……任正围一尺四寸五分寸之二。”参阅 清 郑知同 《轮舆图·车舆合轸与任正者及受底板图》
《漢語大詞典》:嵌根
崖岸底部。 唐 杜甫 《柴门》诗:“ 大江 蟠嵌根,归海成一家。” 仇兆鳌 注:“嵌根,指崖。归海,指 江 。” 宋 王安石 《化城阁》诗:“俯视 大江 奔,茫茫与天平。 大江 蟠嵌根,回波自成浪。”
分類:崖岸底部
《國語辭典》:打底  拼音:dǎ dǐ
1.尽头、末尾的部分。《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恰才在拶里面打底床铺上坐地底官人,教我把来与小娘子。」
2.事先安排。《金瓶梅》第九五回:「你且拿了点心,与我打了底儿著。」
3.绘画上指先定底部。《通俗编。品目》引元。汤垕《画论》:「画有十三科,山水打头,界画打底。」
4.股票术语。股价由谷底回升,随后遭逢卖压而再度跌落,但在谷底附近又获得支撑。如此来回多次,便迅速脱离谷底而一路上涨。此段低档盘旋期间,称为「打底」。
《漢語大詞典》:锅底(鍋底)
锅的底部与烟火直接接触的一面。颜色漆黑。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二一回:“满天乌云,阴得如锅底一般。”
《漢語大詞典》:下趾
指物体的根底部分。文选·马融〈长笛赋〉:“秋潦漱其下趾兮,冬雪揣封乎其枝。” 李周翰 注:“趾,根也。” 晋 潘岳 《相风赋》:“踞神兽于下趾,栖灵鸟于上标。” 南朝 梁 沈约 《霜来悲落桐》诗:“上峯百丈絶,下趾万寻悬。”
分類:根底底部
《國語辭典》:试管(試管)  拼音:shì guǎn
一种化学实验器材。圆柱形管,多由玻璃制成,一端开口,一端为半球形。具有不同口径及长度,抗腐蚀力强。
《漢語大詞典》:台钟
一种由发条驱动并带有水平钟盘面的古式钟
站在架子上或托座上的钟;特指小型带拱形顶部的长方形钟,钟的底部留有挂重锤和摆的必要的空间
《國語辭典》:底火  拼音:dǐ huǒ
1.增添燃料以前炉灶中原有的火,称为「底火」。
2.枪弹或炮弹底部的发火装置,是装著雷汞的铜帽,受撞针撞击时,就引起发射药的燃烧,称为「底火」。
《漢語大詞典》:洞越
谓贯通瑟底部的孔。史记·礼书序:“故大路越席,皮弁布裳,朱弦洞越,大羹玄酒,所以防其淫侈,救其彫敝。” 裴駰 集解引 郑玄 曰:“朱弦,练朱丝弦也。越,瑟底孔。”
《漢語大詞典》:强根
指蒜瓣底部硬结的瘢。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八和齑:“蒜:浄剥,掐去强根,不去则苦。” 缪启愉 校释:“强根,蒜瓣底部硬结的瘢。”
分類:底部硬结
《漢語大詞典》:俴收
古代兵车车箱底部的横木。因较常车为短,故称。《诗·秦风·小戎》:“小戎俴收。” 毛 传:“俴,浅;收,軫也。” 孔颖达 疏:“大车之用,内前軫至后軫,其深八尺;兵车之軫比之为浅,故谓之浅軫也。” 朱熹 集传:“凡车之制,广皆六尺六寸。其平地任载者为大车,则軫深八尺;兵车则軫深四尺四寸,故曰‘小戎俴收’也。”
《國語辭典》:松蕈  拼音:sōng xùn
植物名。担子菌类白蘑科松口蘑属。蕈柄长,高约达十公分馀,呈管状。蕈盖初为半球形,后呈伞状,灰褐色或淡黑褐色,蕈褶则呈灰白色,夏秋生于松林地上。芳香味美,可供食用。也称为「松茸」。
分類:菌盖底部
《漢語大詞典》:网坠(網墜)
系于鱼网之底部,使网迅速下沉之物。今多以长约二至三寸之铅条或其他金属为之。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三章第二节:“在他们的遗址里,发现了长约2米的木桨,还有陶、石网坠、木浮标、竹鱼篓。”《新华半月刊》1957年第3期:“捕鱼在当时似乎相当发达了。我们发现了许多骨制的鱼钩、鱼叉和用骨石片制成的网坠。”
《国语辞典》:漏盆  拼音:lòu pén
一种从底部到边缘均有洞排列,供洗菜、洗衣服使用的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