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有山无木,有水无鱼(有山无木,有水无鱼)  拼音:yǒu shān wú mù,yǒu shuǐ wú yú
本来应该有的,却都没有。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上》:「越州在鉴湖之中,绕以秦望等山,而鱼薪艰得。故谚云,有山无木,有水无鱼,有人无义。里俗颇以为讳,言及无鱼,则怒而欲争矣。」
分类:应该
《国语辞典》:是罐子也有两个耳朵(是罐子也有两个耳朵)  拼音:shì guàn zi yě yǒu liǎng ge ěr duo
(谚语)比喻应该有所听闻或知晓某事。「罐」文献异文作「罐」。《隋唐演义》第四回:「这厮吃了大虫心、狮子胆来哩,是罐子也有两个耳朵,不知道洒家是陇西李府里,来阻截道路么?」
《国语辞典》:小树要砍,小孩要管(小树要砍,小孩要管)  拼音:xiǎo shù yào kǎn,xiǎo hái yào guǎn
(谚语)意谓小孩子应该从小管教。如:「所谓『小树要砍,小孩要管』,你现在不教,等到孩子大了,定性了,你就管不动了。」
《国语辞典》:千不该万不该(千不该万不该)  拼音:qiān bù gāi wàn bù gāi
绝不应该。《红楼梦》第二九回:「只是昨儿千不该万不该剪了那玉上的穗子。」
《国语辞典》:不足为外人道(不足为外人道)  拼音:bù zú wèi wài rén dào
不应该或不必向外面的人说。如:「这是我们俩的事,不足为外人道也。」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国语辞典》:尾款  拼音:wěi kuǎn
最后一笔应该支付的钱数。如:「房屋买卖双方议定,明年三月一日交付尾款。」
《国语辞典》:犯不是  拼音:fàn bù shì
做不应该做的事。《喻世明言。卷六。葛令公生遣弄珠儿》:「莫说犯出不是来,他肯轻饶了你。」
分类:不应应该
《漢語大詞典》:自觉自愿(自覺自願)
自己认识到应该如此而心甘情愿地照此行事。 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十:“更可宝贵的是在阶级觉悟的基础上,纯粹出于自觉自愿,没有一丝一毫的强迫性质。”
《国语辞典》:使命感  拼音:shǐ mìng gǎn
对某种重大责任,有应该担负的自觉。如:「基于对教育的使命感,他决定加入教师的行列。」
《国语辞典》:讨公道(讨公道)  拼音:tǎo gōng dao
讨回应该享有的公平合理。如:「他们欺人太甚,我得讨公道去!」
《漢語大詞典》:对茬儿
〈方〉吻合;相符:这事情很不~,应该对证一下ㄧ他们两人说的话根本对不上茬儿。
《漢語大詞典》:鞭长不及马腹(鞭長不及馬腹)
语本左传·宣公十五年:“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杜预 注:“言非所击。”谓鞭子虽然很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上。后因以“鞭长不及马腹”喻力所不能及。 宋 李之仪 《雷塘行》:“鞭长不能及马腹,有限生涯时苦促。”《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四回:“他未曾明白,隔了一省,就是鞭长不及马腹了。”后多省作“鞭长不及”、“鞭长莫及”。 清 侯方域 《代司徒公屯田奏议》:“鞭长不及,渔侵莫问。” 清 昭梿 啸亭续录·魏柏乡相公:“ 滇 、 黔 、 蜀 、 粤 地方边远,今将 满 兵遽撤,恐一旦有变,有鞭长莫及之虞。” 子虚子 《湘事记·军事篇》:“ 谭延闓 承 焦 陈 十日都督之后,于省治根本,虽有经营,省以外则亦有鞭长莫及者,势使然也。” 郭沫若 《高渐离》第四幕:“ 楚国 和 秦国 的仇恨最深, 秦国 的势力也有点鞭长不及,将来天下大乱的时候,一定从那儿开头。”
《漢語大詞典》:包办代替(包辦代替)
谓应该和有关的人一起商量或一起做的事,却独自办理,不让旁人参与。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三:“媒婆真是包办代替的老祖宗,可真是把人坑害死了。”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四章:“我们工作同志作好参谋,不要指手划脚,包办代替。”
分類:应该商量
《國語辭典》:当仁不让(當仁不讓)  拼音:dāng rén bù ràng
语出《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主动承担起来,而不推让。《后汉书。卷三五。曹褒传》:「夫人臣依义显君,竭忠彰主,行之美也。当仁不让,吾何辞哉!」《孽海花》第二五回:「不如仍请敬王出来,做个领袖,两位老师,也该当仁不让,恢复光绪十年前的局面。」
《漢語大詞典》:出勤率
实际出勤数与应该出勤数的比率。 王安友 《协作》:“每天昼夜不停,劳力出勤率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谷峪 《萝北半月》:“我想,只要这样做了,出勤率一定能提高,药治不好的病,它就能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