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73
词典
2
分类词汇
54
其它
17
共54,分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1
2
3
4
分类词汇
(续上)
赴拍
钟笙
壹倡三叹
嬉和
打猎鼓
打窜鼓
桴鼓相应
其应如响
鸣鹤之应
《漢語大詞典》:
赴拍
应和节拍。 清
赵翼
《同顾北墅王漱田观西洋乐器》
诗:“吸嘘竽调簧,节簇笳赴拍。”
分類:
应和
和节
节拍
《漢語大詞典》:
钟笙(鍾笙)
乐钟声和相应和的笙乐。
《
周礼·春官·笙师
》
:“凡祭祀、饗射,共其钟笙之乐,燕乐亦如之。” 郑玄 注:“钟笙,与钟声相应之笙。” 孙诒让 正义:“注云‘钟笙与钟声相应之笙’者,谓作乐时,下管、笙奏、閒歌、合乐诸节,皆钟笙并奏,笙之声应钟之均,是谓钟笙之乐。”
分類:
乐钟
钟声
声和
相应
应和
《漢語大詞典》:
壹倡三叹(壹倡三歎)
谓一人歌唱,三人应和。
《
礼记·乐记
》
:“
《清庙》
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郑玄 注:“倡,发歌句也。三叹,三人从叹之耳。”参见“ 一倡三叹 ”。
分類:
一人
歌唱
三人
应和
《國語辭典》:
一倡三叹(一倡三歎)
拼音:
yī chàng sān tàn
1.一人唱歌,三人应和。《乐府诗集。卷一二。郊庙歌辞十二。周宗庙乐舞辞。肃雍舞》:「进旅退旅,皇舞之形。一倡三叹,朱弦之声。」也作「三叹」、「一唱三叹」。
2.形容诗文优美宛转,韵味绵延。也作「一唱三叹」。
分類:
一人
歌唱
三人
人相
相和
音乐
诗文
优美
《漢語大詞典》:
嬉和
戏乐应和,表示讨好。
《
红楼梦
》
第二四回:“下个气儿和他们的管事的爷们嬉和嬉和,也弄个事儿管管。”
分類:
戏乐
应和
讨好
《国语辞典》:
打猎鼓(打猎鼓)
拼音:
dǎ liè gǔ
从旁用言语鼓动、应和。《水浒传》第二四回:「王婆打著猎鼓儿道:『说的是。』」也作「敲边鼓」。
分类:
言语
鼓动
应和
《国语辞典》:
打窜鼓(打窜鼓)
拼音:
dǎ cuàn gǔ
从旁用言语鼓动、应和。《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郑贯打著窜鼓儿,巴不得杀了何正寅,他要权摄县事。」也作「敲边鼓」。
分类:
言语
鼓动
应和
《漢語大詞典》:
桴鼓相应(桴鼓相應)
以鼓槌击鼓,鼓即发声。比喻相互应和,配合紧密。 梁启超
《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
:“由是言之,则企业家果为国民经济之中坚,而企业之荣悴,与国民经济全体之荣悴,诚有桴鼓相应而丝毫无忒者,盖甚明也。” 郭沫若
《洪波曲》
第九章三:“这些团体和三厅的工作是能够桴鼓相应的。”
分類:
鼓槌
槌击
击鼓
发声
相互
应和
《漢語大詞典》:
其应如响(其應如響)
谓反应迅捷,如回声之相应和。语本
《
庄子·天下
》
:“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
《
子华子·晏子
》
:“如以匙勘钥也,如以璽印涂也,必以其类,其应如响。” 宋
陈善
《
扪虱新话·辨孟子言悦乐鼓乐之异
》
:“ 王 曰:‘寡人好世俗之乐。’ 孟子 又曰:‘王之好乐甚,则 齐国 其庶几乎!’所谓其应如响,其实阳开而阴翕之也。”
分類:
反应
迅捷
回声
相应
应和
《漢語大詞典》:
鸣鹤之应(鳴鶴之應)
《
易·中孚
》
:“鹤鸣在阴,其子和之。” 王弼 注:“立诚篤至,虽在闇昧,物亦应焉。” 孔颖达 疏:“处於幽昧而行不失信,则声闻于外,为同类之所应焉。”后以“鸣鹤之应”比喻诚笃之心相互应和。 明
张居正
《〈玉林清赏诗〉序》
:“迺今穴居名彦,大夫垂访,诸君感鸣鹤之应,邕邕焉,鏘鏘焉。夫亦行古之道也。”
分類:
王弼
诚笃
心相
相互
应和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