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一应(一應)  拼音:yī yīng
一切。《水浒传》第四回:「如是提辖肯时,一应费用,都是赵某备办。」《红楼梦》第四回:「虽是皇商,一应经纪世事全然不知。」
《漢語大詞典》:应化(應化)
(1).顺应变化。 马王堆 汉 墓帛书《经法·道法》:“应化之道,平衡而止。轻重不称,是胃(谓)失道。”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应化则变,感气而成。” 晋 陆机 《辨亡论上》:“歷命应化而微,王师躡运而发。”
(2).佛教语。谓佛、菩萨随宜化身,教化众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 天帝释 欲验修菩萨行者,降灵应化为一老父。” 许地山 《命命鸟》:“壁上挂的都是 释迦 应化的事迹……一进门就知那是佛教底经堂。”
《漢語大詞典》:处顺(處順)
顺应变化;顺从自然。庄子·大宗师:“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山》诗:“摄生贵处顺,将为智者説。”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嵇康〈言志〉》:“处顺故无累,养德乃入神。”
《漢語大詞典》:适变(適變)
谓适应变化。 唐 刘禹锡 《贺除虔王等表》:“弘爱人屈己之道,酌因时适变之宜。” 宋 曾巩 《救灾议》:“疆内安辑,里无嚣声,岂不适变於可为之时,消患於无形之内乎?” 清 恽敬 《博妇》:“虽然二君子者,委虵以适变,坚忍以藏用,期於復 汉 唐 之祚而已。”
分類:适应应变
《漢語大詞典》:顺变(順變)
顺应变化。礼记·檀弓下:“丧礼,哀戚之至也;节哀,顺变也。” 宋 王禹偁 《节度使起复加云麾将军制》:“旧章虽听於终丧,优詔宜从於顺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九回:“ 苟才 站起来,便请了一个安道:‘只望媳妇顺变达权,成全了我这件事。’”
《国语辞典》:机应(机应)  拼音:jī yìng
对事情的应变能力。《晋书。卷四九。刘伶传》:「伶虽陶兀昏放,而机应不差。」
《漢語大詞典》:感变(感變)
感应变动。列子·周穆王:“不识感变之所起者,事至则惑其所由然。”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八观:“二曰观其感变,以审常度。”
《國語辭典》:变计(變計)  拼音:biàn jì
改变计画。如:「他一听有台风要来,马上变计不去了。」
《國語辭典》:灵活(靈活)  拼音:líng huó
敏捷不呆滞。如:「手脚灵活」、「头脑灵活」、「动作灵活」。
《漢語大詞典》:雕剿(鵰剿,鵰勦)
以应变出奇之计进行讨伐。 明 唐顺之 《叙广右战功》:“凡议大征或雕剿,口语沓沓,未及聚兵而手足尽露。”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御流寇莫如坚壁清野法,而惩 苗 则莫如 沈希仪 雕剿法。” 清 胡林翼 《请起复曾侍郎督师疏》:“惟是以奇兵雕剿,在乎审机观变。”
鵰勦:亦作“ 鵰勦 ”。彫剿,剿除。明史·陈璘传:“总督 凌云翼 将大征 罗旁 ,先下令鵰剿。” 清 顾炎武 天下郡国利病书·云贵一:“﹝ 迷蒙 ﹞等贼叛刦不已, 应龙 会 昌祚 并发兵鵰勦,悉平。”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自 川东 、 湖北 窜入者,则 穆克登布 剿之,并不时鵰剿 太平 、 大寧 及二 竹 之贼。”
《漢語大詞典》:智变(智變)
机智而能应变。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谬误:“虽迁陵之罪大,念立主之功多,遂有北还之命,谓多智变。”
分類:机智应变
《漢語大詞典》:棋法
亦作“棊法”。 弈棋之法。亦指布局、应变与制胜的棋艺。 宋 张耒 《明道杂志》:“ 沈存中 博学多能,天文历数,钟律壬遁,皆极其妙,尤善用算。然甚好弈棊,终不能高,尝著书论棊法。谓连书万字五十二,而尽棊局之变。”
《漢語大詞典》:雌节(雌節)
古代道家的处世哲学。外示柔弱而待时应变之道。语本《老子》:“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是以执雌节者无争雄之祸,多尚人者有召怨之患。”
《漢語大詞典》:以权达变(以權達變)
用灵活的态度去适应变化发展的时势。 清 王韬 《变法自强》下:“不知时之所尚,势之所趋,终贵因事制宜,以权达变。”
《漢語大詞典》:展变(展變)
犹应变,变化。《宦海》第二回:“虽然一时间被 金方伯 亲自拿住,展变不来,等到 金方伯 回去的时候,那些人役在半路上,早已把 王慕维 私自放走了。”
分類:展变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