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 柏梁台 。
《史记·孝武本纪》:“其后则又作 柏梁 、铜柱、承露僊人掌之属矣。” 南朝 梁
江淹 :“去 栢梁 以掩袂,出 桂苑 而敛眉。” 唐
李白 《双燕离》诗:“ 柏梁 失火去,因入 吴 王宫。” 明
刘基 《次韵和石末公见寄》之五:“ 汉 殿千门锦绣开,不堪一夜 柏梁 灾。”
(2).借指宫廷。 唐
韦渠牟 《览外生卢纶诗因以示此》诗:“终期内殿联诗句,共汝朝天会 柏梁 。”参见“ 柏梁臺 ”。
(3).指
《柏梁诗》。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逮至 汉武 ,赋
《柏梁》诗而七言之体具。”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 韩子苍 曰:‘
《柏梁》作而诗之体坏;
《河梁》作而诗之意乖。’” 清
赵翼 《瓯北诗话·七言律》:“自
《古诗十九首》以五言传,
《柏梁》以七言传,於是才士专以五七言为诗。”
(4).泛称应制诗。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南郊礼毕酺宴》:“饱德君臣醉,连歌奉
《柏梁》。”参见“ 柏梁体 ”。
(5).指柏梁体。 金 王偓
《古仙人辞》序:“得古仙人词於壁间……观其体则柏梁,事则终始二 汉 ,字画在 钟 王 之间。”参见“ 柏梁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