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展转(展轉)  拼音:zhǎn zhuǎn
1.反覆变化。《战国策。赵策一》:「韩与秦接境壤界,其地不能千里,展转不可约。」《金瓶梅》第四七回:「据这小厮所言,就是实话。汝等如何展转得过。」
2.回环反覆。《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一:「肚里展转了几番,却就变起卦来。」
3.翻来覆去而不得安眠。三国魏。曹丕杂诗〉:「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也作「辗转」。
4.曲折、间接。《后汉书。卷六四。赵岐传》:「岐与新除诸郡太守数人俱为贼边章等所执。贼欲胁以为帅,岐诡辞得免,展转还长安。」也作「辗转」。
5.流转迁徙。汉。无名氏〈饮马长城窟行〉:「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國語辭典》:处置(處置)  拼音:chǔ zhì
1.处理、措置。《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只靠那丞相路岩,排行唤做路十的,处置军国大事。」《红楼梦》第一回:「其盘费馀事弟自代为处置,亦不枉兄之谬识也。」
2.处罚、惩治。唐。薛调《无双传》:「有高品过,处置园陵宫人。」《儒林外史》第一回:「慢慢向老师说明此人不中抬举,再处置他也不迟。」
《國語辭典》:俛仰  拼音:fǔ yǎng
1.低头和仰头。汉。苏武〈诗〉四首之二:「俛仰内伤心,泪下不可挥。」
2.表示时间短促。三国魏。曹植 杂诗六首之四:「俛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太平广记。卷三二四。区敬之》:「孝子惊疑,俛仰间,哭者已至。如人长大,披发至足,发多蔽面,不见七窍。」
《國語辭典》:酬酢  拼音:chóu zuò
筵席中主客互相敬酒。后泛指交际应酬。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明诗》:「酬酢以为宾荣,吐纳而成身文。」唐。李朝威《柳毅传》:「且以率肆胸臆,酬酢纷纶。」
《國語辭典》:过去(過去)  拼音:guò qù
已往、从前。如:「过去的奋斗终于换来今日的成功。」
《國語辭典》:过去(過去)  拼音:guò qu
1.经过。如:「他刚从门口过去。」
2.已过。如:「你的支票期限已经过去了。」
3.前往、前去。《红楼梦》第四九回:「宝琴听了,便过去吃了一块,果觉好吃,便也吃起来。」
4.死去。如:「人都过去了,何必还批评他呢!」
5.反面、背面对著人。《文明小史》第二六回:「椅子不结实,腿儿折了,几乎仰翻过去。」
《國語辭典》:支吾  拼音:zhī wú
1.抵抗、抗拒。《旧五代史。卷一三六。周书僭伪传三。孟知祥传》:「与遂、阆兵合,则势不可支吾。」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逼得他忍饥受冷,并不敢半句支吾。」也作「枝梧」。
2.应付、对付。元。白朴《梧桐雨》第二折:「端详了你上马娇,怎支吾蜀道难!」《水浒传》第九回:「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患病,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
《國語辭典》:支吾  拼音:zhī wu
用含混牵强的言语,应付搪塞他人。《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胡说!世间不信有这等巧事,他家失去了十五贯钱,你却卖的丝恰好也是十五贯钱,这分明是支吾的说话了。」《红楼梦》第七三回:「你们查的不严,怕得不是,还拿这话来支吾。」
《漢語大詞典》:应会(應會)
(1).应接聚会。世说新语·政事“羣胡同笑,四坐并懽”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王导 接诱应会,少有牾者。虽疎交常宾,一见多输写款诚,自谓为 导 所遇,同之旧暱。”
(2).适应时机。 唐 韩愈 《清边郡王杨燕奇碑文》:“公结髮从军四十餘年,敌攻无坚,城守必完,临危蹈难,歔欷感发,乘机应会,捷出神怪,不畏义死,不荣幸生。”
(3).犹应付。 宋 叶适 《李仲举墓志铭》:“倥偬难理,雍容应会;迷谬不决,歘疾赴机。”
《國語辭典》:答应(答應)  拼音:dā yìng
1.应声回答。《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刘官人打门,他那里便听见?敲了半晌,方才知觉,答应一声:『来了!』起身开了门。」《红楼梦》第一一回:「凤姐儿立起身来答应了一声,方接过了戏单。」
2.对答、应付。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那礼节上便不省的,倘遇著人说起诗词歌赋来,怎生答应。」《水浒传》第一四回:「二者也要教保正知道,恐日后父母官问时,保正也好答应。」
3.允许、同意。《老残游记》第一九回:「吴二浪子说:『再赌一场,一统算帐。』大家不答应。」《文明小史》第三九回:「逢之趁此机会,又讹了人家一千银子,答应替他想法,包打赢官司。」
4.感应。汉。蔡邕〈伯夷叔齐碑〉:「熹平五年,天下大旱,祷请名山,求获答应。」
5.听候使唤、伺候。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二折:「老汉最殷勤,答应在白门,谨遵老母命,持言见大人。」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三折:「兀那楼下有聪明伶俐的,著一个上楼去,答应元帅。」《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宁国府及贾赦那宅两处自有人款待,只留三四个小太监答应。」
6.清时宫女有答应之称,位在贵人之下,仅供使令。见《称谓录。卷一○。列宫。常在答应》。
《國語辭典》:打发(打發)  拼音:dǎ fa
1.派遣、安排。《三国演义》第一一回:「陶谦先打发陈元龙往青州去讫,然后命糜竺赍赴北海。」《文明小史》第二四回:「过了十馀日,抚台打发人来,请王总教衙门里去有事相商。」
2.驱赶。元。无名氏《村乐堂。楔子》:「那个弟子孩儿,不似好人,偷东摸西,打发他去了罢。」
3.使人离开。《儒林外史》第三回:「快请回家去打发报录人」。《文明小史》第二八回:「原来捕厅也因为风声不好,先打发家眷进府,外面却瞒著不说起。」
4.给与、支付。元。秦𥳑夫《东堂老》第三折:「少下我茶钱五钱,酒钱三两,饭钱一两三钱,打发唱的耿妙莲五两。」《金瓶梅》第一○回:「将家活多办买了,打发那两个公人路上盘费。」
5.消磨时间。如:「打发时间」。
6.服侍。《红楼梦》第三一回:「才刚鸳鸯送了好些果子来,都湃在那水晶缸里呢,叫他们打发你吃。」
《國語辭典》:对付(對付)  拼音:duì fu
1.应付。元。尚仲贤《气英布》第四折:「俺这里先锋前部,会支分,能对付。」《文明小史》第一七回:「他都分门别类的抄起来,等到用著的时候拿出来对付著用。」
2.差可、将就。如:「这衣服虽不大好看,但为了禦寒你就对付著穿吧!」
3.设法凑集。元。费唐臣《贬黄州》第三折:「既没了米,我出去对付些钱米来。」《水浒传》第三六回:「我自江湖上相识多,见的那一个不相助?盘缠自有对付处。」
4.配合、匹配。《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我家下有十万贯家财,须著个有十万房奁的亲来对付我。」元。无名氏《抱妆盒》第四折:「多则是天生分福,又遇著姻缘对付,成就了麟趾关雎。」
5.安排。元。薛昂夫〈山坡羊。孤山云树〉曲:「西湖也怕西施妒,天也为他巧对付。」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这须是五百年前天对付。」
6.算计、谋算。元。秦𥳑夫《东堂老》第三折:「恰才柳隆卿胡子传把那远年近日欠下我的银子,都对付在你身上,你还我银子来。」《水浒传》第一○回:「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也作「对副」。
7.折磨。元。商道〈风入松。暮云楼阁景萧疏套。离亭宴煞〉:「塞雁哀,寒蛩絮,会把离人对付。」元。赵君祥〈新水令。枕痕一线玉生春套。甜水令〉曲:「树列愁帏,山排愁阵,几般儿对付离人。」
《漢語大詞典》:过送(過送)
(1).敷衍;应付。 元 朱庭玉 《青杏子·思忆》套曲:“咱不曾人前卖弄,人不曾将咱过送。” 元 汪元亨 《醉太平·警世》曲:“听人着冷话来调弄,由人着死句相讥讽,任人着假意廝过送,老先生不懂。”
(2).送走。 郭沫若 《落叶·第十信》:“但我想到只有作我哥哥的累赘便过送一生,我却真是悲郁呢。”
《國語辭典》:支划(支劃)  拼音:zhī huà
处置、安排。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二折:「眼睁睁的要杀坏,空教我心劳意攘怎支划!」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二折:「卓文君你将那书桌儿便快抬,马相如我看你怎的把他去支划。」
分類:处置应付
《國語辭典》:搪塞  拼音:táng sè
敷衍了事、塞责应付。参见「唐塞」条。《西游记》第四五回:「这先儿只好哄这皇帝,搪塞黎民,全没些真实本事。」《文明小史》第六回:「现在依我的愚见,碰著有钱的,就放松些;碰著没有钱的,就拿他两个来搪塞搪塞,也卸我们的干系。」
《漢語大詞典》:遮敷
应付;凑合。 毛泽东 《中国佃农生活举例》:“许多佃农每年尽其勤力所获之副业以与生活相挣扎,还觉得可以勉强遮敷不甚感亏折之苦者,则以工资一项全不计算之故。”
分類:应付凑合
《漢語大詞典》:支糊
应付。 潘漠华 《乡心》:“前年初来的时候,东西寻不着生意做,却也想到还是不出来好。现在人地熟识了,也勉强可以支糊得过去。”
分類: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