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打饥荒(打飢荒) 拼音:dǎ jī huāng
1.忍受著荒年粮食不足。也作「打饥荒」。
2.发生麻烦。也作「打饥荒」。
3.争吵。《官场现形记》第六○回:「同太太姨太太打饥荒,姨太太哭了两天不吃饭。」
2.发生麻烦。也作「打饥荒」。
3.争吵。《官场现形记》第六○回:「同太太姨太太打饥荒,姨太太哭了两天不吃饭。」
《國語辭典》:打饥荒(打饑荒) 拼音:dǎ jī huāng
1.忍受著荒年粮食不足或经济困难。《负曝闲谈》第九回:「可惜我这两天家里打著饥荒,哪里有钱给他?」也作「打饥荒」。
2.发生麻烦。《红楼梦》第三六回:「先时在外头关,那个月不打饥荒,何曾顺顺溜溜的得过一遭儿。」也作「打饥荒」。
3.交涉、折冲。《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她晚上果然来的时候,我们店里就好合她打饥荒了。」
4.应付纠纷或困难。《红楼梦》第七二回:「倘若说准了,这会子说得好听,有了钱的时节,你就丢在脖子后头了,谁和你打饥荒去!倘或老太太知道了,倒把我这几年的脸面都丢了。」
2.发生麻烦。《红楼梦》第三六回:「先时在外头关,那个月不打饥荒,何曾顺顺溜溜的得过一遭儿。」也作「打饥荒」。
3.交涉、折冲。《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她晚上果然来的时候,我们店里就好合她打饥荒了。」
4.应付纠纷或困难。《红楼梦》第七二回:「倘若说准了,这会子说得好听,有了钱的时节,你就丢在脖子后头了,谁和你打饥荒去!倘或老太太知道了,倒把我这几年的脸面都丢了。」
《漢語大詞典》:戎马仓皇(戎馬倉皇)
《漢語大詞典》:进退无措(進退無措)
谓进退两难而无法应付。《元史·忠义传二·李黼》:“会西南风急,贼舟数千,果扬帆顺流鼓譟而至,舟遇桩不得动,进退无措。”《水浒传》第六十回:“当晚二更时分,天色微明,十五个头领,都在寨中纳闷,正是蛇无头而不行,鸟无翅而不飞,嗟咨叹惜,进退无措。”亦作“ 进退失措 ”。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五:“昔之照壁后,訾相人物,指摘仪度,见其或被上官詆訶,进退失措者,莫不羣笑,声闻於外。” 清 青城子 《志异续编·陆炳吉》:“ 陆 方心动欲还,奈歧路之中又有歧焉者,不知所向,正进退失措间,遥望前林,有灯火明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