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预备队(預備隊)
作战时军队首长掌握的机动力量,用以完成作战计划中预定任务或应付新的情况。 田汉 《卢沟桥》第二幕:“第三排为预备队,位置于本桥右侧通 宛平 西门之阵地。” 毛泽东 《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 葫 锦 援敌进得较快,则你们应准备以总预备队加入四纵、十一纵方面歼灭该敌一部,首先停止该敌之前进。” 碧野 《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正在这个时候,团长 高陵 派来了两支强大的援兵--第三营的一个连和第一营的预备队。”
《漢語大詞典》:枝枝梧梧
犹支支吾吾。说话躲躲闪闪,搪塞应付。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怎么问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枝枝梧梧,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
《国语辞典》:支吾其词(支吾其词)  拼音:zhī wu qí cí
以含混牵强的言语,搪塞应付他人。《官场现形记》第三二回:「余荩臣见王小五子揭出他的短处,只得支吾其词:『他的差使本来要委的了。银子是他该我的,如今他还我,并不是花了钱买差使的。』」
《國語辭典》:支腾(支騰)  拼音:zhī téng
敷衍、应付。《红楼梦》第七二回:「暂且把老太太查不著的金银傢伙偷著运出一箱子来,暂押千数两银子,支腾过去。」
分類:应付敷衍
《国语辞典》:找钱(找钱)  拼音:zhǎo qián
买卖时,退还超过应付金额的钱。如:「找钱之前他习惯用计算机再确认一下金额。」
《漢語大詞典》:挖东墙补西墙(挖東墻補西墻)
挖这里的去补那里。比喻勉强应付。 杜鹏程 《延安人》三:“眼下,只能挖东墙补西墙。”
《國語辭典》:随机应变(隨機應變)  拼音:suí jī yìng biàn
临事能妥善变通处置。《西游记》第一五回:「若到那无济无主的时节,可以随机应变,救得你急苦之灾。」《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你两个,只扮做家里人模样,到那里,务要小心在意,随机应变。」也作「临机应变」、「乘机应变」、「随机而变」、「应变随机」。
《漢語大詞典》:俗下文字
指为应付世事而写的平庸的应酬文章。 唐 韩愈 《与冯宿论文书》:“时时应事作俗下文字,下笔令人慙。及示人,则人以为好矣。” 明 徐渭 《胡公文集序》:“至於应事作俗下文字,下笔令人惭。小惭者人以为小好,大惭者即必以为大好。”
《國語辭典》:移东就西(移東就西)  拼音:yí dōng jiù xī
挪取一部分,贴补另一部分的不足。唐。陆贽 论裴延龄奸蠹书:「由是蹂躏官属,倾倒货财,移东就西,便为课绩。」也作「移东补西」。
《國語辭典》:虚应故事(虛應故事)  拼音:xū yìng gù shì
故事,成例。「虚应故事」指依照成例,敷衍了事。《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国家承平日久,近来的地方官办事,件件都是虚应故事。」《红楼梦》第九回:「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国语辞典》:临时条款(临时条款)  拼音:lín shí tiáo kuǎn
在国家遭受重大变故的非常时期,认为宪法的规定不足以应付当前情势所需,于是另制定临时性、过度性质的条款,以应当时的需要。由于它是属于特别法,若与宪法相牴触时,不受宪法的限制。但重大变故终止后,随时可废除此临时性的条款,如此既免于修宪的繁重程序,又可应付当时国家情势所需。其制订、废止归国民大会职掌。
《国语辞典》:省油的灯(省油的灯)  拼音:shěng yóu de dēng
比喻容易应付的人。如:「你别小看这个人,他可不是个省油的灯。」
《国语辞典》:四面玲珑(四面玲珑)  拼音:sì miàn líng lóng
比喻人的手段圆滑,善于应付各方面。如:「他驰骋在商场上,手腕高明,四面玲珑,很吃得开!」
分类:圆滑应付
《国语辞典》:善财难舍(善财难舍)  拼音:shàn cái nán shě
一舍财为善,求援者便接踵而来,以致无法应付。
《国语辞典》:苟且唐塞  拼音:gǒu qiě táng sè
随便应付、敷衍了事。《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况贾政世代诗书,来往诸客屏侍座陪著,悉皆才技之流,岂无一名手题撰,竟用小儿一戏之辞苟且唐塞,真似暴发新荣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