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32,分56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王馀庆
楚建中(字 正叔 )
赵祯(庙号 仁宗、仁祖 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帝、宋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帝 寿春郡王、升王、庆国公 名 受益 )
杜惟序(字 舜功 )
田庆远
柴贻庆
王广渊(字 才叔 )
王贻庆
释庆儒
施昌言(字 正臣 )
高遵裕(字 公绰 )
范纯仁(字 尧夫 忠宣 )
王庆民
蔡延庆(字 仲远 )
其它辞典(续上)
毕庆长王馀庆
楚建中(字 正叔 )
赵祯(庙号 仁宗、仁祖 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帝、宋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帝 寿春郡王、升王、庆国公 名 受益 )
杜惟序(字 舜功 )
田庆远
柴贻庆
王广渊(字 才叔 )
王贻庆
释庆儒
施昌言(字 正臣 )
高遵裕(字 公绰 )
范纯仁(字 尧夫 忠宣 )
王庆民
蔡延庆(字 仲远 )
人物简介
简介
天圣四年(1026)任南雄州知州。宝元三年康定元年(1040)任衢州知州。庆历六年(1046)任泉州知州。
人物简介
简介
景祐二年(1035)任丰州知州。康定二年庆历元年(1041)死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0—1090 【介绍】: 宋洛阳人,字正叔。第进士。知荥河县,有治声。元昊归款,建中白府请筑安定、黑水八堡以控东道。夏人果来,闻有备,不敢入。历夔路、淮南、京西转运使,累迁陕西都转运使,知广州、江宁、成德军,以正议大夫致仕。全宋诗
楚建中(一○一○~一○九○),字正叔,洛阳(今属河南)人。第进士,知荥河县。历夔路、淮南,京西转运使,进度支副使。神宗熙宁三年(一○七○),知沧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五)。五年,为天章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知庆州(同上书卷二二九)。元丰五年(一○八二)参舆洛阳耆英会。八年,以正议大夫致仕(同上书卷三六○)。哲宗元祐五年卒(同上书卷四四八),年八十一。《宋史》卷三三一有传。今录诗二首。全宋文·卷九三一
楚建中(一○一○——一○九○),字正叔,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仁宗时,第进士,知荥河县,主管鄜延经略机宜文字。累迁提点京东刑狱、盐铁判官。历夔州、淮南、京西转运使,进度支副使,出知沧州。熙宁五年,为天章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知庆州、江宁、成德军。元丰八年以正议大夫致仕,元祐五年卒,年八十一。建中为人强干,为王安石称道。《宋史》卷三三一有传,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四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0—1063 【介绍】: 真宗第六子。大中祥符八年封寿春郡王,天禧二年封升王,立为太子。真宗死,嗣位,由章献太后垂帘听政。明道二年,始亲政。在位时,西夏强盛,宋兵屡遭失败。辽亦乘机索取关南之地。乃屈辱求和,增加纳辽岁币,又以银、绢、茶等与西夏议和。官吏军队员额和俸饷大增,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局面形成。曾起用范仲淹任参知政事,实施新政,但不久即废罢。在位四十二年。全宋诗
宋仁宗赵祯(一○一○~一○六三),初名受益,真宗第六子。真宗天禧二年(一○一八),封升王,册为皇太子。乾兴元年(一○二二)二月即位,由章献刘太后称制主持朝政,凡十一年。明道二年(一○三三),太后去世,始亲政。嘉祐八年卒,年五十四,葬永昭陵,庙号仁宗。在位四十二年,建元天圣、明道、景祐、宝元、康定、庆历、皇祐、至和、嘉祐。有《御制集》百卷(《玉海》卷二八),已佚。见《宋史》卷九至卷一二《仁宗本纪》。今录诗十三首。全宋文·卷九四○
宋仁宗赵祯(一○一○——一○六三),真宗第六子,母李宸妃。章献皇后养为己子。初名受益。祥符七年封庆国公,八年封寿春郡王。天禧元年兼中书令,明年进封升王,册为皇太子。乾兴元年二月即帝位,时年十三,太后称制。明道二年太后崩,始亲政。康定初,宋夏战起,任韩琦、范仲淹以拒之,遂有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砦之战,后以岁赐银、绢、茶等与西夏议和。契丹乘机逾盟,索取关南地,乃增岁币,任富弼以和之。庆历三年八月任范仲淹、富弼革弊图新,实行「庆历新政」。然因权贵沮之,旋罢。在位恭俭仁恕,然冗官、冗兵、冗费日增,渐成积贫积弱之势。在位四十二年,年号九:天圣、明道、景祐、宝元、康定、庆历、皇祐、至和、嘉祐。有集一百卷。见《宋史》卷九至卷一二《仁宗本纪》,《玉海》卷二八《治平仁宗御书》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定州安喜人,字舜功。杜审琦曾孙。自三班奉职累迁知惠、莫二州。徙知邻州、庆州。破贼三砦,以功领忠州刺史,为泾原路钤辖,敕巡警边州。后知沧州、定州、泾州、瀛州、恩州等,徙大名府路总管,改乾州团练使卒。
人物简介
简介
庆历二年(1042)任抚州知州。
人物简介
简介
庆历三年(1043)官两浙路提点刑狱公事。庆历四年(1044)9月降为宣州都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6—1075 【介绍】: 宋大名成安人,字才叔。仁宗朝进士,为大理法直官。英宗即位,除直集贤院,授群牧、三司户部判官,为英宗书《洪范》于殿屏,加直龙图阁。神宗立,出知齐州,改京东路转运使,力行新法。后累官泾原路经略安抚使、知渭州。全宋文·卷一○五○
王广渊(一○一六——一○七五),字才叔,大名成安(今河北成安)人。以进士为大理法直官。嘉祐间为殿中丞。英宗即位,除直集贤院,任群牧、三司户部判官。熙宁中,由兵部员外郎、京东转运使,徙河东,擢宝文阁待制,历知庆州、永兴军、渭州。熙宁四年为环庆路经略使,七年泾原路安抚使。八年卒,年六十。事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四、二○四、二一一、二一四、二二○、二五六、二六九,《东都事略》卷八五,《宋史》卷三二九有传。
人物简介
简介
庆历三年(1043)任枢密副都承旨。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三二
庆儒,皇祐间人,为台州临海县大固乡鹫峰院比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通州静海人,字正臣。第进士。授将作监丞,通判滁州。知太平州,上政论三十篇。入为殿中侍御史、开封府判官。后历任地方州官,卒于京师。虽能任繁剧,然治家则凌乱无纪。全宋诗
施昌言(?~一○六四),字正臣,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仁宗时进士(明万历《通州志》卷一)。通判滁州,迁三司度支副使、河北都转运使。后历知州府。英宗治平元年,知越州,卒(《北宋经抚年表》卷四)。《宋史》卷二九九有传。全宋文·卷三九二
施昌言(?——一○六四),字正臣,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举进士高第,授将作监丞、通判滁州。官至礼部员外郎,加龙图阁直学士、枢密直学士,曾为河北都转运使、江淮发运使,历知太平、华、沧、应天、延、澶、滑、杭、越等州。尝上《政论》三十篇,不传。《宋史》卷二九九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2或1026—1085 【介绍】: 宋亳州蒙城人,字公绰。高琼孙。以父任累迁镇戎军驻泊都监。神宗即位,以与夏人交涉得体,擢知保安军。熙宁初,为秦凤路安抚副使,知通远军,累败羌兵,攻取武胜城,建为镇洮军,受命知军事。从王韶取岷州,加岷州刺史。羌人围河、岷二州,力战败之。进团练使,知熙州。坐事连黜知淮阳军。元丰中,与诸路讨夏国,坐不用刘昌祚计贬郢州团练副使。哲宗即位,复右屯卫将军,主管中岳庙。全宋文·卷一五三三
高遵裕(一○二六—— 一○八五),字公绰,亳州蒙城(今安徽蒙城)人,忠州节度使琼之孙。以父任累迁供备库副使、镇戎军驻泊都监。神宗即位,擢知保安军,为秦凤路安抚副使,知通远军、镇洮军。寻为熙河路总管,进西上閤门使。历知熙、颍、庆州,坐事贬淮阳军。元丰四年复知庆州,又节制泾原兵,并力攻灵州,失利,贬郢州团练副使。哲宗即位,复右屯卫将军。元丰八年八月卒,年六十。《宋史》卷四六四《外戚传》中有传,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五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7—1101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尧夫。范仲淹次子。仁宗皇祐元年进士。尝从胡瑗、孙复学。父没始出仕,知襄城县。累官侍御史、同知谏院。言王安石变法妨民,语多激切,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以新法不便,戒州县未得遽行。哲宗立,除给事中。元祐元年,同知枢密院事。后拜相。哲宗亲政,累贬永州安置。徽宗立,连除观文殿大学士,促入觐,以目疾乞归。卒谥忠宣。有《范忠宣公集》。全宋诗
范纯仁(一○二七~一一○一),字尧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仲淹次子。早年以父荫为太常寺太祝,举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均因侍父不仕。父卒,初知襄城县,移许州观察判官、知襄邑县。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擢江东转运判官,召为殿中侍御史。因“濮议”事出通判安州,改知蕲州。神宗即位,召为起居舍人,同知谏院,因忤王安石,出知河中府,移知庆州、信阳军、齐州。请罢,提举西京留司御史台。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复知庆州,未几,召为给事中,同知枢密院事。三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哲宗亲政,用章惇为相,遂坚辞执政,出知颍昌府。后因元祐党籍,连贬武安军节度副使、永州安置。徽宗即位,分司南京、邓州居住。建中靖国元年卒,年七十五。谥忠宣。有《范忠宣集》二十卷、《弹事》五卷、《国论》五卷、《言行录》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今存文集二十卷,奏议二卷,遗文一卷。事见《曲阜集》卷三《范忠宣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范纯仁诗,以清康熙四十六年(一七○七)岁寒堂刊《范忠宣集》(其中诗五卷)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阁本)、元刊明修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一五四五
范纯仁(一○二七——一一○一),字尧夫,苏州(治今江苏苏州)人,仲淹次子。皇祐元年进士,父死乃出仕,以秘书省著作佐郎知汝州襄城县,签书许州观察判官事、知襄邑县。治平元年为江东转运判官,擢殿中侍御史,屡奏不当追尊濮王,遂出通判安州,改蕲州,历京西提点刑狱,京西、陕西转运副使。召拜兵部员外郎、兼起居舍人、同知谏院,加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改判国子监。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语多激切,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左迁知利州、庆州,黜知信阳军,移齐州。乞罢,提举西京留司御史台,再知河中。哲宗立,复知庆州,召除给事中,进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元祐三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明年出知颍昌府,踰年知太原府,徙河南。八年,召复拜右仆射,再出知颍昌府,忤章惇意,累贬永州安置。徽宗立,归许养疾。建中靖国元年卒,年七十五,谥忠宣。著有《弹事》五卷、《国论》五卷、文集二十卷。见曾肇《范忠宣公墓志铭》(《曲阜集》卷三),《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9—1090 【介绍】: 宋莱州胶水人,字仲远。蔡齐侄。第进士。历官拜天章阁待制、秦凤等路都转运使,进龙图阁直学士。王韶进师河州被困,延庆檄兵赴救,除摄熙帅。徙知成都府兼兵马都钤辖。再徙渭州。以通兵法为神宗所善,召知开封府,拜翰林学士。官终工部、吏部侍郎。全宋诗
蔡延庆(一○二九~一○九○),字仲远,莱州胶水(今山东平度)人。齐从子。举进士,通判明州。英宗治平中提点陕西刑狱(《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神宗熙宁中知河中府(《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四之三九)。为秦凤等路转运使,徙知成都府兼兵马都钤辖。历知渭州、戎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五、二九四)。元丰二年(一○七九)知开封府,拜翰林学士。出知滁、瀛、洪、定等州。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拜工部侍郎。五年,卒(同上书卷三九五、四三九),年六十二。《宋史》卷二八六有传。全宋文·卷一六五一
蔡延庆(一○二九——一○九○),字仲远,莱州胶水(今山东平度)人,蔡齐弟褒之子。中进士第,通判明州。熙宁初,历开封府推官,知河中府,直舍人院、判流内铨。五年,拜天章阁待制、秦凤等路都转运使,以应办熙河军须功,进龙图阁直学士。七年,徙知成都府兼兵马都钤辖。坐区处茂州蛮事失宜,徙知渭州。元丰二年,召知开封府,拜翰林学士。以言者罢,出知滁、瀛、洪州,帅高阳、定武,复龙图阁直学士。元祐中,为工部、吏部侍郎。五年卒,年六十二。《宋史》卷二八六有传,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三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