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欧庆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6—1029 【介绍】: 宋襄州乾德人,字贻孙。以同《三礼》出身,授湘潭主簿。历陈州司法参军,彭州军事推官,知永春县。为人忠信,居官廉平。及卒,欧阳修为表其墓。

人物简介

简介
赵氏,河南开封人,北宋时期公主,宋太祖赵匡胤嫡次女,母为孝惠皇后贺氏。开宝五年(973年)闰二月,册封延庆公主,下嫁左卫将军石保吉。宋太宗即位,进封许国公主。淳化元年(990年)正月,改封晋国公主。宋真宗继位,进晋国长公主。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正月,进晋国大长公主。同年十一月病逝,谥号贤靖。元符三年(1100年)三月,改封鲁国大长公主。政和四年(1114年)十二月,改封贤靖大长帝姬。
李庆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咸平二年(999)任雷州知州。
萧贺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临江军新喻人,字庆之。萧谔子。真宗咸平间进士。博学有名,仕为京东转运使。为人尚气概,临事敢为,且善属文,时比之唐李贺。迁御史,负直声。官终职方员外郎。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李庆孙,泉州惠安(今属福建)人。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进士。官江州推官、水部郎。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五四《文苑传》有传。
全宋文·卷一六八
李庆孙,泉州惠安(今福建惠安)人。有文名,时人语曰:「洛阳才子安鸿渐,天下文章李庆孙。」咸平元年登进士第。景德元年为饶州浮梁县主簿,上书自陈日能为十赋,帝命中书试之,日晡而成,虽荒浅,帝犹奖其敏,而擢为南康军判官。仕至水部郎中。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一之一三,《玉海》卷一一六,元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卷下,雍正《福建通志》卷三三。
黄庆长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咸平三年(1000)任郴州刺史。
高贻庆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景德二年(1005)任湖州知州。景德四年(1007)任荆湖北路转运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融州人。真宗景德二年进士。大中祥符中拜御史中丞。庄重不阿,遇事敢言,举朝服其公正。
全宋诗
覃庆元,融州(今广西融水县)人,真宗景德二年(一○○五)进士。大中祥符间官御史中丞(清乾隆《柳州府志》卷二五)。
黄长庆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大中祥符二年(1009)任建州知州。
袁延庆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七四
袁延庆,大中祥符四年知郴州,以规画供修玉清昭应宫材木无阙受诏奖。天禧初,知同州,以得罪贬,通判袁州,有能名,刺史李龟从异待之,州务多委决。复旧渠以备火灾,立疏泉亭,刻石纪其事。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六,《宋史》卷六三《律历志》一,正德《袁州府志》卷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2—1044 【介绍】: 宋大名人,字天祐。柴禹锡孙。娶太宗女鲁国长公主,拜左千牛卫将军、驸马都尉,领恩州刺史。仁宗时历任静难、永清、彰德诸军节度使,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判郑州,以纵部曲扰民召还。
全宋诗
柴宗庆(九八二~一○四四),字天祐,大名(今属河北)人。禹锡孙。真宗咸平三年(一○○○)尚太宗女鲁国长公主,升其行为禹锡子,拜左卫将军、驸马都尉,领恩州刺史。历官武胜、静难、永清、彰德诸军节度使。仁宗即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知外州。庆历四年卒(《宋会要辑稿》礼四一之一七),年六十三。有《登庸集》,景祐二年(一○三五),因词语不合体制,诏悉收众本,不得流传(《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二一)。《东都事略》卷三三、《宋史》卷四六三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曹州济阴人,字庆之。登进士第。历池州推官,通判大名府。太宗召为秘书丞、江南转运副使,累擢枢密直学士。代张咏知益州,在郡五年,遵咏条教,蜀人便之。进兵部侍郎、参知政事。仁宗时拜兵部尚书。素与丁谓善,谓贬,中正营救,坐贬。后迁礼部尚书。卒年六十余。谥康懿。
全宋文·卷二七○
任中正(?——一○二六),字庆之,曹州济阴(今山东曹县)人。进士及第,为池州推官,历通判邵州、濮州、大名府,召为秘书丞、江南转运副使,擢监察御史、两浙转运使,判三司凭由司,出为荆湖转运使,历知梓州、益州、并州,权知开封府。大中祥符九年拜枢密副使,再进兵部侍郎、参知政事。仁宗即位,以营救丁谓,降知郓州,徙曹州。天圣四年八月卒,谥康懿。见《宋史》卷二八八本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
贾庆元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天禧二年(1018)任监察御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9—1052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希文。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历秘阁校理、右司谏、权知开封府。仁宗景祐三年,上《百官图》论用人是非,忤吕夷简,出知饶、润、越三州。康定元年,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改环庆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守边数年,负防御西夏重任。庆历三年,入为枢密副使,进参知政事。上十事疏,推行新政,为夏竦等中伤,罢政,出知邠州兼陕西四路安抚使。官终户部侍郎、知青州。卒谥文正。工诗文及词,晚年所作《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为世所传诵。有《范文正公集》。
全宋诗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幼孤,母改嫁长山朱姓,遂名朱说,入仕后始还姓更名。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进士。仁宗朝仕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曾主持“庆历新政”,提出明黜陟、抑侥倖、精贡举等十事。历知睦、苏、饶、润、越、永兴、延、耀、庆、邠、邓、杭、青等州军。皇祐四年,改知颍州,赴任途中病故,年六十四。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有北宋刊本,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四部丛刊》景明翻元刊本增别集四卷。《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范仲淹诗,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校以宋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别集中重出诗两首,已予删除。另辑得之集外诗编为第六卷。
词学图录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其先邠人,后徙苏州吴县。庆历间授参知政事,卒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有词一卷,见《彊村丛书》。
全宋文·卷三六七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举大中祥符八年进士,为广德军司理参军,改亳州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名。历秘阁校理、右司谏、知睦州、苏州、权知开封府。直言立朝,屡遭贬黜。历知饶、润、越州,进龙图阁直学士,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降知耀州,改庆州,迁环庆路经略安抚使,改陕西安抚经略招讨使,与韩琦、文彦博等俱为陕西名帅。庆历三年,除枢密副使,寻拜参知政事。针对北宋建立以来形成的积弊,主持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庆历新政」。五年,罢政,以资政殿学士知邠州,兼陕西四路安抚使,改知邓、杭、青、颍诸州。皇祐四年卒,谥文正。著有文集二十卷、别集四卷、奏议十七卷、政府论事二卷、尺牍五卷。《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刘庆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天禧三年(1019)任济州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