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电台(電臺)  拼音:diàn tái
即广播电台。
《國語辭典》:节目(節目)  拼音:jié mù
1.树木枝干交接而纹理缠结的地方。《礼记。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晋书。卷四五。列传。和峤》:「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磥砢多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2.泛指各种活动的项目。如:「晚会的节目即将登场,请来宾就座。」
《國語辭典》:呼号(呼號)  拼音:hū hào
1.广播用语,通常为电台名称的西文代号。
2.以一组字母、数字、或任何文字及发音词的组合,用以识别一个通信设施、指挥所、机关、或部队者,称为「呼号」。其主要用途为建立及保持通信。如未赋有呼号者,得使用地址组代替呼号。
《國語辭典》:新闻(新聞)  拼音:xīn wén
1.报纸、广播、电视、网际网路、新媒体等对任何足以引起民众兴趣或产生影响的事件,所作的最新而及时的报导。其形式包括消息、通讯稿、特写、调查报告、图片、影音、视讯等。
2.新近听说的事。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事情。唐。李咸用 春日喜逢乡人刘松诗:「旧业久抛耕钓侣,新闻多说战争功。」元。杨梓《敬德不伏老》第三折:「新闻到没有,闻得高丽国差铁肋金牙下战书来,单奈尉迟出马。」
3.新知识。宋。苏轼次韵高要令刘湜峡山寺见寄〉诗:「新闻妙无多,旧学闲可束。」
《國語辭典》:报时(報時)  拼音:bào shí
报告时间。如电信局设有一一七报时台。
《國語辭典》:广播(廣播)  拼音:guǎng bò
1.普遍施予。《三国志。卷四六。吴书。孙策传》:「曹公表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裴松之注引《吴录》载策上表谢曰:「陛下广播高泽,不遗细节,以臣袭爵,兼典名郡。」
2.广泛传播。如:「这种小事,他也到处去广播,真无聊!」
3.利用音波与电波为人类服务的一种大众传播媒介,有调幅广播和调频广播两大类。
4.以广播方式传送出来的节目。如:「听广播」。
《国语辞典》:网路(网路)  拼音:wǎng lù
1.由电阻、电感、电容、电晶体等电子元件构成的复杂电路。
2.多个广播电台由电缆、无线电或普通电线相连接而成的广播网。
3.利用电缆线或现成的电信通讯线路,配合网路卡或数据机,将伺服器与各单独电脑连接起来,在软体的运作下,达成资讯传输、资料共享等功能。此种系统即称为「网路」。如:「区域网路」、「网际网路」。
《國語辭典》:播音  拼音:bò yīn
用无线电波将讯息、音乐传送给大众。
《國語辭典》:直播  拼音:zhí bò
不经过剪辑或配音的过程,把现场画面直接传送至萤光幕上。
《國語辭典》:转播(轉播)  拼音:zhuǎn bò
传送播放。如:「录影转播」、「卫星实况转播」。
《國語辭典》:点播(點播)  拼音:diǎn bò
1.作物栽培的一种播种方法。土面做播条后,在条上每隔一定距离播下种子,再行覆土。
2.请电台播放指定的歌曲。如:「广播电台纷纷增设点播电话,以广招听众。」
《漢語大詞典》: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国对世界各地广播的国家广播电台。1947年9月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开办英语广播,后增加日语。1978年5月改现名。使用“北京广播电台”呼号。除英、法、日、俄、西班牙、阿拉伯等数十种外语外,还有汉语普通话以及粤话等汉语方言对外广播。
《國語辭典》:通信员(通信員)  拼音:tōng xìn yuán
1.采集外地新闻,利用各种通讯方法,随时记述所见所闻给报馆的人。也称为「通信员」。
2.部队、机关中担任递送公文等联络工作的人员。
《國語辭典》:通讯社(通訊社)  拼音:tōng xùn shè
采访各地消息,供应新闻稿给各报馆发表的机关,但本身并不直接为读者及听众服务。如中央通讯社、美联社等。也称为「通信社」。
《國語辭典》:通讯员(通訊員)  拼音:tōng xùn yuán
采集外地新闻,利用各种通讯方法,随时记述所见所闻给报馆的人。也称为「通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