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由博返约(由博返約)  拼音:yóu bó fǎn yuē
语本《孟子。离娄下》:「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学问之道,先求广博,再致力精要,然后还归简约。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五:「老年之诗多简练者,皆由博返约之功。」
《漢語大詞典》:玮博(瑋博)
卓异广博。 罗惇曧 《文学源流·总论》:“绵及初 唐 ,四杰并軫, 王勃 、 杨炯 、 卢照邻 、 骆宾王 渊深瑋博,郁乎巨观。”
分類:卓异广博
《國語辭典》:文江学海(文江學海)  拼音:wén jiāng xué hǎi
比喻学问文章范围的广大丰富。
《國語辭典》:谭天说地(譚天說地)  拼音:tán tiān shuō dì
上自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谈。形容人知识丰富,能广泛的谈论各种事情。《醒世恒言。卷七。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钱青见那先生学问平常,故意谭天说地,讲古论今,惊得先生一字俱无,连称道:『奇才!奇才!』」也作「谈天说地」。
《漢語大詞典》:通淹
谓学识精通而广博。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三七章三:“ 洵 ( 苏洵 )字 明允 ,年二十七,发愤为学。岁馀,往应试不第。归尽焚旧所作文,闭户读书。遂成通淹。”
《国语辞典》:言谈林薮(言谈林薮)  拼音:yán tán lín sǒu
言谈丰富广博。比喻善于言论的人。《晋书。卷三五。裴秀传》:「乐广尝与頠清言,欲以理服之,而頠辞论丰博,广笑而不言。时人谓頠为言谈之林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裴仆射时人谓为言谈之林薮。」
《漢語大詞典》:翔博
详实广博。翔,通“ 详 ”。 章炳麟 《訄书·订文》:“若其训辞深厚,数典翔博者,独史官之籍尔,又与文辞异职者也。”
分類:广博
《国语辞典》:米盐博辩(米盐博辩)  拼音:mǐ yán bó biàn
比喻议论广博细杂。《韩非子。说难》:「米盐博辩,则以为多而交之。」
分类:议论广博
《国语辞典》:闳览博物(闳览博物)  拼音:hóng lǎn bó wù
形容见闻极为广博。《史记。卷三一。吴太伯世家。太史公曰》:「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
分类:见闻广博
《国语辞典》:腹笥甚广(腹笥甚广)  拼音:fù sì shèn guǎng
形容知识丰富,学问广博。如:「他自幼饱读诗书,腹笥甚广。」
《国语辞典》:高谈弘论(高谈弘论)  拼音:gāo tán hóng lùn
高妙广博、不切实际的言论。晋。袁宏《后汉纪》卷四:「尝疾俗儒高谈弘论,不切时务。」也作「高谈大论」。
《国语辞典》:历练之才(历练之才)  拼音:lì liàn zhī cái
见识众多,阅历广博,经验丰富的人。如:「王专员是历练之才,必能胜任这项工作。」
《国语辞典》: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拼音:xiù cái bù chū mén,néng zhī tiān xià shì
(谚语)比喻读书人书读得很多,知识广博,即使足不出户,也能遍知天下事。如:「现代人拜资讯发达之赐,坐守家中也可得知各种讯息。真可谓『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野叟曝言》第一二回:「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颇怪素臣志在除奸,而身历杭城,绝不向阉孽靳仁一加访察,以为智者千虑之一失。」
《国语辞典》:曾经沧海难为水(曾经沧海难为水)  拼音:céng jīng cāng hǎi nán wéi shuǐ
1.比喻见识广博,经验丰富,眼界开阔,对平常事物便觉得微渺不足为奇。参见「曾经沧海」条。唐。元稹〈离思〉诗五首之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2.比喻感情方面曾经拥有美好的经验,如今不能或不愿再面对新的对象。《聊斋志异。卷一。娇娜》:「公子已窥之,曰:『弟为兄物色,得一佳偶。』问:『何人?』曰:『亦弟眷属。』生凝思良久,但云:『勿须。』面壁吟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国语辞典》:学际天人(学际天人)  拼音:xué jì tiān rén
形容学问广博。参见「学究天人」条。《旧唐书。卷一○二。马怀素等传。史臣曰》:「刘、徐等五公,学际天人,才兼文史。」
分类:学问广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