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37,分56页显示 上一页 50 51 52 53 54 56 下一页
释通幽( 赵 )
释道幽
罗艺(字 子延 别称 幽州总管 李 燕郡王 )
李国贞(名 若幽 国贞 世称 辨吏 )
释灵幽
薛幽栖
卢照邻(字 升之 号 幽忧子 别称 初唐四杰 )
刘幽求( 中山县男、徐国公 文献 行第 大 )
僧玄幽(别称 幽之 )
僧幽玄( 刘 )
劝龙晟( 幽王 )
僧玲幽
胡幽贞(号 无生居士 )
僧慕幽
其它辞典(续上)
慕容炜( 幽皇帝、幽帝、景昭皇帝 字 景茂、宣英 新兴公、新兴侯 庙号 烈祖 )释通幽( 赵 )
释道幽
罗艺(字 子延 别称 幽州总管 李 燕郡王 )
李国贞(名 若幽 国贞 世称 辨吏 )
释灵幽
薛幽栖
卢照邻(字 升之 号 幽忧子 别称 初唐四杰 )
刘幽求( 中山县男、徐国公 文献 行第 大 )
僧玄幽(别称 幽之 )
僧幽玄( 刘 )
劝龙晟( 幽王 )
僧玲幽
胡幽贞(号 无生居士 )
僧慕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50—384 【介绍】: 十六国时前燕国君,鲜卑族,昌黎棘城人,字景茂。慕容俊第三子。俊死,炜继位,改元建熙。从父慕容恪辅政,略取荥阳、洛阳、兖州诸郡。恪死,慕容评当权,大将慕容垂被排挤,奔附前秦。苻坚遂破邺城,前燕亡,炜被俘,封新兴公。淝水之战后,纠集长安鲜卑族人,谋复国,事发被杀。在位十一年。全晋文
字宣英,皝第二子,小字贺赖跋,皝为燕王,拜假节安北将军东夷校尉、左贤王、燕世子。皝死嗣位、建元燕元,以晋永和八年僭即皇帝位,改元二、元玺、光寿,以晋升平四年死,在位十一年,谥曰景昭皇帝,庙号烈祖。全晋文
字景茂,炜第三子,以晋升平四年僭即皇帝位,改元建熙,在位十一年,为秦苻坚所擒,封新兴侯,署尚书平南将军别部都督。后谋杀坚,为坚所诛。慕容德僭号,追谥幽皇帝。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姓赵氏。河东蒲阪人。幼龄遗世。冠岁参。玄周齐之际。法门屯否。乃南抵金陵。益进所业。而毗尼之学。尤所究心。隋兴。乃归渭阴演唱。晚居延兴寺。适当创建。而土木之劳无所惮。仍开四大井。各施漉具。以护生。其平居开经。必盥手及腕。虽处房室。未尝唾涕。便利洗净。不用巾幞。手则听其自乾。冱寒重被三衣。所谓绵纩。无复识之。每叹曰生不改善。死不偿累。足矣。诫弟子曰。吾后必以施禽兽。大业元年正月十五日坐逝。春秋五十七。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明律上
释通幽。姓赵氏。河东蒲坂人。幼龄遗世早慕玄风。弱冠加年遂沾僧仵。而贞心苦节寒暑不𧇊。寻师访道夷崄无变。遇周齐淩乱远涉江皋。业架金陵素气攸远。及大隋开运。还归渭阴。味法泰其生平。操行分其容止。至于弘宣示教。则以毗尼唱首。调御心神仍用三昧游适。故戒定两藏总萃胸襟。学门再敞远近斯赴。晚贯籍延兴。时当草创。土木瓦石工匠同举。而事归天造形命未沦。随所运为无非损丧。幽戒约内结。仁洽外弘。立四大井各施漉具。凡有施用躬自详观。驰赴百工晓夜无厌。皆将送虫豸得存性命。故延兴一寺独免刑残。自馀缔构焉难复叙。而洁己自励罕附斯伦。每欲开经必盥手及腕齐肘已后犹从常净。举经对目臂不下垂。房宇覆处未尝澡漱。涕唾反咽不弃寺中。便利洗净乃终其报。又自生常不用巾幞。手湿则任其自乾。三衣则重被其体。自外道具仅支时要。每自嗟曰。生不功一片之善。死不酬一毫之累。虚负灵神。何期误也。遂诫弟子曰。吾变常之后。幸以残身遗诸禽兽。傥蒙少福冀灭馀殃。忽以大业元年正月十五日。端坐卒于延兴寺房。春秋五十有七。弟子等从其先志。林葬于终南之山至相前峰。火燎馀骸立塔存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出家住代州耆阇寺。通习经论。仁寿中。讲婆伽波若经并论于本寺。众之听者百馀人。偶日午。坐绳床上。瞑目见一人。伟特异常。自云我释提桓因也。兹来无他。正以相屈。为诸天讲经。幽闻之。情独怅然不乐于死。因辞曰。方造佛堂。事有未易赴者。既觉为侍者如法师言之。如曰。此固世间罕遇事也。夫人终一死耳。欲生天道。岂可得乎。今幸而天帝见召。且获开通法利以济益之。其功德大矣。佛堂又何足言哉。幽心以为然。久之。复梦如前。而幽遂许其请。天因炷少香幽掌中。剋时以迎。觉则掌中香气薰一寺。尔后屡讲不怠。一日曰。期至矣。因执香炉正立以逝。于时道俗从外见云气由寺内出。腾空直上如白练。以没。续高僧传·卷第三十五 感通篇中
释道幽。代州耆阇寺僧。善解经论。仁寿中于寺讲婆伽般若并论。听众百馀人。日午坐绳床。如睡见一天人。殊为伟异。自云。我是释提桓因。故来奉请。在天讲经。初闻介介情不许之。以畏死。答云。为造佛堂未成。事有不可。眠觉向侍者如法师述之。如曰。此事罕逢。人生终死。死时不知何道。今得生天。则胜人也。开通法利天解胜人。何得不往。佛堂事中功德不足及言。幽从之。不久又如前梦。依如天请。天帝乃以少香注幽手中。剋时来迎。及觉见掌中有香气熏一寺。自后如前说法。下讲至廊下。床上诸僧。遥见香烟充满床侧。惊怪来看。幽执香炉正念蝉蜕而去。于时寺外道俗。望见云气从寺而出如一段云。腾空直上。飘飘而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7 【介绍】: 隋唐时襄州襄阳人,寓居京兆云阳,字子延。性刚愎不仁,勇攻战。善用槊。隋大业中以战功补虎贲中郎将,驻守涿郡。大业十二年起兵,取柳城、怀远等地,自称幽州总管。唐高祖武德元年归唐,赐姓李,封燕郡王。助唐败刘黑闼,任天节将军,镇守泾州。太宗贞观元年率兵反唐,入据幽州,后败逃至乌氏为左右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宗室。本名若幽。李神通裔孙。性刚正,有吏才。由长安令迁河南尹,又为京兆尹。寻迁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持节充朔方等节度行营兵马,镇于绛,赐名国贞。清白守法,为政急于操下,世称辨吏。因乏粮而军乱,为突将王振所害。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不知何许人。居上都之大温国寺。尝暴卒。复苏。遂往豪州钟离寺。考求金刚经碑本。然后审知世所行者。皆欠无法可说是名说法下一节。因奏朝廷添上之。且颁之天下。盖其初入冥。见所谓阎罗王者。问幽平生何所专业。答以诵经。使诵之尽一卷。王曰。善则善矣。然犹未甚善也。乃语以所欠之文。且曰。延汝寿十年。可趣为作如前事也。幽奉命不敢违。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读诵篇第八之二
释灵幽。不知何许人也。僻静淳直诵习惟勤偶疾暴终。杳归冥府引之见王问修何业。答曰。贫道素持金刚般若。已有年矣。王合掌屡称善哉。俾令讽诵。幽吮唇播舌章段分明念毕。王曰。未尽善矣。何耶。勘少一节文。何贯华之线断乎。师寿命虽尽。且放还人间十年。要劝一切人受持斯典。如其真本即在濠州钟离寺石碑上。如是已经七日而苏。幽遂奏奉敕令写此经真本。添其句读。在无法可说是名说法之后是也。 系曰。春秋夏五不敢轻加。佛教宜然无妄酿矣。通曰。灵幽获钟离寺石经。符合无苦。如道明所添糅。使人疑豫。必招诈伪。率易改张称有冥告。诫之哉。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35—约689,一说约636—695后 【介绍】: 唐幽州范阳人,字升之,号幽忧子。初授邓王府典签,王甚爱重之。高宗乾封初,出为益州新都尉。秩满,漫游蜀中。后患风痹,居长安附近太白山中,因服丹药中毒,手足致残。疾转笃,徙居阳翟具茨山下,买园数十亩,预筑坟墓,偃卧其中,作《释疾文》、《五悲文》等自伤。后终因不堪忍受病痛折磨投颍水而死。工诗文,与王勃、杨炯、骆宾王齐名,并称王杨卢骆,后人又称初唐四杰。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34—686,一说635—689 字升之,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出身望族,幼读诗书,尝从曹宪、王义方学《苍》、《雅》及经史。年弱冠,调邓王府典签(据张鷟《朝野佥载》卷六)。高宗龙朔末(663),拜益州新都县尉。总章二年(669)底,二考秩满去官。《旧唐书》、《新唐书》本传皆谓因染风疾去官,不确。其染风疾当在咸亨三年(672)居洛阳时。上元元年(674)秋冬,入太白山服饵,中毒,风疾转笃。后转少室山中之东龙门山,再徙阳翟具茨山。武后垂拱二年(686)前后,自投颍水而卒。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今人傅璇琮有《卢照邻简谱》,张志烈有《初唐四杰年谱》。其诗以抒发仕宦不遇、贫病交加之忧愤为主,亦有揭露上层统治者之骄奢淫逸,嘲讽其权势荣华不可久恃之作。卢照邻为“初唐四杰”之一,擅长七言歌行。与骆宾王同创初唐近体歌行破奇为偶,四句一转,上下蝉联,以赋为诗之基本体式。代表作为《长安古意》。五言排律用力亦勤。其诗风格典重清峻。诗集以明张燮辑《幽忧子集》为最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本,中华书局1980年排印本题《卢照邻集》。今人任国绪有《卢照邻集编年笺注》,祝尚书有《卢照邻集笺注》,李云逸有《卢照邻集校注》。《全唐诗》存诗2卷唐诗汇评
卢照邻(约630—约680后),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县)人。贞观二十三年前后,为邓王(元祐)府典签,王爱重,比之相如。高宗总章二年,拜新都尉,因染风疾去官,处太白山中,以服药饵为事。调露年间迁居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下,疾益笃,不堪其苦,遂自投颍水而死。照邻长于七言歌行,词采富艳,境界开阔,与王勃、杨炯、骆宾王齐名,并称“四杰”有《卢照邻集》二十卷,又《幽忧子集》三卷,已佚。今《幽忧子集》七卷乃明张燮所辑。《全唐诗》编诗二卷。今人任国绪有《卢照邻集编年笺注》。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六
照邻字升之。幽州范阳人。初授邓王府典签。调新都尉。因风疾去官。沈痼挛废。不堪其苦。投颍水死。年四十。
作品评论
《唐诗品》
升之河朔英生,盛年振藻,典签之日,即擅相如之誉,可谓彬彬学士矣。然神情流荡,早痾伤困,废居太白山中,殆欲采掇若华,曜灵驻节,竟以不堪,自沉颍水,悲夫!壮士激志,而横骨朔野;忿妻感泪,而魂逐飘蓬。若生之死,谓之何哉?生感时尚法,作《五悲文》掎摭其志。作《幽忧子》三卷,皆出词赋之上。《艺苑卮言》
七言歌行长篇须让卢、骆。怪俗极于《月蚀》,卑冗极于《津阳》,俱不足法也。诗薮
卢、骆五言,骨干有馀,风致殊乏。至于排律,时自铮铮。唐音癸签
范阳较杨微丰,喜其领韵疏拔,时有一往任笔不拘整对之意。《竹林答问》
六朝之为有唐,四杰之力也。中间唯卢升之出入风骚,气格遒古,非三子所可及。盈川“愧在卢前”,非虚语也。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江记室,间以奇气,振其丰采,唯贪排对,致气格不凝。夫其雅情幽怨,凄清自写,虽繁弦损调,固无泛音。《长安古意》宛转芊绵,则七言佳体不让子山,开阖往来,犹以气胜。《诗学渊源》
(照邻)与骆宾王、王勃、杨炯,天下称为“四杰”,而卢居首。诗有奇气,实出陈隋之上。咏史诸作高古,几窥魏晋之藩。七言长篇,颇似子山。七绝则为李、杜所宗者也。当时近体为唐律之渐,未变陈隋之遗,敁其《送梓州高参军还京》、《大剑送别刘右史》等篇,其第七句每用四平四仄,迨亦四子之创也。又有连用仄仄乎平仄、平平仄仄平数联者,与虞世南应制诗同一机杼,为齐梁与唐律逗变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5—715 【介绍】: 唐冀州武强人。武周圣历中举制科中第,为阆中尉。临淄王李隆基入诛韦庶人,号令诏敕一出其手,以功授中书舍人,参知机务,封中山县男。睿宗立,进尚书右丞、徐国公。景云二年,迁户部尚书,转吏部,擢拜侍中。玄宗先天元年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劝除太平公主,谋泄,流封州。及太平公主败,即日诏复旧官。开元初官至尚书左丞相,兼黄门监。未几,除太子少保,罢知政事。贬睦州刺史,徙杭州、桂阳郡,在道忧愤卒。谥文献。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5—715 排行大,冀州武强(今河北武强)人。武后圣历中,举制科中第,授阆州尉。弃官,后授朝邑尉。预诛韦后,以功擢中书舍人,参知机务。睿宗即位,进尚书右丞,封徐国公。景云二年(711),改户部尚书,罢知政事。月余,转吏部尚书,拜侍中。玄宗先天元年(712),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一度配流封州。开元初,进尚书左丞相,兼黄门监。未几,以太子少保罢知政事。又贬睦州刺史,转杭州刺史。三年(715),移郴州刺史,愤恚卒于道,谥文献。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其诗1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断句2联。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827后 【介绍】: 唐僧。幽州人,俗姓刘。弱冠投并州贤禅师出家。宪宗元和二年,游方至江左,住会稽大云寺。移居湖心龟山妙喜古寺。九年,观察使孟简为构大院。十二年,登南岳。十三年,洪州刺史殷祐请住洪州东明寺。敬宗宝历中,置戒坛度僧。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刘姓幽州人。弱冠礼并州贤禅师落䰂。久之遂得心法。元和二年。振锡江左。见会稽大云寺鼓寂钟喑。食轮不转。叹曰。此独不可以行化耶。乃持一钵走阛阓。而施者响应。因使寺主开堂接众。如诸方法。未几。徙居湖心龟山之妙喜废寺。九年平昌孟简来镇斯郡。为大其寺之规模。而一新之。十二年。去游南岳结庵绝顶以居。豫章太守商祐尤加敬慕。十九年迎住东明寺。寺建于晋安帝时。玄侣之集。至今犹盛宝历中奏。易额世福。且置戒坛其内。复诏度僧。凡寺之像设。皆玄所致云。大和元年。沈中丞傅伽信向。又造佛阁五层于寺之南。既而逝。第二漆布其全身。奉之阁下。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兴福篇第九之二
释幽玄。俗姓刘。幽州人也。夙怀出俗之愿。年及弱冠方遂前心。投并州贤禅师而了玄契。元和二年振锡江左。至会稽大云寺见三学僧柅定食轮资缘都阙玄言发响应檀越供赡。未几移居湖心龟山妙喜古寺。九年属平昌孟简镇于越。枉驾问道。遂构成大院。十二载复登南岳栖止绝顶。十三年豫章太守商祐笃重其道。命住东明寺。即东晋安帝世之所造。僧数繁凑。宝历中为奏改为世福。兼置戒坛续敕改为度僧寺。其间形像皆玄之化导。大和元年沈傅中丞又加信向。玄于院南别造佛阁五层功就。谓弟子曰。福事无尽生涯有期。物有阙然后人庀具。吾终后可将尸漆布安阁下。言讫而化。门人特旁立塔焉。
人物简介
简介
劝龙晟(798年-816年),一作龙盛,寻阁劝之子,南诏第五代国王,809年至816年在位,谥幽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