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3,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六微
寂昧
閟机
探赜钩深
杳昧
玄遁
阐幽抉微
佛类词典
幽隐妄想
《漢語大詞典》:六微
(1).指臣下六种微妙幽隐之事。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一曰权借在下,二曰利异外借,三曰託於似类,四曰利害有反,五曰参疑内争,六曰敌国废置。此六者,主之所察也。” 陈奇猷 集释:“老子十五章云:‘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韩子 会其意,以为为臣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故以下所云皆人臣微妙之事,为人主者不可忽视也。故特举六者以告人主,而总其名曰六微。”
(2).古代研究人体病变原理的术语。《素问》《六微旨大论篇》, 姚止庵 题解云:“天有六气,人有三阴三阳,上下相应,变化於是乎生,疾病於是乎起;其旨甚微,故曰六微旨大论也。”因以“六微”指医道。后汉书·方术传下·郭玉:“ 玉 少师事 高 ( 程高 ),学方诊六微之技,阴阳隐侧之术。 和帝 时,为太医丞,多有效应。” 宋 曾巩 《送刘医博》:“ 临汀 刘君 落落者,六微絶伟如天资。”
《漢語大詞典》:寂昧
幽隐深奥。 南朝 梁 陶弘景 《登真隐诀序》:“凡五经子史,爰及赋颂,尚歷代注释,犹不能辨,况玄妙之秘途,絶领之奇篇,而不可探括冲隐,穷思寂昧者乎?” 南朝 梁 王暕 《答与王公朝贵书》:“圣旨玄照,啟寤羣蒙,义显幽微,理宣寂昧。”
分類:幽隐深奥
《漢語大詞典》:閟机(閟機)
幽隐精微的道理。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盖世界大文,无不能啟人生之閟机,而直语其事实法则,为科学所不能言者。所谓閟机,即人生之诚理是已。”
《漢語大詞典》:探赜钩深(探賾鉤深)
探索幽隐,求取深意。语本易·繫辞上:“探赜索隐,鉤深致远。” 唐 孔颖达 《〈春秋正义〉序》:“ 刘炫 於数君之内,实为翘楚,然聪惠辩博,固亦罕儔,而探賾鉤深,未能致远。”法书要录卷一引 汉 赵壹 《非草书》:“探賾鉤深,幽赞神明,鉴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
《漢語大詞典》:杳昧
深幽隐晦。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上:“ 稚 ( 韩稚 )以答闻於帝,帝曰:‘悠哉杳昧,非通神达理者,难可语乎斯道矣!’” 明 黄省曾 《〈西京杂记〉序》:“乃遡忆其所不録之故,大约有四,则猥琐可略,闲漫无归,与夫杳昧而难凭,触忌而须讳者也。”
《漢語大詞典》:玄遁
犹幽隐,潜藏。 明 许时泉 《武陵春》:“盖世有肥遯,有嘉遯,有吏遯,若吾辈又所谓玄遯者也。”
分類:幽隐潜藏
《漢語大詞典》:阐幽抉微(闡幽抉微)
阐明幽隐,抉发精微。 秦牧 《艺海拾贝·象和蚁的童话》:“一些谈艺术理论的著作为了要‘阐幽抉微’,也往往容易把艺术的道理谈得很深奥。”
幽隐妄想
【三藏法数】
幽隐妄想者,即行阴也。谓众生一期色身,生化之理,自幼至衰,无暂停息,运运密移,体迁无觉。经云:则汝诸行,念念不停,名为幽隐第四妄想。(一期者,从生至死也。)